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統一戰線的發展歷程及其歷史地位

【摘要】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年來,黨的統一戰線工作既是社會革命的戰略武器,也是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基礎和現代化的推動力量。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統一戰線工作新的使命,作出了創新性貢獻,讓統一戰線工作更好地服務于民族復興偉大事業。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統一戰線 百年歷程 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D613 【文獻標識碼】A

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年來取得的一系列偉大成就,使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在這101年來的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中,也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將這些寶貴的歷史經驗明確概括為十個方面,而“堅持統一戰線”就是其中之一。《決議》指出:“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黨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也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年來,統一戰線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統一戰線的思想來源與豐富內涵

和黨的任何理論創新都有它的理論源頭一樣,黨在統一戰線方面的偉大理論創造也是如此。恩格斯說過,“在同宗教的黑暗勢力進行斗爭的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應該結成統一戰線”。恩格斯充分認識到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完成的,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在面對強大反動勢力,開展反對宗教封建勢力的斗爭中,要充分估計反動勢力的力量,充分認識到革命斗爭的艱巨性與復雜性。在此基礎上,恩格斯提出革命力量要結成統一戰線,不僅要實現革命力量的內部團結統一,而且要團結所有同情革命的中間力量構建統一戰線,形成歷史合力,這就是黨的統一戰線的思想來源之一。

統一戰線的內涵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在廣義上,它是指不同政治力量為了某種共同目標而采取的一致行動,包括政治同盟等多種形式的政治共同體;在狹義上,它是指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為了鞏固自身的內部團結并夯實自身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所實行的戰略策略。統一戰線是一個歷史范疇,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年以來,始終把統一戰線擺在重要位置,始終堅持統一戰線的重要策略思想。統一戰線不僅在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為黨的事業不斷成功發揮獨特作用,而且還體現了我國政黨與政治制度的鮮明特色。

統一戰線貫穿于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其重要性已為建黨101年來各個時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所證明

在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101年歷史征程中,統一戰線是制勝法寶之一。這得益于毛澤東同志對中國歷史和社會狀況的分析、對中國革命經驗教訓的總結以及對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基本特點的揭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面對空前強大的反動勢力,在客觀上要求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必須實行統一戰線,團結和借重一切可以團結和借重的力量,才能推翻三座大山,實現革命目標。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的客觀需要,也是中國革命不斷取得勝利的必由之路。

統一戰線貫穿于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其重要性已為建黨101年來各個時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所證明。在革命時期,黨之所以實行統一戰線的策略,取決于近代中國社會的具體歷史條件。那時的中國,雖然派別眾多、矛盾交織,但社會主體是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的中間階級,革命的無產階級和反動的地主、大資產階級都只是社會少數,國內政治經濟發展嚴重失衡。無產階級要想戰勝強大的敵人——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根本改變敵強我弱的態勢,就必須同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中間階級結成統一戰線,從而獲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勝利。

進入21世紀,黨根據新的時代特征,結合改革開放的新形勢與新任務,再次重申和明確了統一戰線的重要地位。統一戰線是黨領導的革命與改革事業、長期執政和民族復興的重要法寶,統一戰線的法寶作用不僅要從貫穿我們黨自成立以來的革命事業、建設事業和改革事業的全過程來認識,而且要貫穿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全過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之所以仍然要執行統一戰線的策略,是因為從中國政黨、國家和社會相結合的視角看,統一戰線既是社會革命的戰略武器,也是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基礎和現代化的推動力量。因此,正如同統一戰線策略在我國革命與建設時期取得過巨大的歷史作用一樣,在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統一戰線必將繼續發揮重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視統一戰線問題,統一戰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鴉片戰爭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與官僚資本主義逐漸走向聯合,形成壓榨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反動聯盟,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要拯救中華民族和廣大人民,就必須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要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根本任務,只有把一切愛國的、不愿受帝國主義和國內外反動勢力壓迫和奴役的人們團結在自己的周圍,才能最終實現革命的目標。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統一戰線分為四個不同階段:

