“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少數人仍有可能再次被奧密克戎的變異亞型感染。”12月1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通過對國內外奧密克戎疫情的觀察可以得出結論,新冠病毒仍在不斷發(fā)生變異,且有較強免疫逃逸能力。
過去幾天,北方感染高峰正在到來,也有不少人已經感染新冠病毒并康復。由于奧密克戎表現出了超過以往致病病原體的強傳播力,每個人都有可能與它打一場遭遇戰(zhàn)。如何從科學的角度做足應對準備,張伯禮院士給出提醒。
警惕奧密克戎的多個亞型
“當前流行的奧密克戎毒株具有多個亞型。”張伯禮對記者表示,因而人體對奧密克戎不同亞型難以建立全面的免疫屏障。
多國的數據證實了這一點。此前有媒體報道,多國出現奧密克戎的新亞型。除了當前在我國傳播廣泛的BA.5.2和BF.7以外,其他國家的主流亞型還包括BQ.1、BQ.1.1、XBB等。
因預測新冠病毒變異趨勢而入選《自然》年度十大人物的北京大學副研究員曹云龍此前曾在學術報告中援引以色列的統(tǒng)計數據表示,BQ.1.1和XBB流行使得當地再次感染率從20%上升到35%。
盡管不少人認為,感染過新冠病毒之后人體內就會產生相應的抗體,但張伯禮院士提醒,病毒的變異將使因感染不同亞型而產生的中和抗體特異性降低,抗體攔截變異新亞型的能力將有所下降。
“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少數人有可能再次被變異亞型感染。”張伯禮提醒,因此對于新冠康復者來說,疫情期間最好的辦法仍舊是落實好防護措施,包括戴口罩、注意手衛(wèi)生、保持社交距離等,才能有效降低再次感染風險。
轉陰后仍有癥狀怎么辦?
近一周來新冠感染人數明顯增多,根據當前的臨床經驗來看,大多數感染者病程7天左右,如有發(fā)熱癥狀大多3天后恢復,接種過新冠疫苗并完成加強免疫的人群病程更短、病情更輕。
但在核酸或抗原檢測轉陰后,仍有部分患者還存在咳嗽、咽痛、乏力或食欲不振等癥狀,是為什么呢?
“我們在武漢抗疫階段發(fā)現有些新冠感染者康復后仍有部分癥狀,但隨著病毒致病力的減弱,奧密克戎感染者在核酸轉陰后仍有癥狀的發(fā)生概率較低,癥狀也較輕,也更容易恢復。”張伯禮告訴記者,近3年來的診療經驗表明,用中藥、針灸、推拿以及傳統(tǒng)功法等,能夠促進患者愈后,改善乏力、氣短等癥狀。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能促進治愈者的身心恢復到較好的狀態(tài)。
對于仍有輕微癥狀的康復者,張伯禮建議,核酸轉陰2天后,體溫保持正常,其余癥狀明顯減輕后再恢復工作、學習。高齡、有基礎病的患者可以多休息幾天。實在感覺不舒服還可以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中成藥,例如蘇黃止咳散、生脈飲、參麥飲等。
對于沒有明顯癥狀、才康復不久的感染者,張伯禮同時提醒,中醫(yī)講“瘥(音chi)后防復”,就是說疾病剛剛治愈的時候,體內的正氣仍比較虛弱,機體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這個時候也要注意病后的調理,一方面鞏固療效,另一方面也是防止疾病復發(fā)。
復陽病例有傳染性嗎?
需要說明的是,復陽和再感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感染者在同一感染周期中兩次出現陽性結果,而后者是感染者經歷了不同的感染周期。
張伯禮對復陽的原因給出兩種可能的解釋:一個原因可能是抗原檢測給出了假陰性的結果;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痰栓帶出的病毒片段,呈現了陽性結果。
“抗原檢測的速度快,操作便捷,但一般要到病毒復制到較高水平、感染者排毒量較高時,抗原才可以檢測出來。”張伯禮解釋,感染病程后期由于病毒載量變低,抗原檢測可能出現假陰性的結果,因此一般建議連續(xù)兩天自測抗原,或者以核酸檢測作為判斷標準。
“在排除誤診和假陽性等原因之外,還有一種可能的原因與患者痰比較黏稠有關。”張伯禮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由于黏稠形成痰栓,痰栓里包裹了病毒,康復者在后續(xù)的肺修復過程中排出痰栓時帶出了病毒。此時造成陽性的是病毒核酸碎片,也無法培養(yǎng)出活病毒。
張伯禮強調,無論是哪種原因導致的復陽,經臨床觀察證實復陽病例均沒有發(fā)生再傳染給他人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