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二十大是一次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必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凝聚起全黨全國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中國科協系統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更加自覺堅持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胸懷“兩個大局”,勇擔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歷史使命;聚焦“國之大者”,自覺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當好橋梁紐帶,團結引領科技工作者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強化黨建引領,堅持不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關鍵詞】黨的二十大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 中國科協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今年下半年,我們黨將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頭等大事。黨的二十大是一次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必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凝聚起全黨全國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中國科協系統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更加自覺堅持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胸懷“兩個大局”,聚焦“國之大者”,當好“橋梁紐帶”,在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作出科協貢獻。
胸懷“兩個大局”,勇擔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歷史使命
人類社會的腳步已經邁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蓬勃興起,科技與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深入協同,重構世界創新版圖,重塑全球治理結構,推進人類文明發展。當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世紀疫情起伏反復,中美戰略博弈激烈復雜,烏克蘭危機撲朔迷離,全球發展面臨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不安全性。面對這場深刻而宏闊的世界之變、時代之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時代發展前沿,統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把握歷史大勢,揭示歷史規律,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續寫時代新篇。在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了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偉大號召,為新征程上我國科技事業發展舉旗定向、錨定方位、擘畫藍圖。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順應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勢所趨。審視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最鮮明的時代特征之一,體現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蓬勃興起。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從廣度、深度、速度、精度四個方面加速演進,使人類探索的視野,向深海、深空、深地、深藍不斷拓展,知識文明持續積淀迎來新圖景。基礎科學前沿領域醞釀群體突破,知識體系及其邏輯結構不斷演化,科學研究范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科技創新日益走向大融通時代,多學科交叉、多領域融合、多主體協同趨勢更加明顯。科技創新的輻射性、滲透性、擴散性、顛覆性特點更加鮮明,數據驅動與場景牽引成為研發新范式,科技、教育、產業、金融緊密結合,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科技創新不斷釋放巨大能量,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模式,既塑造了人類文明的新載體新形態,也為人類文明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新動能。
近代文明史上,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在互動演進的同時,又在特定時空積厚成勢,促使科技和人才資源向發展勢頭好、文明程度高、創新更活躍的地域集聚,推動科學中心轉移。16世紀以來,全球先后形成5個科學中心,即16世紀的意大利,17世紀的英國,18世紀的法國,19世紀的德國,20世紀的美國。近代科技文明演化數百年間,我們曾數次落后于世界科技革命的腳步,也一度被隔離于全球創新體系之外。歷史上唯有這一次科技革命,我國真正意義上全面參與并可望發揮部分領域的引領作用。面對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我們要充分汲取近代以來大國興衰、國力消漲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克服人云亦云的話語被動,打破亦步亦趨的路徑依賴,以時不我待、刻不容緩的奮斗姿態,在戰略必爭、體系必備、發展必需、安全必要的關鍵領域加強戰略部署,奮力追趕世界科技創新前沿。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應對激烈復雜國際競爭的環境所迫。近年來特別是疫情暴發以來,西方一些國家逆全球化趨勢凸顯,世界范圍內技術壁壘呈加劇態勢,科技創新與人才交流渠道收窄。美國蓄意推進對中國科技的遏制:一是戰略遏制。拜登政府更加重視以系統化戰略實施對華打壓,并強化創新戰略提升美國競爭力。