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黨的二十大指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近年來,我國基層社會治理方式和手段不斷創新,基層治理能力不斷增強,許多地方更是因地制宜地創新社區治理方式,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治理實踐工作手法,值得關注和借鑒。今天,人民論壇網就帶您走進湖南省婁底市,看基層治理如何練就“繡花功”,創新基層群眾自治,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看得見的改變,摸得著的幸福”。
堅持黨建引領,夯實組織根基。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通過推行“黨建+基層治理”的模式,夯實組織根基,強化組織保障。一是強化網格力量。網格化服務管理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按照“黨建引領、全面覆蓋、發揮作用”的總要求,切實把黨的建設貫穿到基層治理的各方面、全過程,推進基層網格黨組織建設。目前,全市87個鄉鎮(街道),2102個村(居)劃分為9773個網格,共配備網格員9815人。廣大網格員在基層治理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當下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的情況下,為創建無疫村(社區),網格員發揮帶頭作用,牢牢守住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關鍵防線。二是強化隊伍建設。為努力打造一支讓組織放心、群眾滿意的基層干部隊伍,采取市級示范培訓、縣級普遍培訓的方式,連續4年為全市村(居)開展培訓。2021年3月,婁底市舉辦提升全市村(居)治理水平專班,以“加強基層治理”為主題,在新化縣油溪橋黨員干部培訓中心設立主課堂,各縣市區設立分課堂,為全市1.6萬多名鄉鎮和村(居)干部進行業務培訓。通過全覆蓋培訓,切實加強了基層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設、履職能力建設和作風形象建設,進一步夯實了基層治理的組織基礎。
制定“三個清單”,規范自治事項。為進一步理順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職能職責,由市民政局牽頭,聯合七家單位部門制定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三個清單”,包括依法自治事項清單20項、依法協助政府工作事項清單30項和減負工作事項清單8項,規范自治事項。同時,嚴格清單管理,建立新增、變更、退出機制,實時動態管理。“三個清單”為規范自治事項提供了政策依據,有效厘清了基層自治組織的責、權、利,促進基層減負增效。
(石井鎮澤溪村屋場會)
突出民主協商,村民事村民議。“屋場會”源自鄉村聚居社會中宗族議事的傳統習俗。2021年以來,為切實化解困擾基層社會治理的一系列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婁底市創新基層治理,全面推行“屋場會”群眾工作法,實現了村民事村民議,推動形成了“群眾說事、屋場共治”的基層治理新格局。起源于漣源市楊市鎮板橋村“屋場會”群眾工作法以方便群眾為出發點,以“接地氣”為特點,開會就近就便,聚焦村人村事,群眾包打包唱,不僅讓農民群眾感到溫暖,也讓基層干部從中找到了認同感與獲得感,形成了濃厚的共商、共治、共建、共享氛圍。
強化群眾自治,推廣“積分制”。近年來,婁底市在全市鄉村推廣村級事務積分制管理,將鄉村治理中涉及安全生產、信訪維穩、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文明鄉風、扶危濟困等事務細化成數量化指標,進行積分制考評管理,在積分制考評管理的實施過程中,強化群眾自治,充分調動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積分制實施細則、考評管理、獎懲辦法、評分標準均體現了民意。通過“積分制”“積分卡”撬動鄉村大治理,充分發揮積分制的激勵約束作用,強化群眾自治。新化縣油溪橋村曾是出了名的窮村、爛村,新一屆村支“兩委”班子到任后,為了扭住村民自治這個關鍵,調動群眾自治的積極性,摸索試行“積分制”管理模式,對村民的生產生活各類表現設立量化標準,進行積分量化,逐人逐戶實行積分動態管理,逐步實現了鄉村治理從粗放到精細、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
修訂村規民約,引領鄉風文明。通過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強化民風涵養,激發群眾參與基層自治的內在動力,推進優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在進一步健全完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不斷提升城鄉治理水平中發揮積極作用。2019年以來,婁底市民政局積極發動各村(居)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并提交司法部門進行合法性審查,實現司法審核100%全覆蓋。全市涌現出一大批優秀典型,婁星區萬寶鎮石塘村村規民約、漣源市三甲鄉新玉峰村村規民約獲評全省“十佳”村規民約(居民公約)通過開展“五好家庭”“誠信家庭”“身邊好人”“優秀村民”等典型選樹活動,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鄰里關系更加和諧了;通過評選“最美庭院”和“臟亂庭院”紅黑榜,引導村民對自家宅前屋后進行清潔管理,做到垃圾分類投放、廁所干凈衛生、家畜家禽圈養,村容村貌更加整潔了。通過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實施落地,婁底市基層自治水平進一步提升、社會文明新風進一步樹立、城鄉人居環境進一步好轉,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了“看得見的改變,摸得著的幸福”。(作者:胡題歐 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