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報社總編輯于紹良在《中國網信》雜志2022年第5期發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前,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已成為主流媒體在網絡強國建設中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境,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關于媒體融合發展、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人民日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我們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引。近年來,人民日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不斷加快媒體融合步伐,特別是在國際傳播領域,廣泛宣介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推出一大批在海內外傳播廣、影響大的精品力作。
堅持內容為王,大力推動國際傳播守正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內容永遠是根本,融合發展必須堅持內容為王,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人民日報堅持“內容為王”,將作品作為檢驗融合發展成效的主要標準,大力推動國際傳播守正創新。
完成好首要任務,創新做好重點專題報道。人民日報把做好習近平總書記報道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最重要的政治責任,充分用好重點專題新聞協調機制,創新開展融合傳播,在“天天見”“天天新”“天天深”上下功夫,充分展現習近平總書記大黨大國領袖的卓越風范。2018年底以來,人民日報探索與國外主流大報開展專題合作,在習近平總書記出訪、重大主場外交等關鍵時間節點,推出一系列包含掃二維碼看視頻等媒體融合產品的專版,讓人民日報優質內容直達當地受眾,迄今已累計與33個國家的52家媒體推出近500塊專版,其中報網融合產品“微鏡頭”報道《習近平: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推出24小時內全網閱讀量超過2000萬、跟帖評論近2萬條、點贊量達7.8萬。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之際,人民日報海外版新媒體品牌“學習小組”聯合人民網推出“出卷·答卷·閱卷——時代之問,總書記這樣回答”系列融媒體報道,系統回顧總書記對“時代之問”的精準把脈、清晰解答和周密部署,全網閱讀量、播放量達2億,境外媒體累計轉引達330余篇次。2022年世界讀書日,人民網12個外文語種網站和海外社交媒體賬號聯動推出《與習近平一起讀好書》融媒體策劃,通過文字、海報、帖文、短視頻、視頻集等形式向海外讀者推送,實現良好傳播效果。
創新報道形式,全面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圍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百年、迎接黨的二十大等重大主題,人民日報不斷創新報道形式,多語種、全平臺聯動呈現,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精心制作系列微視頻《中國24小時》,全景展示中國發展成就,被翻譯成多個語種向海外傳播,全球累計播放量超24億次;人民網《城·事》融媒體系列節目以外籍專家體驗走訪城市為主要形式,推出融媒體產品160余篇/條,各語種總瀏覽量近5000萬。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人民日報策劃制作各類新媒體產品數萬件,總閱讀量超783億次,其中《熱血出征》《武漢保衛戰》《生死金銀潭》等一大批感人至深的作品在海內外引發巨大反響。
主動設置議題,有力開展國際輿論引導。人民日報國際部推出16篇“政治操弄難掩美抗疫不力事實”系列“鐘聲”評論,并制作多語種融媒體作品,在人民日報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總閱讀量超過1300萬次。2022年3月,人民日報記者發現,美國私營監獄運營40年來,逐漸將國家懲教職能變為利潤豐厚的生意,為了賺錢不顧一切,各類丑聞頻發。記者經過深入調查刊發“私營監獄黑幕暴露美式人權虛偽性”系列頭條報道,同時推出《美國,你這是私營監獄還是“奴隸制”工廠?》等融媒體作品,在美國、坦桑尼亞、墨西哥等國家媒體上落地近70次。俄烏沖突爆發后,《環球時報》以“俄烏千年恩怨”“美國版生化危機”“掀開罩在美國臉上的一張張面具”為主題推出“深度認知”系列專版和融媒體報道,僅“掀開罩在美國臉上的一張張面具”系列全球閱讀量累計達2.6億,被包括英國廣播公司、俄新社、半島電視臺等20國媒體轉引轉載超過50篇次。
2019年4月23日,北京,“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首屆理事會議在人民日報社召開。
堅持精準傳播,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采用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人民日報主動適應國際傳播領域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趨勢,積極拓展傳播渠道,創新開展精準傳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定制推送,常態化發出中國聲音。人民日報自2015年開始開展外媒定制推送工作,通過與世界各國媒體開展內容合作,主動向外媒推送多元化、本地化的新聞產品,打破以往引用外媒或轉載報道的局面,有效拓展了國際傳播的內容和形式。7年多來,緊緊圍繞領導人出訪、主場外交、國內外重大新聞事件等開展推送工作,涉及14個語種的上萬件新聞產品已累計在120多個國家的1200多家媒體落地近12萬次。
嵌入傳播,大幅提升新聞觸達率。人民日報探索通過在國外主流媒體網站、瀏覽器中開設嵌入式多語種專欄、專屬新聞板塊等,提升外宣效果和新聞觸達率。近年來,分別在法新社日文新聞網、埃及《金字塔報》網站、墨西哥《改革報》網站等在當地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媒體上開設日文、阿文、西文專欄,迄今推出相應語種新聞產品均近2000件。
借助“外嘴”,展現中國形象親和力。人民日報海外版官方網站推出“我在中國當大使”系列融媒體報道,以多國駐華大使的視角,講述他們真實生動的在華經歷。2019年上線至今,總閱讀量超15億次,獲得超過500家海外主流媒體和網絡平臺轉載,形成矩陣式傳播效應。
2021年7月1日,《環球時報》英文版建黨百年專刊“思想者”高端訪談專版。
堅持一體化發展,努力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人民日報緊緊把握國際傳播趨勢和技術發展要求,努力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不斷提升。
整合資源,優化全媒體生產流程。人民日報在對外傳播上充分發揮全媒體指揮調度中心(中央廚房)樞紐作用,整合各種媒介資源和生產要素,讓“一次采集、分類加工、多元生產、多渠道傳播”的全媒體生產成為常態,做到“融策劃”“融采編”“融傳播”“融評價”,實現國際傳播效果最大化。報社各部門的編輯記者跨部門組合、按項目制施工,組建成立45個融媒體工作室,成為全媒體新聞生產的“輕騎兵”。
全面布局,打造立體式傳播格局。人民日報在推進媒體融合上起步早、發展快,主動布局海內外各類終端平臺。當前,人民日報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矩陣已達18個,總粉絲數近1.24億。《環球時報》英文版臉書賬號粉絲規模躋身全球媒體前十名。在移動客戶端方面,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海外用戶占比達71.2%,人民日報海外版打造的海客新聞客戶端境外用戶占比達50%。人民網在原有9個外文語種基礎上,2021年再增設意大利語等3個外文語種。積極開展媒體交流合作,“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成員增至99個國家的210家媒體,與24家外媒簽署雙邊諒解合作備忘錄。
技術護航,放大融合傳播效應。人民日報始終保持對新技術的敏銳感知,強化對前沿技術的把握應用,為全媒體傳播提供有力支撐,助力優質內容在海內外產生更大影響。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率先嘗試運用“5G+VR”進行全景直播,為用戶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2021年全國兩會,首次在重大報道中啟用“智能創作機器人”,聚合5G智能采訪、AI輔助創作、新聞追蹤等多項新技術新功能,實現文字、語音、視頻等素材自動匹配整合,通過新聞熱點自動追蹤,智能處理制作音視頻。成立人民日報智慧媒體研究院,探索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首批項目選擇短視頻和主流算法作為重點方向,進一步聚合技術驅動力。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人民日報將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不斷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把人民日報辦得更好,擴大地域、人群內容覆蓋面,充分發揮在輿論上的導向作用、旗幟作用、引領作用,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