《國會和拜登政府在2021年推進優質技術政策的24種方法》的報告提出,國會應按照兩黨的新的《無盡前沿法案》提議,增加聯邦對關鍵技術和先進產業研發的資助。二是精準遏制。美國對華科技封鎖,正在由粗放型向精細、靈巧、務實型轉變。拜登政府《國情咨文》中強調與中國“在需要競爭的時候競爭、在可能合作的時候合作、在必須對抗的時候對抗”。國會“中國特別工作組”下設的中美科技關系專家小組提出,拜登政府將強化科技領域的對華“防御”和“進攻”,實施“小院高墻”的精準打擊。三是人才遏制。拜登政府推行開放的移民政策。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報告《掌舵:迎接中國挑戰的國家技術戰略》指出,“吸引和留住人才是這場全面競爭的真正零和要素,建議美國吸引和留住世界上最好和最聰明的科技人才”。四是聯盟遏制。美國借由“科技民主和科技專制”拉攏盟友以對華施壓,聯合歐盟升級對華技術遏制聯合陣線,還誘使“印太經濟框架”參加國降低對華經濟貿易投資的依賴。五是道義遏制。美國將科技議題泛政治化,將科技活動同民主、人權等更廣泛的意識形態議題掛鉤。用“高科技威權主義”“精準社會控制”“病毒制造者”等為中國科技貼上“毒標簽”,持續在知識產權、技術竊取等方面施壓,炒作科研誠信、科技倫理與學術規范等問題,將中國科技人員視為天然的問題人群和不信任對象。我們要把握對美科技競爭新特點,在戰略上更加主動,在策略上更加靈活,在戰術上更加精準,從而妥善應對中美科技博弈的復雜局面。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運所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這十年是我國科技事業實現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的十年。2021年,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達2.79萬億元,同比增長14.2%,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2.44%;基礎研究經費比上年增長15.6%,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比重為6.09%。根據WIPO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中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我國整體科技創新正在由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科技實力躍上新的大臺階。主要表現在:科學研究水平和學科整體實力明顯提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增強,科技人力資源規模領先、門類齊全且影響力快速提升,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引領政策環境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社會基礎日益夯實,世界科技大國地位總體穩固,國家整體科技能力不斷提升。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通過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們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科技舞臺的中央,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堅定創新自信,是科技工作增強“四個自信”的重要體現。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應當有足夠的自信。在中美科技競爭背景下,我國完全有基礎、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機遇、知難而進、乘勢而上,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在科技上存在的短板。我國科技事業發展還存在不少短板和問題。原始創新能力方面,從0到1的重大理論突破和原創引領型成果不多,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普遍存在;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方面,創新主體各單元功能定位不夠清晰,央地聯動協調不足,區域創新能力發展不平衡,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牢固;科技創新資源整合方面,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等協同能力有待提升,科技創新資源共享不足;科技創新力量布局方面,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功能布局不盡合理;科技投入產出方面,產學研存在脫節,企業對成果轉化信心不足,科技投入分散、重復、低效的狀況仍存在;科技人才結構方面,戰略人才力量存在結構性失衡,戰略科學家和頂尖人才缺乏,青年人才培養不足,卓越工程師隊伍儲備不夠;科技評價體系方面,“破五唯”與“立新標”不同步,評價體系不健全;科技生態方面,“帽子”“圈子”文化存在,科研人員“減負”“松綁”任重道遠。這些不足成為搶抓戰略機遇、乘勢而上的“絆腳石”,更成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攔路虎”,科技界必須直面問題,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只爭朝夕的責任感,革故鼎新、知難而進。
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科技自立自強既是發展之道,更是生存之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科技界要堅定信心、決心和意志,保持耐心打好持久戰、打贏攻堅戰,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科技變革浪潮中增強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聚焦“國之大者”,自覺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對“國之大者”領悟到位、執行到位,要善于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中,領會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領導干部最根本的本領不足,是理論素養不夠。我們要深入領會、堅持運用好黨的創新理論和思維方法,自覺指導科協的改革創新發展。
