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遲福林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的戰略號令、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十四億多中國人的共同期盼與追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是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
改革開放使我國發展具備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入推進,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我國發展具備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從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影響看,改革開放的中國深刻影響了世界。中國經濟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為各國提供了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國發展道路的鮮明特色,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道路選擇,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要在前進道路上堅持深化改革開放。
深化改革開放,形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實現了從生存型階段向發展型階段的歷史性跨越。概括而言,一是從工業化初期到工業化后期的歷史性跨越;二是從短缺經濟時代到消費新時代的歷史性提升;三是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
當前,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仍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入新發展階段、邁上新征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成熟;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開始形成,并成為支撐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我國步入了以服務業為主導的工業化新階段。社會結構尤其是人口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城鄉居民平等發展、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開始成為社會發展新趨勢。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持續推進制度變革與創新,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
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的復雜局面,面對世所罕見、史所罕見的風險挑戰,要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科學統籌發展與安全,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爭取未來五年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重要突破;未來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在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推進改革發展、調整利益關系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這是一個重大而基本的判斷,是對基本國情的科學把握。
當前,我國正處于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要緊緊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的:“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持道不變、志不改,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本質要求是一致的。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就是從新發展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作出的科學判斷,就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內涵。為什么要堅持改革開放?怎么樣堅持改革開放?為什么要實行一系列改革開放舉措?改革開放的緣由就是對基本國情準確、客觀的把握。
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推動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當前,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唯有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才能從容應對風險挑戰。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是推動結構轉型。要以結構轉型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跨越高質量發展的“門檻”。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作為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并正處在經濟轉型升級關節點的大國,要以結構轉型應對風險挑戰。客觀看,我國正處于結構轉型升級的關節點。未來10年左右,結構轉型仍有較大空間,經濟增長仍有較大潛力。要抓住機遇,盡快實現結構轉型的重大突破,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