統一戰線的產生與第一次國共合作階段(1921年—1927年)。黨的二大首提“民主的聯合戰線”,以打倒列強和推翻北洋軍閥為共同目標,推動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及民族資產階級結成政治同盟,標志著黨的統一戰線策略的正式提出。為利用一切機會打倒列強除軍閥,把全部力量集中到國民黨。黨的三大又決定,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這種黨內合作方式對共產黨的獨立性有所侵蝕和消解。因此,為保持自身獨立性,共產黨在國民黨團體中組織黨團,作為共產黨的統戰機構,貫徹黨的主張。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確立新三民主義的指導思想,創造性地提出團結蘇俄、共產黨和工農群眾的新政策,標志國內革命統一戰線形成。

工農民主統一戰線階段(1927年—1937年)。1927年,以蔣介石、汪精衛為代表的國民黨右翼勢力背叛革命。國民革命政治聯盟遭到破壞,原來參加國民大革命的中國大資產階級不再堅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立場,轉到了反革命的政治聯盟里去。隨著北洋軍閥被推翻,極具動搖性和軟弱性的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性下降,成為大資產階級的附庸。隨著大資產階級叛變與民族資產階級的妥協,國民革命聯盟只剩下工人、農民等群體,他們雖然人數眾多,但是政治經濟資源稀缺。由此,大資產階級不僅脫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而且走向革命的對立面。原來的統一戰線破裂了,國內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只能單獨地領導群眾進行革命,建立農村革命政權,形成工農民主統一戰線。工農聯盟的基礎地位在黨領導的統一戰線事業中由此確立。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階段(1937年—1945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帶給中華民族亡國滅種的危險。中共中央號召全中國同胞“地無分東南西北,人無分男女老幼”團結起來,所有團體、政治組織結成統一戰線共同抵抗日寇。1937年9月,國共兩黨結束十年內戰,形成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為了維護和鞏固業已形成的全民族的抗日政治同盟,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以民族大義為重,堅決反對投降、分裂和倒退,團結民族資產階級、開明士紳和國民黨黨員等所有抗日力量,結成最廣泛的抗日同盟。

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階段(1945年—1949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和平民主建國成為時代潮流,而國民黨反動派卻準備發動反對人民的內戰。為此,黨與各民主黨派攜手合作,為爭取和平民主建國,共同開展了廣泛的斗爭。這一時期,黨領導各民主黨派為反內戰、反獨裁而結成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三個階段

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的統一戰線(1949年—1956年)。新中國成立之初,新民主主義社會面臨著多種繁重而又艱巨的任務:土地改革、鎮壓國內敵人、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改造等。為此,黨必須鞏固和發展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過渡時期黨的統一戰線要團結的對象十分廣泛,包括各民族群眾、各民主黨派、各民主團體,甚至所有愛國人士。到 1956年底,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1956年,毛澤東同志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長期共存”表明共產黨執掌全國政權后要堅持與民主黨派的合作,更不會拋棄和取消民主黨派。“互相監督”表明共產黨與民主黨派不僅要繼續合作,而且還是一種平等的合作,要繼續相互監督,執政后的共產黨可以通過民主黨派了解不同意見,共產黨需要并尊重民主黨派對自身的監督。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統一戰線(1957年—1966年)。隨著黨領導人民開啟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統一戰線也在這一艱辛探索中曲折發展。這個時期,隨著黨的八大勝利召開,毛澤東同志指出,統一戰線的主題就是正確處理和協調好人民內部矛盾,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可是,由于黨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缺乏經驗,上述主題沒能得到很好堅持。黨的八屆三中全會和八大二次會議得出國內主要矛盾仍是階級矛盾的錯誤結論,導致后來階級斗爭擴大化,統一戰線也遭受嚴重挫折,留下深刻的教訓。

“文革”時期的統一戰線(1966年—1976年)。受極左思想的影響,“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人民事業造成嚴重的損失,黨領導的統一戰線也遭到嚴重的破壞。人民政協、統戰部等主管統一戰線的部門或組織機構,陷于癱瘓或半癱瘓狀態;各民主黨派,處于事實上被禁止的狀態。“文革”時期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為新時期開展統戰工作提供了經驗教訓。

