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是人類社會的頑疾。擺脫貧困是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夢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近期出版發行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2月3日至2022年5月10日期間的重要著作,生動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及共同富裕的深刻思考和實踐總結。深入學習領會這些重要論述,對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奮進新征程、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擺脫貧困為走向共同富裕奠定堅實基礎。中國共產黨人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了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2020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今年脫貧攻堅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現在還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響,必須再加把勁,狠抓攻堅工作落實”。黨中央要求全黨全國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做好“加試題”、打好收官戰,信心百倍向著脫貧攻堅的最后勝利進軍。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歷史性地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為走向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
脫貧攻堅精神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強大力量。脫貧攻堅,取得了物質上的累累碩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碩果。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脫貧攻堅鑄就偉大精神,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寶貴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脫貧攻堅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靠的是黨的堅強領導,靠的是中華民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靠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堅實物質基礎,靠的是一任接著一任干的堅守執著,靠的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我們組織推進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脫貧攻堅偉大斗爭,鍛造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中國人民意志品質、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充分彰顯。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團結一心,英勇奮斗,堅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風險,就一定能夠把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發出來,向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懈努力,不斷奪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更大的勝利。
堅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要健全防止返貧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加強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在過渡期內堅決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真正做到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堅持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社會幫扶等制度,并根據形勢和任務變化不斷加以完善。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讓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共享發展成果,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掉隊、趕上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因此,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
我國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有多篇文章具體研究和部署推動共同富裕。其中指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我們決不能允許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窮者愈窮富者愈富,決不能在富的人和窮的人之間出現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這一系列重要論述充分說明,我國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
(作者系廣西師范大學原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