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近期,受中共中央委托,臺盟中央圍繞“促進共同富裕”主題,以“文化富民,帶動縣域經濟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切入,以廣東省為調研重點,開展2022年重點考察調研。考察調研座談會通過視頻會議形式,在北京、廣東兩地主會場以及18個臺盟地方組織分會場同時召開。
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表示,中共中央委托民主黨派中央開展重點考察調研,既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也飽含著對各民主黨派做中國共產黨“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的殷切期望。
凝聚共識,文化是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支點
優秀的文化藝術既可以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又可以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富民功能。座談會上,廣東省相關部門負責人向調研組介紹了廣東在建設文化強省、推動文化富民方面推出的改革舉措和取得的主要成效。調研組表示,文化富民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地各部門凝聚共識、合力推進,努力把文化的厚度轉換為產業的高度,使其在推動共同富裕中發揮積極作用。
“在一些農村地區,農耕文明、民族特色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比較完整,生態旅游資源豐富,農文旅融合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優勢明顯。”調研組成員、國家鄉村振興局督查專員李越建議,引導鼓勵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創辦各類經營主體和生產加工點,打響非遺工坊品牌,帶動當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同時開展傳統工藝技能培訓,促進傳統工藝產品提檔升級,擴大產品規模,暢通銷售渠道,從而帶動縣域經濟發展,促進共同富裕。
調研組成員、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規司一級巡視員周久財認為,文化富民的關鍵在于激活文化資源,要立足當地文化資源,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以項目為載體,推動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相結合,推動文化與旅游、康養、農業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和延伸產業鏈,深化分工協作,提高產業發展效率。調研組成員、財政部綜合司(票據監管中心)副主任李劍介紹,2022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8.6億元,支持實施148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1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支持2404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讓文化“育民惠民樂民富民”。
座談會現場氣氛熱烈,與會人員一邊聽、一邊記,并和調研組進行了互動交流。調研組指出,無論是鄉村文化旅游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還是城鄉文旅融合發展將縣域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資產,都印證了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
考察調研,文化富民有著豐富生動的實踐
15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5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63個中國傳統村落……在廣東,富有文化底蘊的村鎮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村民的致富路也越來越寬,這是臺盟中央將此次調研重點聚焦廣東的重要原因。
“發展鄉村文旅產業,必須突出農民主體地位,廣東省深入挖掘鄉村非遺資源,利用非遺技藝開發鄉村文創產品,同時引導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增加村民出租房產收入和就業收入。”“要重視縣域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陣地,注重鄉村文化的保護和利用,注重鄉賢文化的培育和引導,通過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在未來工作中,我們大力支持縣域產業發展,推動各縣(市)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產業基礎、歷史民俗等,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旅則旅,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在規劃引領、投資安排、項目審批等方面予以傾斜。”……座談會上,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省農業農村廳的負責同志分別介紹了廣東省相關領域工作情況、面臨困難和對策建議。
為文化富民把準脈、為共同富裕獻實策,僅了解廣東省的情況遠遠不夠,調研組一行還來到北京市門頭溝區和懷柔區的部分鎮村實地調研,深入解剖文化富民的典型案例。
踏上鄉間小道,一磚一瓦盡顯鄉情;推開特色小院的木門,各類民俗展示讓人大飽眼福;參加體驗活動,身臨其境感受革命先烈的偉大情懷……一村一韻、一村一景,調研組邊走邊看、邊問邊記,各個村子創新文化富民的發展思路,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做法讓調研組印象深刻。
此外,調研組還選擇了浙江和福建開展補充調研。在浙江,調研組了解到一些地方著重挖掘稀缺性文旅資源,構建具有標識度、影響力的綜合性產業鏈,努力打通文化共富路徑,為縣域經濟強基鑄魂;在福建,調研組了解到,福建省已累計引進300多名臺灣鄉建鄉創人才,為228個村莊提供規劃設計、產業文創等服務,實現鄉村振興、個人致富的目標。
聚焦難點,發揮文化富民應有的潛力和效能
座談中,調研組了解到,在政策要素配置方面,發展文旅產業需要在規劃、用地、知識產權等方面進一步出臺更具支持力度的政策,還要解決困擾政策落地實施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在金融要素支持方面,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資產都面臨融資成本高的普遍困難,尤其是鄉村文旅產業缺少穩定融資渠道;在人才要素保障方面,專業的文物保護、旅游開發、非遺傳承、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等領域人才隊伍還比較薄弱,需要建設一支穩定的基層文化隊伍。
調研組建議,加強文化資源頂層設計,完善文化保護利用、文旅產業發展等政策,以縣、鄉、村為重點,針對革命遺址、特色村落點狀分散、保護難度較大的情況,創新連片保護、整體利用機制;圍繞文化高質量發展、文化傳承保護的實際需求,建設新時代高質量文化人才梯隊,特別是培養融合接軌型文化人才;推動本地文化資源與先進發展理念相融合,在增加產業收入的同時,充分展示文化底蘊,實現文化資源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鼓勵海峽兩岸民間文化交流,深化產業協同發展、人才融合發展,引導臺灣同胞在參與祖國大陸文化建設中,促進心靈契合。
據悉,臺盟中央將匯聚各方面力量,繼續深入分析研討,并就普遍關注和具有全局性的問題,積極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議,發揮出文化“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動實現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