恢復正常化、走向規范化、提升制度化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統一戰線工作的鮮明特征,為改革開放事業凝聚力量,成為愛國統一戰線新的時代主題

鄧小平同志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統一戰線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鄧小平同志圍繞實現四個現代化,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系統闡釋了新時期統一戰線的性質、使命、工作對象和具體方針政策。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正式提出“愛國統一戰線”,其對象與范圍更加寬廣,尤其強調在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基礎上,把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國外華僑納入統一戰線的對象;1982年,黨的十二大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比之前增加了“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八個字,強調“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黨與民主黨派坦誠之至,都放下思想顧慮,互幫互助,共同奮斗,榮辱與共,充實了愛國統一戰線工作方針的內涵。1984年,鄧小平同志還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戰略構想,為統一戰線的發展增加了新動能。1987年,黨的十三大把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納入當時政治體制改革進行整體謀劃。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統一戰線的發展,也作出了杰出貢獻。具體來說包括:1989年12月中共中央發文提出,作為參政黨的民主黨派在我國社會政治生活中起“一個參加,三個參與”的作用等新論述,為新時期開展統一戰線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1993年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寫入憲法,黨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對這項制度進行規范和保障;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同志發表重要講話,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提出要著力構建包括所有擁護祖國統一的海內外中華兒女在內的愛國統一戰線。

進入21世紀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賦予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統一戰線以不少新的重要特征,極大地豐富了這一時期統一戰線的內涵。其中主要包括:2005、2006年中央連續發文,圍繞加強黨的領導,系統闡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保障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從保證憲法實施的角度強調發揚民主,廣開言路,要保障民主黨派的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地位平等,深刻闡述了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的優勢和作用問題。總之,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在改革開放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它強調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盡量擴大愛國統一戰線的范圍與對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統一戰線事業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形成了一系列關于統一戰線的重大創新成果

創新了統一戰線工作的戰略地位。經過長期的努力,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在推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進程中,依據新時代國內外發展變化、緊扣新時代黨的具體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對統一戰線的戰略地位作出了新的闡述,“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黨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也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

創新了統一戰線工作的主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一戰線工作是全黨的工作,必須全黨重視,大家共同來做”。為此,他明確提出,“各級黨委要把統戰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各級黨政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統一戰線政策法規,帶頭參加統一戰線重要活動,帶頭廣交深交黨外朋友。要堅持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牽頭協調、有關方面各負其責的大統戰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因此,新時代統一戰線的主體對象應拓展至“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新時代統戰工作要始終高舉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旗幟,始終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斗的力量。由此賦予新時代統一戰線新的內涵,極大拓展了統戰工作的視野和領域,增強新時代統一戰線的包容性,這是對黨的統一戰線理論的重大發展。

創新了統一戰線工作的新使命。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任務目標,是隨著我國戰略布局和奮斗目標的變化而不斷調整的。針對新的時代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所面臨的內外形勢、所肩負的使命任務發生了重大變化。越是變化大,越是要把統一戰線發展好、把統戰工作開展好”。為此,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主要任務包括:一是服務于國家現代化建設,服務于民族復興事業;二是服務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于完善國家治理體系。

在新時代統一戰線的兩項新使命中,第一項主要任務,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統一的。全體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勞動者、建設者、愛國者,本質上也是致力于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的愛國者;同時,全體致力于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的愛國者也必然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勞動者、建設者、愛國者。第二項主要任務,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統一的。一方面,只有堅持和完善中國制度,才能充分展現中國制度的優勢;另一方面,堅持和完善中國制度,必須對國家各方面各領域體制機制進行系統規劃、科學設置、整體建設,形成相互協調、相互支持、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從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是題中應有之義。因此,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的發展階段,統一戰線的使命,尤其應該更多地集中于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服務上。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博導)

【參考文獻】

①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②《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③《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④《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責編/谷漩 美編/薛佳瑩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李一丹]
標簽: 中國共產黨   統一戰線   現代化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