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專家學者認為,下一步,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提升金融供給與實體經濟的匹配性,引導金融資源更好地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金融系統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堅強領導,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堅持走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之路,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金融力量。”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潘功勝表示。
增強信貸投放精準性
我國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已逐步形成,信貸投放的精準性不斷增強。過去十年,銀行貸款、債券投資年均增速分別為13.1%、14.7%,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普惠型涉農貸款年均增速分別達25.5%、14.9%,大大高于貸款平均增速;與此同時,金融脫實向虛得到扭轉,同業理財、信托通道較歷史峰值大幅縮減。
信貸投放精準性的背后,是持續優化的金融結構。“城鄉金融資源的配置更趨合理,目前平均縣域銀行機構8.8家,保險機構15.8家,金融資源向縣域和鄉村配置的比例不斷提高。”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金融集中與分散度更趨平衡,大、中、小微各類銀行保險機構的數量較適當、布局較合理,形成了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金融機構體系。“這樣的結構既有利于合理配置金融資源,也有利于維護金融穩定。”
“應進一步深化銀行業改革。”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作為我國金融業的主體,銀行業應進一步轉變經營理念、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變革管理和生產組織機制,增加有效的金融產能供給、提高銀行業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為實體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持。
董希淼認為,要通過市場化政策和工具,引導銀行業加大對科技創新、鄉村振興、小微企業、新市民群體的支持力度,發展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使金融資源的配置方向與經濟轉型方向一致,由低效部門向高效部門流動,助力經濟轉型、優化資產結構。
六家大型銀行近日發布公告,紛紛表示將加快信貸投放、精準服務實體經濟。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公告中表示,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強化大行責任擔當,走差異化、特色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提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能力,助力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城鄉融合發展。
“農業銀行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自身職責定位和肩負的歷史使命,把服務鄉村振興、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抓手,依托覆蓋城鄉的網點、網絡、人員、渠道優勢,充分發揮服務鄉村振興、服務實體經濟的國家隊、主力軍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中國農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谷澍表示。
“強化制造業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石作用,優化信貸結構,持續提升金融供給的匹配性,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穩定制造業占比。”興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呂家進表示,要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落腳點,支持培育發展新動能,筑牢共同富裕物質基礎。
提升資本市場融資功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深度得到了顯著拓展。我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加強基礎制度建設,資本市場正在發生深刻的結構性變化,市場體系包容性大幅提升,投融資功能顯著增強,良性市場生態逐步形成。
“十年來,股票市場規模增長238.9%,債券市場規模增長444.3%,兩個市場均位居全球第二。股票市場投資者超過2億,為服務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一方面,多層次市場體系日益完善,各市場、各板塊的特色更加突出。其中,滬深主板更加突出“大盤藍籌”特色,科創板堅守“硬科技”特色,創業板繼續保持“三創四新”特點,北交所和新三板注重于創新型的中小企業。此外,創投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也在整個資本市場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產品供給體系結構更加豐富。“持續優化股、債、期產品結構,豐富風險管理工具,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更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李超說,及時推出資產證券化、科技創新債、綠色債等產品,推進基礎設施領域公募REITs試點等。
“證券業要持續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服務實體經濟上,積極引導行業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安青松認為,行業要為健全資本市場功能、促進構建高水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應有的貢獻。
“與此同時,通過實施結構性政策,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功能,讓資本更多地向實體經濟涌流,支持民營、中小微企業發展,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更大力量。”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說。
多位公募基金負責人表示,將增強資源配置能力,長期、深度服務實體經濟。中歐基金10月23日發布公告稱,公募基金行業連接著社會兩端,一端是通過資金配置讓優秀的實體企業獲得更多資源;一端則是向居民提供投資產品,幫助居民進行財富管理,實現共同富裕。接下來,要促進兩端的正向循環和可持續發展,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投入綠色低碳產業、“專精特新”重點領域、社會化養老體系建設等,深度服務實體經濟。
為了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功能,還應全面強化從嚴監管。“應實施嚴厲的退市制度,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構建資本市場新邏輯,形成滬深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及區域股權交易中心等多層次資本市場錯位發展格局,不斷增強服務合力、完善市場體系,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董希淼說。
截至目前,我國資本市場法律體系“四梁八柱”基本建成。新證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先后實施,中辦國辦印發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期貨和衍生品法為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法治基礎,“零容忍”執法威懾力顯著增強,市場違法違規成本過低的局面已經得到了根本性改變。
持續深化金融改革開放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改革開放的成果顯著,金融體系整體穩健,有力支持了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進程。過去十年,我國金融業的改革開放持續深化。我國持續優化金融體系,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全金融監管體制,提升市場化、法治化水平;同時,堅持自主、有序、平等、安全的方針,穩妥推進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
我國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的制度安排初步形成,股權結構更加優化,股權管理更趨完善,“三會一層”運行機制更加合理,金融機構的內部制衡與外部監督相互促進。
我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也大幅提升。目前,我國銀行業資產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一,股票、債券、保險的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外匯儲備規模連續17年位居全球第一。人民幣國際地位也大幅提升,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的權重排名已位居第三位,8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
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持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開放。一是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數字金融等,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二是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三是推動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四是提升金融監管能力,加強金融法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