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安吉縣余村調研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緣起于浙江、踐行于全國的“兩山”理論,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了根本遵循。
用“兩山”理論促進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將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更為形象地表達了出來。在我國發展的進程中,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絕不是互不相容、相互對立的,而是辯證統一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那樣:“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是創造金山銀山的基礎。良好的生態不僅僅能夠改善人們的生產生活環境,從而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生產資料,成為生產力提高的助推器,還能夠提供旅游資源,成為經濟發展的有力抓手。實踐證明,離開了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中央的帶動和全國各地努力下,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逐漸拓寬,轉化形式日益多樣。例如江西仙谷,采石礦區變為生態景區,點“石”成金;又如廣西桂林,山水顏值變為豐厚價值。金山銀山推動對綠水青山的保護。經濟發展推動科技進步,越來越多守護生態環境的展望因為有了科技的助推而得以實現。2021年,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優化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的指導意見》中強調要利用科技手段拓展非現場監管的應用,并將其作為日常執法檢查的重要方式,這預示著科學執法與智慧執法將進一步融入環境的治理與保護中。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圍繞可再生能源消費、可再生能源發電、新能源行業等方面進行了規劃,并通過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等手段提供金融支持。近十年來,通過人工造林、綠色城市創建等方式,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與提高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世界作出了卓越貢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中國發展理念的轉變、發展方式的革新,更是共產黨人帶領全體人民探索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偉大實踐,引領著新時代經濟與生態齊頭并進的步伐。
以頂層設計助推城鄉建設。從“五水共治”、美麗鄉村建設到“垃圾分類”“雙碳”目標……城鄉生態正在政府的引領下一步步優化。對于鄉村和城市來說,優化環境不僅僅是除除草、種種樹,而是要將自然生態、文化底蘊和經濟發展熔鑄在一起。頂層設計助力鄉村振興。探尋鄉村文化,創辦鄉村品牌,發展旅游觀光……既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也推動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以“兩山理念”的誕生地浙江安吉縣余村為例,上世紀70年代,依托炸山開石礦、開辦水泥廠,余村迅速發展成為安吉的“首富村”,但是,環境污染也不可避免地日漸加劇。滿地的礦石與空氣中彌漫的塵土使居民們意識到,自然環境的恢復與保護迫在眉睫。依托“兩山”理論,村中開辦了農家樂、民宿,并基于當地季節性的自然特色開發了一系列活動項目,如夏季漂流、冬季滑雪等。如今村中的建筑都經過獨特的設計,將藝術與當地文化特色相融合。余村印證了鄉村振興的總要求中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不是二元對立,而是和諧統一、相輔相成。從剛開始的環境惡劣到現在的美好風光,余村實現了從“采石經濟”到“生態經濟”的轉型,見證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發展。頂層設計推動城市發展。對于城市來說,優化環境也不僅僅是刷刷墻、撿撿垃圾,而是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的創建就是一座城市建設成效的集中體現,這兩個“金字招牌”不僅要求城市外在“顏值”過關,更要求其內在“氣質”出色,即城市形象、生態文明、居民素質缺一不可。城市的形象既是青山綠水,又是政通人和。得益于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衛生標準,城市的生態與居住環境不斷優化,政府工作重心轉向管理和服務,居民健康與幸福指數日益上升,城市的臟亂差的面貌不復存在,老百姓生活也更加安逸、舒心。可見,政府對城市生態的重視程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城市發展的方向、速度與可持續性。以“兩山”理論為方針,政府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便能煥發城市的生機,讓生態環境與人文底蘊齊頭并進。
靠人民群眾守護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既是規劃性的頂層設計,也是深入人心的生態理念,它已然轉化為了人民群眾在實踐中的自覺行動。砥礪實踐助推“兩山”理念走向社會。社會中越來越多的群眾正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生態文明的創建。“紅馬甲”們變身城市生態的守護者,將“兩山”理論內化為自身的內心認同,外化為全民的自覺行動。2022年“‘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先進典型名單中的104位最美生態環境志愿者就用自己的點滴行動踐行著綠色低碳生活,守護著綠水青山。“環保狂人”肖雄耀從上山到下河,不僅將自身投入環保志愿活動之中,還引導更多群眾參與,努力勸阻亂扔垃圾、亂排污水等不文明行為。郭軍權在工作之余,先后赴10多個縣區開展農業面源污染和農村污水治理科普宣傳活動,并帶領環保志愿者義務植樹造林500多畝。除此之外,目前全國累計注冊環保志愿者已經突破300萬人。網絡傳播推動“兩山”理念融入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志愿者中年輕人的身影越來越多。他們即使出生在生活較為富足、環境較為優渥的時代,但并不安于現狀,而是具有長遠的發展目光。在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年輕人通過對新興網絡載體的利用對生態文明城市創建進行宣傳。如當下流行的“vlog”便是一種門檻低、受眾廣的媒體形式。他們通過獨特的策劃、創意的剪輯,以視頻記錄的方式將“兩山”理念進行推廣。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年輕人主動唱響時代的強音,借助網絡平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兩山”理念進行宣傳,并記錄下他們投身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志愿活動的身影。雖然沒有親歷過環境污染對生活帶來的影響,但是他們積極通過多種現代化的載體提高自身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將“兩山理論”內化于心;雖然羽翼未豐,但他們卻能用特有的勇敢與創造、果斷與創新,為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為綠色低碳推行親力親為。也有越來越多的官方賬號入駐視頻平臺,將書本上看似高深的理論以通俗的方式進行普及——內容有記錄志愿者們的活動,還有對珍稀物種進行科普與介紹。從不同維度啟發了人們對環境保護必要性、重要性、緊迫性的思考,是將“兩山”理論推行向社會各個角落的有力抓手。
“兩山”理論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經濟與生態關系的深入淺出、提綱挈領,更是推動城鄉發展的必由之路、不二法門。讓理論走近實踐,必須由社會多方力量齊心協力,齊頭并進;讓經濟發展程度不再以GDP為評判指標,還要以樹之青綠,水之澄澈,天地之和,人物之諧為同樣重要的度量。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發展仍任重道遠,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更應勇于探索、敢于創造、樂于奉獻,以雙手成就經濟與生態的雙贏。(作者: 黃歆茹 孫秀麗 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溫州大學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