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戰略問題的重要性不斷被彰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著眼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注重系統性戰略謀劃,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特別強調戰略問題。面對新的戰略階段所提出的戰略問題、任務、要求,我們黨要繼續運用戰略思維作出戰略應對,從而牢牢把握戰略主動,贏得歷史主動。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新發展階段 戰略思維 戰略階段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2022年7月26日至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闡明了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其中一個極具鮮明亮點的重大問題,就是關于我國新發展階段的戰略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這意味著,在未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戰略問題將被置于較為突出的地位。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戰略問題的重要性不斷彰顯
所謂戰略思維,就是跳出眼前從長遠看眼前,具有長遠視野;跳出局部從全局看局部,具有寬廣視野;跳出部分從系統看部分,具有整體視野;跳出歷史偶然從歷史發展的必然大勢看歷史偶然,具有趨勢視野;跳出表象從規律看表象,具有縱深視野。
20世紀90年代,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主持編制《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設想》,科學謀劃福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布局、步驟、重點和措施,簡稱“3820”戰略工程。這是對福州從經濟提前實現小康水平,到達至國內先進城市發展水平,再達至亞洲中等發達國家或地區平均發展水平的戰略謀劃。“3820”戰略設想,是習近平同志基于世界格局變動、中國擴大開放、福建福州實際,為謀求福州跨越式發展,作出的具有科學性的戰略謀劃,符合世界發展、中國發展、福建發展邏輯。
習近平同志從福建到浙江工作以后,作為省委主要領導,在充分精準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親自主持謀劃了浙江“八八戰略”。對浙江省全局發展、長遠發展作出的這種戰略謀劃,既體現了習近平同志一貫注重戰略謀劃的從政特質和風格,也為浙江省永續發展擘畫了美好藍圖。
2007年,習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在擔任中央黨校校長期間,在中央黨校共發表19次重要講話。其中對領導干部特別強調的,一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二是要注重戰略思維和戰略謀劃。
習近平同志擔任我們黨的總書記以后,更加注重戰略思維和戰略謀劃。2012年11月15日,剛剛履新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首要注重并強調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之后將其確定為“戰略全局”。這實際上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即我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發展邏輯:重點突破——全面發展——以系統為基礎的戰略謀劃。筆者認為,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初,由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使然,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在實踐上相對注重“重點突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調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到了2007年左右,當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性使“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要求不斷凸顯。胡錦濤同志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就是在重點突破的基礎上,把“全面發展”問題提上日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注重全面發展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堅持系統觀念,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置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進行系統性的戰略謀劃,進一步強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且注重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系統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戰略謀劃,推動黨和國家各個領域、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之所以說它是“劃時代”的,就在于它具有轉折性與全局性、根本性、長遠性,需從戰略上進行“系統整體設計”。這就把從整體上進行“系統性戰略謀劃”推到歷史前臺。
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發展邏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戰略思維。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上強調:“領導干部想問題、作決策,一定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多打大算盤、算大賬,少打小算盤、算小賬,善于把地區和部門的工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棋局,做到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這實質上是要求領導干部要善于觀大勢、顧大局、謀長遠,要具有戰略眼光,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所謂戰略眼光,就是要著眼長遠、謀劃長遠。2022年1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最多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就是以系統觀念為基礎的戰略思維。對戰略問題的重視和強調,反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現實邏輯,具有歷史必然性。
新的戰略階段所提出的戰略問題、任務、要求,需要運用戰略思維作出戰略應對
基于戰略思維看新的戰略階段。新時代,是我們黨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時代,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不斷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是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也是開啟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階段。這樣的新時代和新階段具有“戰略性”意義,屬于新的戰略階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是在“兩個大局”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具有“戰略意蘊”。因此,具有戰略意蘊的新發展階段需要運用戰略思維來應對。
基于戰略思維看新的戰略機遇。這里所講的戰略機遇,就是在歷史發展長河中能夠贏得歷史優勢、掌握歷史主動,且有助于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重要機會和境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會面臨哪些新的戰略機遇?