在戰略思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科協工作要善于從政治上把方向,從全局上看問題,從長遠上謀戰略,從根本上抓大事。要始終對“國之大者”了然于胸,團結引領科技人才,深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同時要深刻認識科技創新長期積累、厚積薄發等特點,在我國科技由大向強的過程中,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心。
在系統思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善于運用系統科學、系統思維、系統方法研究解決問題。科協工作要把握科技與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深入融合的特點,堅持開放協同,涵養創新生態雨林,促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有效協同,增強動力,凝聚合力,助力提升國家科技整體能力。要完善科協工作體系,優化學會布局,提升科協服務體系化能力。
在歷史思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要深刻把握人類發展歷史規律,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科協工作要善于從歷史長周期比較分析,把握歷史主動,借鑒歷史經驗,引導科技工作者從黨的百年征程中汲取奮進力量,引導科技界堅定歷史自信,書寫歷史新篇。
在辯證思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科協工作要把握好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把握好主要矛盾及其變化,統籌好科技發展與科技治理、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辯證關系,處理好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重點與一般的關系,以辯證思維促進科技、科協事業健康發展。
在創新思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把握創新發展規律。科協工作要大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砥礪創新、創業、創造;要摒棄路徑依賴、慣性思維,堅持改革創新,倡導破立并舉,尊重基層首創,推動科協改革向基層延伸、向縱深發展。
在法治思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科協工作要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推動科學、民主、依法管理,當前科普、學術、智庫工作都要著眼于建立完善管長遠、固根本、穩預期的法律制度,依法保障和推動科技事業健康發展。前段時間,我們一直推動科普法修訂,從法治方面推動工作,非常有效。
在精準思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強化精準思維,做到謀劃時統攬大局、操作中細致精當,以繡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實、做到位。科協工作要致廣大、盡精微,重視精準化做事方法,以小切口服務大目標,把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
在底線思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這樣才能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科協工作要善于梳理排查、防范化解意識形態、安全生產等重大風險隱患,時刻警惕“灰犀牛”“黑天鵝”。聚焦破解一些事關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和國家安全的“燃眉之急”“心腹之患”“后顧之憂”提升我國的極限抗壓能力、主動應變能力、風險對沖能力、“卡脖子”反制能力。
在批判性思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加重視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培育。科協工作要尊重科學、發揚民主,鼓勵學術批評,提倡平等爭鳴,反對權威壓制,特別要鼓勵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學術研究中質疑傳統、挑戰權威,摒棄人云亦云、眾說紛紜,要勇闖“無人區”、敢為天下先。這一條特別重要,我們當前的學術環境中,爭鳴、批判性思維不足,這不利于科學發展。
在互聯網思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方便群眾辦事,做到心中有數。”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科技工作者交流交往的新空間,也應該成為黨凝聚科技界共識的新空間,成為科協團結引領科技人才的新空間。科協工作要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信息化手段,走好網上群眾路線。
恩格斯曾說,思維著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他在《反杜林論》舊序中指出,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錢學森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建立思維科學,努力架起思維基礎科學通向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橋梁。我們要深入領會上述十大思維方法,緊密結合科協實踐,錘煉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讓我們的思維多一些遠見,少一些短視;多一些全面,少一些片面;多一些系統,少一些零散;多一些深刻,少一些膚淺;多一些靈動,少一些機械,補齊能力短板,克服本領恐慌,提高駕馭紛繁復雜矛盾、識變應變、開拓新局的整體能力。
當好“橋梁紐帶”,團結引領科技工作者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對科協組織提出新要求,是科協工作的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悟,不斷加深對科協組織、科協工作、科協服務本質和內涵的理解和認識。
