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聆聽紅色故事,領略田園風光,儒家思想里的“天下大同”,文人筆下的“桃花源”……所有對鄉村的詩意暢想在今天都有了具體的承載。這里更是“大思政課”得天獨厚的實踐基地,鄉村面貌的變遷史,村里致富的帶頭人,生態振興、產業振興和人才振興的生動實踐,就是多元的“大師資”“大教材”“大課堂”,帶給我們鮮亮的時代“活水”,使教與學充滿了蓬勃的生機。
我的家鄉位于鄂西南武陵山區——湖北恩施,一個叫伍家臺的村子。在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曾經的山溝溝現如今茶香滿園,被譽為“荊楚最美村鎮”“中國最美茶鄉”。山里走出去的娃又回來了,恩施茶山里正奏響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樂章。
云霧山中承靈露,紅砂巖里孕硒茶
鄉村生態振興,茶山景區民風靚
“水光山色與人親,萬畝茶園鄉村興”,良好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時光正好,在湖北宣恩縣伍家臺村的茶園,村民們正忙著采茶。層層梯田,依山而上,美麗山村掩映其中。幾個頭戴花帽的茶農們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風景區內,臘香味遠遠飄來。見楊大姐農家樂院子里掛滿了紅彤彤的臘肉,因為以前沒有用來儲存食物的冰箱,鮮豬肉不易銷售和儲存,土家阿哥阿妹們就選用新鮮的豬肉分割成塊制作成臘肉保存下來。不少游客前來享美景,飽口福。神奇秀麗的伍家臺,背倚群山,氣候宜人,民風淳樸,讓人游得開心,玩得舒心,吃得放心,怡養身心。每年春夏之際,有大量游客來伍家臺體驗采摘茶葉的樂趣,約上三五好友,在茶園里嬉笑歡唱,采摘之后還可以參觀學習如何制茶。
今天,伍家臺風景區做到了“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在當地政府的推動下,伍家臺鄉村休閑旅游區成為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
鄉村產業振興,茶旅融合促發展
茶旅融合助振興,茗香四海造品牌。伍家臺貢茶文化產業園目前已帶動宣恩縣及周邊縣市400余家茶葉加工廠的銷售服務。企業的幫扶和品牌的建設,讓鄉親們完成了從深山土家族貧困村到脫貧攻堅示范村的變身。在《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節目中,伍家臺書記向專家和嘉賓詳細闡述了貢茶初具產業規模、品質高但始終無法形成品牌效應的問題。“星光助力團”就宣恩貢茶的發展建言獻策,認為明確市場主體是宣恩打造品牌的第一位考量,宣恩需要明確樹立有辨識度的品牌,所有的產品都要有以人為主線的故事。
曾經被貧困壓得褪了色的貧瘠土地裹上了鮮活美麗的綠衣裳,游客絡繹不絕;昔日被貧困壓得彎了腰的村民臉上洋溢出樸實燦爛的笑容。村民們辛勤勞作,打窩、插苗、澆水,一棵棵小茶苗栽下去,為大地鋪上了一層新綠,也孕育著增收致富的新希望。以往的低附加值產業轉變成高利潤、高品質的新興茶業,努力的汗水終于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鄉村人才振興,返鄉村官展風采
曾經,以為走出故鄉,才有詩和遠方。伍家臺村里有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卻始終堅信:“生在這個地方,就要發展這個地方,堅守這個地方。”他就是這個村莊的書記——鄭時兵。
二十年前,通往伍家臺村的全是崎嶇的山路,交通不暢使擁有著“貢茶”美譽的伍家臺茶葉銷路受阻,茶農們對于未來滿是絕望,他不辭辛苦,不畏冷眼,賣掉了此時家里唯一維持生計的小賣部,開始招商引資,拯救茶廠,就這樣,開啟了他漫長而艱難的茶葉探索之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和村民們靠著執著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從一個瀕臨倒閉的小茶場到現在省級龍頭企業。鄭書記說,“我們現在不收門票,以后也絕對不會收,讓游客了解貢茶文化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深深感受到他眼神里的堅定。
鄭書記向我介紹當地的茶園面積經營情況,茶葉與旅游相融合的發展模式以及未來的茶葉發展規劃等
回鄉創業發展茶葉文化的領頭人向我分享了她回鄉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勵志事跡
家鄉的變化日新月異,我身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兩個偉大歷史階段交匯點,感慨萬千。鄉村振興深深烙進我的心里,讓我汲取了正能量,化作我今后努力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待我學成歸來,一定要投身到家鄉的懷抱,為家鄉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作者:三峽大學 胡琴 韋恒宇,指導教師: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劉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