其一,我國擁有十四億多人口,這是一個規模巨大的內需市場。創造和推動歷史發展的人類活動具有兩個最根本的原點——需求和供給。需求是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內驅力”,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巨大作用。這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無法比擬的。
其二,中國共產黨把自己鍛造成了一個走在時代前列的強大政黨,它具有把全國各族人民組織起來、統籌整合各種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以及其他眾多優勢,這是引領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領導力”。中國共產黨具有號召力和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動員力和組織力、謀劃力和引領力,進而能使全社會形成合力,具有咬定目標、迎難而上、越挫越勇、越險越進、勇于奮斗、久久為功的特質,因而它能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積極因素,為實現宏偉的美好藍圖而不懈奮斗。
其三,新時代的中國能為當今世界開辟正確的發展方向,這是一種能為世界展現光明前景的“引領力”。當今世界向何處去?這確實是一個使世界人民感到迷茫的時代性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不斷發展,能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理論、中國力量。
其四,中國人民具有勤勞和奉獻的優秀傳統和品質,這是一種創造財富的內驅力和社會發展的平衡力即“民力”。不僅絕大部分中國人民都是靠勤勞致富的,而且面對各種矛盾和困難,絕大多數中國人民都能做到吃苦耐勞、默默奉獻,這會大大降低社會運行和社會治理成本,減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代價,進而有助于激活經濟社會發展動力,也有助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平衡與和諧穩定。這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所不具有的優勢。
其五,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使我們能夠站在歷史正確一邊,贏得歷史主動,這是一種“行穩致遠力”。筆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領航、有目標、有方略、有動能,致力于解決主要矛盾和根本問題,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道路;是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道路;是以人民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道路;是以國家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解難題、辦大事的道路,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路;是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道路。這樣的道路底厚、基實、路寬、力足、行穩,具有開放、包容、創新、確定、能動、引領等本質特征,不僅使馬克思主義以嶄新形象呈現于世界,而且具有破解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歷程中的重大難題、人類重大問題和世界困境的底氣、智慧和能力。
其六,當今世界,新一輪綜合國力競爭正在全方位開展。新時代的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我國在工業體系、內需市場、生產能力、配套能力,經濟潛力、經濟韌性、市場潛力,基本經濟制度,政黨自我革命能力,穩中向好態勢等方面,都具有優勢。這既有利于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有利于促進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不斷實現共同富裕,還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國家抵御風險挑戰能力,這是一種“國力競爭力”。上述社會內驅力、民力、黨的領導力、世界引領力、行穩致遠力、國力競爭力等,能夠為動蕩變革期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提供更多確定性,這是最大的新的戰略機遇。
基于戰略思維看新的戰略任務。戰略任務源自新的社會主要矛盾。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社會主要矛盾可以看出,我們黨在新時代面臨的新的戰略任務,主要就是解決人民生活“好不好”、國家或民族“強不強”、中國共產黨自身“硬不硬”等根本性問題;從世界人民日益增長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訴求和霸權主義、單邊主義之間的矛盾也可以看出,我們黨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所面臨的新的戰略任務,就是世界“和平不和平”的問題。這四個根本性問題關乎創新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性問題,這些根本性問題本質上都屬于我們黨在新時代和大變局中所面臨的新的戰略任務。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運用辯證思維并從系統上進行戰略思考和謀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和中國,如果墨守成規、思想僵化,沒有理論創新的勇氣,不能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僅黨和國家事業無法繼續前進,馬克思主義也會失去生命力、說服力。”“中國之問”從根本上就是解決國家或民族“強不強”的問題;“世界之問”從根本上就是解決世界“太平不太平”的問題;“人民之問”從根本上就是解決人民生活“好不好”的問題;“時代之問”從根本上就是解決黨如何把自身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從而走在時代前列,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問題。解決上述問題從根本上影響到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且這些根本問題都具有戰略意義,屬于戰略任務,需要運用辯證思維從系統上進行戰略思考和謀劃。
基于戰略思維看新的戰略要求。依據新的戰略階段、戰略機遇、戰略任務,新的戰略要求總體上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
基于戰略思維看新的戰略環境。世界越是動蕩變革,越是不穩定不確定,越是遭遇重大風險挑戰,就越會發現戰略機遇,危機、變局中孕育著戰略環境。“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的戰略環境主要體現在:一是危機中較容易育新機。當陷于不確定而感到迷茫時,能在不確定中尋找到確定,就是一種戰略新機;二是變局中較容易開新局。變就是調整、重構,用長遠、全局、大勢眼光看調整、重構,從而孕育戰略新局;三是動蕩變革孕育著戰略機遇。戰略機遇往往會在動蕩變革中出現,因為動蕩變革會為掌握歷史主動、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人提供戰略機遇。四是時代課題反映和體現時代的本質特征。新的時代課題自然反映和體現著環境的本質特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聚焦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三大時代課題都屬于戰略性課題,需要從系統上戰略上去破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中展現出高超的戰略應對能力