深入理解“四位一體”組織屬性,把握科協歷史方位。中國科協是中國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群眾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推動科學技術事業發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力量。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就是要讓黨放心,不負人民,凝聚科技人才許黨報國,創新惠民,用科技裝點江山、服務人民。作為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就是要真正代表科技工作者,聽黨的話,替科技工作者說話。作為橋梁紐帶,就是要當好傳遞關心關愛之橋、聯系服務之橋、開放合作之橋,扎實扎緊政治引領、政治吸納的堅固紐帶。我們還要時時警惕,不能成為走不通的“斷橋”、不落地的“浮橋”和空中“飄帶”。作為推動科技事業發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力量,要以提升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為主線,以促進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重點,以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為保障,以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為動力,凝心聚力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準確把握主責主業,提升科協體系化服務能力。科協主責是當好橋梁紐帶,強化團結引領,要緊扣和體現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強“三性”是相互貫通的有機整體。政治性愈堅定,先進性愈彰顯,群眾性愈突出。科協工作的團結引領主要是政治引領、政治吸納、政治動員,包括學術引領、學風引領、科學家精神引領。團結引領科技工作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歸根結底,就是要引導科技工作者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夯實黨在科技界的執政基礎。把強“三性”融入“四服務”,在變局中開新局,要透徹分析發展環境,與時俱進理解和把握“四服務”的需求特點,完善“四服務”的供給機制,增強“四服務”的整體效能,不斷提升更富思想、更具價值、更有潛力的科協服務新境界。
在服務科技工作者方面,要深入開展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了解科技工作者的急難愁盼。要敏銳把握戰略人才力量布局,掌握科技人才成長特點和規律。國內外環境瞬息萬變,與時俱進、全面準確理解科技工作者,才能與他們對得上話、交得了心,才能真正建好有溫度、可信賴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助力科技人才價值實現,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蓄積力量之源。
在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方面,要深入分析百年大變局下科技的新變化,深刻理解創新驅動就是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和文化創新相結合,推動發展方式向依靠持續的知識積累、技術進步和勞動力素質提升轉變,促進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精細、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趨勢,更好適應以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深入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面向”新理念,科技創新的廣度、深度、速度、精度變化新特點,科研范式深刻變革新內涵,遵循創新發展規律、人才成長規律、科技管理規律,推動科研組織模式、科技管理方式變革,解放和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要團結引導科技工作者強化使命責任,當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為科技人才拓寬新時代報國之門。
在服務全民科學素質提高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科技發展、文化繁榮、文明進步的重要表征,是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奠基工程。國際上通行用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來反映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科普是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途徑,科普投入是支撐科普公共服務的基礎。“十四五”期間確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每年新增一個百分點,這一目標與其他目標同向行、同步走、同時達,任務十分艱巨。要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開拓科普新境界。緩解科普投入不足,必須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科普大格局,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導慈善公益聚焦科普方向。國家發展迫切需要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科普工作由“軟任務”變成“硬措施”。要推動修訂《科普法》等法規制度,依法保障和推動科學素質建設。
在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方面,黨和國家治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需要利國利民的“大主意”“好主意”。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發揮智庫功能,就是堅定為黨分憂、忠誠謀略。要聚焦“國之大者”精準選題,有效集思匯智聚力,把科技工作者的個體智慧凝練上升為有組織的集體智慧。科技治理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是決策咨詢的重要議題。要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塑造科技向善文化理念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風險前瞻研判,推動科技倫理組織創新,積極參與規則制定,維護科技安全,規范科技治理,以科技支撐社會治理、保障國家安全。
理清科協工作思路,提升科協組織執行力。中國科協今年提出了聚焦靶心、爭創一流、賦能基層、開放協同“十六字”工作思路。這是結合年度工作特點,把強“三性”融入“四服務”的具體體現,是緊扣主線、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著力點。四個方面是有機聯系的統一體,不能割裂開來。聚靶心才能集人心,入主流才能創一流,夯基層才能固基礎,強協同才能謀大同。
