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訊 8月19—21日,首屆“中國革命老區縣鎮發展”論壇在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召開,論壇主題為“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十周年回眸與展望”。江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黃恩華,江西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工作辦公室副主任賴曉嵐,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院委委員、辦公廳主任程吉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會長杜志雄,江西省政協副主席雷元江出席開幕式并分別致辭。江西師范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周利生主持開幕式。
挖掘老區振興發展的價值意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赴江西考察調研,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審議,對江西發展提出要求。賴曉嵐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新時代蘇區振興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是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戰略實施十周年。深入探討十年來的成就與經驗,對于奮力推進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和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具有重要意義。
杜志雄表示,重視革命老區發展,是習近平經濟思想中關于區域經濟發展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革命老區振興和高質量發展,是實現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體現。要站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高度來深入理解革命老區發展的重要理論意義,要從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要“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的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理念的厚度,來深入理解促進革命老區發展、富裕的重大實踐價值。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黃恩華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為我們理解和詮釋新時代中國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發展打開了新視野,鄉村不再是被現代化所拋棄的“傳統”部分代表,而是在發展中實現現代轉型。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需置于中國式現代化的語境之中去理解和把握。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王員認為,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不僅是老區人民的殷殷期盼,更是國家層面具有政治意義的戰略要求。
老區振興的成就與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革命老區振興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江西省統計局原巡視員、江西師范大學蘇區振興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彭道賓總結認為,這些成就體現在:創造出解決絕對貧困問題的歷史奇跡,勝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年目標,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財政金融狀況顯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生態環境舊貌換新顏。
“十年來,江西革命老區從后發中趕超、于奮斗中前行,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副院長匡勝認為,其中最根本的在于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具體來說,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加固“底板”,用好本地紅色資源。
2012年以來,國務院先后批準了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和陜甘寧、左右江、大別山、川陜等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政策文件,助力革命老區發展。王員歸納了十年來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在這些政策文件的支持下取得的成就和經驗:一是銘記領袖關懷,砥礪踐行殷殷囑托的行動自覺;二是加強頂層設計,因地制宜探索特色的發展道路;三是弘揚蘇區精神,凝聚推進改革發展的強大動能;四是堅定人民立場,激發老區人民內在的創造活力。
中國革命老區振興的未來展望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原黨組書記、院長劉建武認為,革命老區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向共同富裕是新階段發展的必然要求。“推動城鄉一體化、構建新型城鄉融合式發展模式,這是下一階段需要重點考慮的方面。”
彭道賓建議革命老區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走好科技創新“先手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消費升級為抓手擴大內需,努力打造最佳發展環境,高水平推進老區雙向開放,加強紅色文化傳承發展,力促生態優勢上升為綠色崛起優勢,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讓創新成為主要驅動力,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要進步,建立健全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革命老區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人民生活更加富有,社會治理更加良效有序。
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吳懷友認為,蘇區振興發展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江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為指針,立足紅色江西本色、綠色江西特色,推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同頻共振。其中,“爭做示范”是二者同頻共振的意義所在,“蘇區精神”是二者同頻共振的基本頻道,“雙色發力”是二者同頻共振的兩大峰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土地經濟研究室主任郜亮亮主持主旨發言環節,江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蘇區研究》雜志主編萬振凡作點評和小結。此外,會議還舉行了博士生、碩士生兩場分論壇。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四川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南昌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校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參加會議。
會議由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江西師范大學、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主辦,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革命老區發展專業委員會、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師范大學蘇區振興研究院(革命老區振興研究院)、江西師范大學新時代文明實踐協同創新中心、《蘇區研究》編輯部共同承辦。(王海濤 杜怡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