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0日下午,由北京市海淀區婦聯主辦、北京市海淀區家庭教育研究會承辦的2022年首屆海淀家庭教育論壇成功舉辦。海淀區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吳紅蓉,區婦聯副主席董利亞,區婦聯掛職副主席仇萍以及區教育系統的相關領導和校長、教師、家長等20余人代表參加現場論壇。論壇通過在線直播方式,邀請海淀各街道、家長學校、社區家長以及家庭教育工作者共計3000余人參會。會議由北京市海淀區家庭教育研究會會長、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文學院院長李潔教授主持。
專家、領導和嘉賓參與論壇合影留念
北京市海淀區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吳紅蓉首先致辭。她表示,此次海淀家庭教育論壇,目的是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進一步推動“家庭教育促進法”在海淀的宣傳實施。她指出,近年來,海淀家庭教育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取得階段性成果。一是聯動式家庭教育模式初具規模,形成家、校、社協同的海淀家庭教育工作陣地;二是嵌入式家庭教育方式形成影響,家庭教育在疫情防控、創新創業、助力冬奧、志愿服務等工作中作用凸顯;三是輻射式家庭教育服務體系日趨完善。
針對未來海淀家庭教育工作,她提三點希望:一是加大家庭教育宣傳,特別是要加強習近平總書記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的宣傳宣講;二是加強家庭教育研究,特別是結合海淀教育“金名片”的優勢,挖掘海淀特色資源;三是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形成家校社全鏈條的協同工作機制。
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院長康麗穎教授作了題為《家校社共育相同的責任與一致的行動》演講。她表示,“很多家庭在做學校的學科教育,忽略了對孩子的品德教育、智慧啟迪、生活美育、勞動體驗,這是家庭教育的跑偏。學校、家庭、社會三方,應該基于養育關系和教育關系的各自優勢實現互補,基于生活教育與課堂教育實現優勢互補。”圍繞未成年人家庭教育面臨困境,她從“理解家校社共育的責任內涵、探尋教育共同體的責任邊界、實現家校社共育的行動策略”三個方面做了闡釋,并提出實現家校社共育的四個行動策略,即政府推動、學校主導、家長參與以及社會支持。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振韶教授作了題為《讓愛在家庭流動》的演講。他談到,現代社會節奏快、壓力大,尤其在疫情背景下,焦慮、抑郁情緒普遍存在,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也與日俱增。他提出,我們要學會“愛的五種語言”,即全心的陪伴、精心的禮物、服務的行動、身體的碰觸和肯定的言辭。看似簡單但實際運用起來也需要深刻感受它的真諦。當我們真的可以運用自如,了解其底層的邏輯和含義,我們便可以更好地與家人相處,同時調節自身的情緒,愛就會在家庭中流動。
論壇邀請著名電影人、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辛亥革命》等影片編劇、總制片人王浙濱女士作了題為《家風的傳承》主題分享。她談到,自己的父親作為老革命家,堅持讓她在底層工作了7年,受父親影響,她的兒子北大畢業后想投身藝術,她也讓兒子在電影制作的底層工作了8年。她表示,我的父親教會了我艱苦樸素、獨立擔當,這就是家風的傳承,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不要拔苗助長、開水澆花。
此次論壇還特別增加《圓桌對話——親子溝通的管道》環節,會議邀請海淀區家庭教育研究會李潔會長、中國農業大學附屬小學趙建軍校長、區家教指導站代表趙玲、家長代表孟先梅,就親子溝通的問題展開現場討論交流。李潔會長指出,為人父母也是需要學習的,海淀的學霸媽媽也需要補課。趙建軍校長表示,在“雙減”的教育背景下,很多家長不知道何去何從。許多家長過于注重學科教育,他們這么做是為了讓孩子考好大學,但是考大學之后呢?孩子能否有能力獨立面對社會,健康的生活和工作呢?這是我們家長應該思考的。與會專家與線上線下的家長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共同探討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如何協同作用、共同發力。
海淀家庭教育研究會與海淀特殊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論壇期間,還舉行了海淀家庭教育研究會與海淀特殊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的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這也是海淀家庭教育研究會在繼雛鷹護航計劃、“領頭雁”家庭教育指導師計劃等開拓性工作之后的又一工作舉措,雙方將圍繞海淀特殊教育,優勢互補、共同開展家庭教育政策咨詢、課題研究、師資培訓等內容合作。
為海淀區家庭教育智庫首批專家頒發聘書
論壇上,還舉行了海淀區家庭教育智庫首批專家受聘儀式和首屆海淀家庭教育論壇征文獲獎證書頒發儀式。共有海淀區特教中心王紅霞主任等6位專家學者獲得首批專家殊榮,來自全區65名學校管理者、教師獲得征文一二三獎以及優秀獎。
本次論壇是海淀區婦聯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探討當前家庭教育問題,傳播家庭教育科學理念,搭建家庭教育交流平臺,共話家庭教育發展趨勢的一項重大活動。不僅為海淀區專家學者及研究人員提供了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及互相交流探討的平臺,更為一線實踐工作者及兒童家長進一步了解并參與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事業提供了機會。這些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和豐富多樣的實踐案例,為打造家庭教育“海淀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觀點,必將推動海淀以及北京市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事業的 健康發展。(周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