一是聚焦靶心強引領。強化政治引領,要探索開展有血有肉、生動鮮活、符合科技界特點的政治引領路徑。科學家精神為什么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精神引領和思想保證。”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安身立命的精神食糧,是科技人才服務“國之大者”的精神坐標,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精神力量,是中國科技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的精神標識。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更好釋放科技人才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創新活力,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精神動力。
我們要建設科協黨校體系,筑牢潤物無聲團結引領的堅強陣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科協黨校就是要聯系服務人才、做人心的工作,通過“黨建紅”引領“科技藍”,運用科技工作者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講好政治——凝聚人心,聚焦科技工作者干事創業和急難愁盼做好服務——溫潤人心,倡導科技工作者報國為民的價值追求立根鑄魂——激勵人心,打造科協特色政治學校、人才之家、價值高地、思想“熔爐”。
聚焦靶心,要善于從政治上看科協三大主業。以科普服務國民。科普是最廣泛的社會服務,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們要實現共同富裕,知識和精神的富有,更普遍、更深刻、更持久影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科普是踐行黨的初心和宗旨、為人民謀幸福的重要內容。以學術增強國力。學術工作為科技人才搭平臺、拓渠道,堅持“四個面向”,活躍學術交流,建設一流學會一流期刊,建設國際科技組織參與全球科技治理,推動科技同經濟深度融合,抓創新、促轉化、優生態,是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要。以智庫建言國是。聚焦“國之大者”、責之重者,集思匯智聚力,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就是為黨分憂、為國謀略、為民解難。
二是爭創一流鑄品牌。要堅持高站位、高標準、高質量做強做優主業,為科技工作者搭平臺、拓渠道、建機制,提升科協服務體系化能力。做優科普中國,做強科創中國,做精智匯中國,進一步植內涵、增實效、筑生態。加快建設一流期刊、一流學會,構筑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著眼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引導全國學會聚焦戰略必爭關鍵領域,設置分支機構,推動實力強、運行規范的分支機構發起新學會,現有全國學會專業委員會搞得好的,將來可以以此為基礎,發起全國一級學會或國際科技組織。促進學會加快內部治理改革步伐,200多個全國學會,有一個出了問題就會影響整體形象,要加快改革,推動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會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三是賦能基層固根本。突出改革強基。強化基層科協組織建設,特別是企業科協建設,以改革增動力,以創新添活力,讓科協工作更加有形、有感、有為、有效,少做錦上添花,多做雪中送炭,讓基層更有獲得感。準確把握“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改革方法論,準確把握破立并舉的改革大邏輯,突出建機制、強功能、增實效,健全聯系廣泛、服務人才的科協工作體系,擴大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
突出“智慧”賦能。建設智慧科協2.0,大踏步趕上數字中國的時代步伐。當前,我們正在著手打造中國科協的“新基建”,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科協工作向數據支撐、流程驅動、智慧服務、生態優化轉變。其中人才信息化是一個重要突破口,要以國家級科技人才庫建設為抓手,以先進理念、模式和經驗,高質量構筑基礎底座,力爭3年內建成權威、動態、海量的科技人才庫,實現數千萬量級人才信息“一庫集成”,顯著提升聯系服務能力,提升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決策支持能力,為黨和國家人才工作大局提供有力支撐。
四是開放協同筑生態。開放協同包括國內協同、對外開放兩個方面。對內要強化戰略協同,促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戰略人才力量功能協同,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科協應當也能夠發揮“查漏補缺”“強基補鏈”的獨特作用。我們加強戰略協作,同國務院國資委等部委、有關省份等已累計簽署30份戰略合作協議。要增強大局意識,深化務實合作,建起組織、架設渠道,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點亮、相互滋養,以合作育先機,以協同開新局,共同服務“國之大者”。
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拓展開放信任合作,是新型國際關系背景下科協發展的時代要求。在國際科技組織中有聲音、有身影、有席位,才能發揮出作用。據統計,當前落戶美國的國際科技組織有908個,落戶在我國的僅有11個,數量相差懸殊。同時,國內組織國際化是科技發達國家普遍的現象。美國現有2911家國內科技社團,英國有1058個,日本有1316個,這些組織在國際上不同程度地發揮著作用。我國全國性科技社團數量僅有303個,大部分是中國科協所屬,數量明顯不足,結構也不盡合理。有些學會不夠活躍,會員少,有的才幾百、幾千個會員。
大力推動民間科技交流,要深化與聯合國組織的合作,深度參與推進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加強國際科技組織建設。要大力倡導全人類共同價值,共促開放科學發展,持續打造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世界科技發展論壇、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世界智能大會、中關村論壇、青少年國際交流活動等品牌,凝聚信任共識,推動開放合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搭建科技之橋。