第一,善用戰略思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運用戰略思維,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在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等方面進行戰略謀劃。在講到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時,習近平總書記把戰略思維置于首位,強調大歷史觀,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在戰略上具有認識自覺、理論自覺和實踐自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兩步走”戰略安排、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無不蘊含著戰略辯證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注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注重軍隊組織構架和力量體系重塑等,都是“戰略辯證法”的具體體現。
第二,對國內外發展全局、長遠和大勢作出正確的戰略判斷。習近平總書記統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一系列具有系統性、戰略性和根本性的重大課題進行深邃的戰略思考和判斷,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戰略。如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即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在我國新發展階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的世界動蕩變革期等歷史發展階段問題上(定位);在確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或任務上,以及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定標);在貫徹新發展理念、確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確定新“兩步走”的戰略安排上(定法),以及在對社會主要矛盾、國內外形勢上等,都能作出正確的戰略判斷。
第三,對影響黨和國家發展命運的根本性問題作出科學的戰略謀劃。對于人民生活“好不好”、國家或民族“強不強”、世界“和平不和平”、中國共產黨“硬不硬”、21世紀馬克思主義如何具有“生機活力”等根本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都作出了科學的戰略謀劃。習近平總書記從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生態與不斷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對解決人民生活“好不好”問題作出了科學的戰略謀劃;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從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兩步走”戰略安排上,對解決國家或民族“強不強”的問題作出了科學的戰略謀劃;從完善全球治理,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從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上,對解決世界“和平不和平”問題作出了科學的戰略謀劃;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的統一,從偉大自我革命和偉大社會革命的統一,從“打鐵”和“自身硬”的統一,從大黨如何成為強黨問題上,對解決中國共產黨“硬不硬”的問題作出了科學的戰略謀劃;從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而推進理論創新,從中國道路、中國理論的世界意義,從正確看待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關系,從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從解釋21世紀世界并掌握理論話語權上,對如何創新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并使其具有“生機活力”問題,也作出了科學的戰略謀劃。
第四,在治國理政一些重大問題上贏得了戰略主動。在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上,在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上,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上,在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在抵御西方意識形態滲透上,在堅持敢于斗爭上,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上,在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在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上,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問題上,我們都能掌握歷史主動并贏得戰略主動。
第五,時刻保持戰略清醒和戰略定力,注重戰略應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要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打鐵必須自身硬”,要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強調要胸懷“國之大者”,任何人任何勢力都不能阻擋中國人民實現更加美好生活、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前進步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不可逆轉;強調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強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社會建設;強調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強調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等。在上述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決不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這充分表明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實踐中時刻保持戰略清醒、戰略定力,注重戰略應對。
綜上所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中展現出高超的戰略應對能力,不僅體現在治國理政具有戰略思維、能作出準確戰略判斷、進行科學戰略謀劃,還體現在贏得戰略主動、時刻保持戰略清醒和戰略定力、不斷提升戰略應對能力等方面。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戰略思維、抓住戰略機遇,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中共中央黨校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求是》,2019年第7期。
②《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
③《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
責編/谷漩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