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民族復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高度,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所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人才蔚起,國運方興。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拓展,人才成為了驅動發展的第一資源、核心要素。奮斗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我們要拿出更為主動的歷史使命感,以更高的站位、更寬闊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瞄定人才戰略,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更實舉措搶灘人才發展,踩穩人才發展“鼓點”譜寫人才強國“新篇”,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把牢黨管人才“方向盤”,激揚萬馬奔騰“報國之志”。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才。要著力完善黨管人才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格局,強化“一盤棋”思想,貫徹“全周期”管理理念,加強“頂層設計”,更好發揮黨委(黨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謀大局、抓關鍵、管大事,抓深抓實規劃制定、政策統籌等關鍵要事,構建人才發展“航標塔”,制定人才成長“路線圖”。要著力創新黨管人才手段方法,樹立“一張網”理念,蹄疾步穩深化人才領域“放管服”改革、完善人才法規制度體系、健全現代化人才市場體系,培育市場化、社會化“人才孵化器”“創新加速器”,把黨愛人才、黨興人才、黨聚人才的政策落實到人才手上、溫暖傳遞到人才心中,激勵廣大人才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拔節生長、競相奔騰。
出好深化改革“關鍵招”,激活創新創業“澎湃動能”。牽住科技創新的“牛鼻子”,就抓住了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命門”。要出好放權松綁“關鍵招”,消除“中梗阻”,拆除“籬笆墻”,把科研人員從跑項目、要經費的“繁文縟節”中解放出來,讓人才專心致志做學問、搞研究;把用人主體的主動性、能動性調動起來,使之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要揮好人才評價的“指揮棒”,為“帽子熱”降溫、為“永久牌”撕簽、以質量、價值和實際貢獻“論英雄”,激勵人才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劍,勇攀“最高峰”、勇闖“無人區”。要集成金融、財稅、法務等資源要素,打好政策、技術、市場組合拳,構建協同創新“生態圈”,促進人才鏈和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讓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成為推動發展“最大增量”。
下好人才布局“先手棋”,贏得人才發展“戰略主動”。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競爭。下好人才布局“先手棋”,才能贏得歷史主動、搶占發展先機。要堅定人才自主培養的信心,扎根中國大地、瞄準世界前沿,著力培養一批戰略科學家、卓越工程師、青年領軍人才,尤其要在基礎理論新、前沿技術領域發揮“頭雁效應”,激發“雁群活力”,鍛造“大國重器”。要堅定自主創新的決心,堅定落實人才發展國家戰略,加快布局一批國家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平臺,以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國家發展戰略,突破更多的“卡脖子”問題,形成更多領跑優勢。要堅定對外開放的恒心,牢固樹立“全球村”戰略格局,以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構建“近悅遠來”全球引才用才格局,集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者:吳文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