強化“黨建引領”,堅持不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優勢,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政治引領和政治保障。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強化“黨建引領”,走好第一方陣,建設讓黨中央放心、讓科技界信賴、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人民團體。
第一,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黨始終支持依靠科技進步、關心關愛科技人才、領導推動科技組織發展。科技工作者始終與黨同心同德,繪就創新報國、科技為民精彩篇章。黨建工作就是要凝聚人心,就是要講好中央領導同志關心科技事業、關愛科技人才的生動故事,傳遞黨的溫暖。
中國科協會史館很小,但有一處周總理牽掛科技工作者身體狀況的展陳總能打動人。1955年,做出中國原子能事業戰略決策會議前一天,周總理邀請地質學家李四光和核物理學家錢三強到辦公室交流。之后,總理執筆向毛主席寫報告:“主席:今天下午已約李四光、錢三強兩位談過,一波、劉杰同志參加,時間談得較長,李四光因治牙痛先走,故今晚不可能續談。先將有關文件送上請先閱。最好能在明(十五)日下午三時后約李四光、錢三強一談。下午三時前,李四光午睡。晚間,李四光身體支持不了。請主席明日起床后通知我,我可先一小時匯報一下今日所談,以便節省一些時間。”領袖關心科學家,從這個事例上我們可以有所感悟。1955年1月15日下午3時,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召開。會上作出了創建中國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中國核工業建設大幕從此拉開。
習近平總書記在實地考察、調研和重要會議講話中,格外關心科技人才。總書記時常牽掛科技工作者的煩心事揪心事。在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而不能讓人的創造性活動為經費服務。”在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死了,不能讓無窮的報表和審批把科學家的精力耽誤了!”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決不能讓科技人員把大量時間花在一些無謂的迎來送往活動上,花在不必要的評審評價活動上,花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種種活動上。”在總書記親自關心下,科技體制改革最后一公里逐步在打通,越來越多青年英才擔重任、挑大梁,創新生態持續向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立德樹人的人,必先立己;鑄魂培根的人,必先鑄己。倡導科技工作者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作風,我們科協工作者要做示范、當表率。我們要真正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真心依靠科技工作者,密切聯系科技工作者,熱忱服務科技工作者,聚人心、暖人心、筑同心。
第二,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持續在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上下功夫,著眼堅定歷史自信、增強理論自覺、提高政治能力、強化宗旨意識、激發昂揚斗志、永葆初心使命,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科協主責主業,發揮“一體兩翼”優勢,形成典型示范經驗,建立以“學”鑄魂、以“宣”聚力、以“教”賦能、以“行”促效的常態化長效化機制,把科技界精氣神更好凝聚到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上來。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有一位科協老同志的事跡材料,讓人很受感動。中國科協優秀共產黨員、離退休干部王直安同志(1926-2022年),以過硬作風擔當作為、彰顯風骨,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今年6月,王直安同志生命垂危,囑托子女“一定要把全年的黨費交給黨組織!”。他是一名至“勇”戰士,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曾身背炸藥匍匐炸掉偽軍碉堡。他是一名低調“老兵”,1978年12月,王直安同志被調往中國科協,待人接物平易近人、謙遜友善,有著不凡經歷,卻從不居功自傲。他是一位樸素、正直的父親。遇到有困難的同事,總是伸出援手。國內哪里有災,他都捐款捐物。他經常教育子女:“我在朝鮮戰場上沒犧牲、沒負傷,這是十幾萬人換來的,不要給黨組織和國家添麻煩!”科協系統還有很多像王直安一樣,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好干部,我們要向身邊的榜樣學習,讓見賢思齊在科協系統蔚然成風。
第三,持續深化黨建強會。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會工作的全面領導,完善學會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工作機制,優化學會治理結構,支持學會激濁揚清、守正創新。加快推進學會黨組織有形覆蓋轉向有效覆蓋,以落實學會黨建主體責任提升學會治理效能。突出思想政治引領,團結凝聚學會會員聽黨話跟黨走。推動黨建業務深度融合,以黨建引領學會事業高質量發展。
第四,打造廉潔科協亮麗名片。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持服務中心、緊盯質效、延伸學會、修飭作風,突出政治監督,加強日常監督,延伸學會監管,強化監督執紀,做好巡視審計,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在科協工作中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恒打造廉潔科協亮麗名片,大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從黨的十八大,到黨的二十大,十載奮進,十載開拓,十載輝煌,黨領導下的科技事業走過光輝歷程。當代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中國科技必將鑄就新的輝煌。黨和國家千秋偉業,建黨精神薪火相傳,歷史任務接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加速這一進程的硬核力量。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踔厲奮發,砥礪前行,以昂揚斗志和飽滿熱情、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編/常妍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