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綠色轉型開創中國能源國際合作新格局

【摘要】能源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而且也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人類已進入互聯互通新時代,維護全球能源安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全球能源生產和消費格局深度調整,能源結構綠色轉型趨勢不可逆轉,以高效、清潔、多元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綠色低碳能源轉型進程正加快推進。百年大變局與新冠肺炎疫情疊加,更加凸顯國際社會命運緊密相連。中國構建現代能源體系,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綠色轉型開創中國能源國際合作的新格局促進新發展,推動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

【關鍵詞】中國能源國際合作 能源革命 綠色轉型 新格局

【中圖分類號】F125 【文獻標識碼】A

中國是世界最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已形成煤、電、油氣、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發展的多元化能源供應體系,但獨特的煤基能源資源稟賦和較為粗放的利用方式,使能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保之間形成尖銳的負相關性矛盾。要樹立能源獨立的長遠目標,提升外部能源資源輸入的自由度,在全球化和開放條件下維護自身利益和增進全球能源安全,建成現代能源體系,走出一條能源結構多元化、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新路,并為解決全球能源與生態問題貢獻中國方案。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維護能源安全,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能源保障。

以“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構建中國能源安全新戰略

馬克思預言:“文明如果是自發地發展,而不是自覺地發展,則留給自己的是荒漠。”馬克思對人類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過程中的極端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取向持批判立場。西方工業文明模式在創造財富的同時,造成生態衰退與環境破壞,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關系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基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文明論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對西方生態思想的全方位超越。2021年10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講話指出:“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呼吁各國秉持生態文明理念,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從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上升到人類社會普遍的價值形態,構成中國式全球化理論的道義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得到國際社會認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等理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綠色發展的不竭動力。生態文明成為繼原始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新的文明形態,具有普遍價值。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政治建設,是因為環境問題不僅是民生問題,還是重大的政治問題。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中國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導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中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遵循互利共贏原則開展國際合作,努力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擴大能源領域對外開放,推動共建綠色“一帶一路”,能源國際合作形成了“新格局”并實現了“新發展”。

中國推進綠色技術標準化,主張加強跨國、跨地區能源清潔低碳技術創新和標準合作,促進能源技術轉移和推廣普及,完善國際協同的知識產權保護。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啟動。我國接受《〈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推進碳達峰碳中和“1+N”的政策體系(目前該體系已基本建立)。繼續完善生態環保市場化機制,推行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中提出,要建立健全、持續優化碳達峰、碳中和等一系列綠色發展標準。不斷完善生態環境質量和生態環境風險管控標準,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保障生態安全。中國持續深化能源領域對外開放,積極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堅定不移維護全球能源市場穩定。大幅度放寬外商投資準入,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實現能源轉型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碳達峰計劃,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按照綠色低碳的方向發展,實現能耗增量和能耗強度雙控目標,持續調整優化能源供給結構,加快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進傳統產業內涵式發展,著力打造有效支撐轉型的現代產業體系。

中國能源國際合作以新格局促進新發展

中國能源國際合作以新格局促進新發展,構建國際能源一體化供應鏈合作模式。2020年12月國新辦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第七條指出,中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遵循互利共贏原則開展國際合作,努力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擴大能源領域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21年4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宣布:“中方將生態文明領域合作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內容,發起了系列綠色行動倡議,采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等一系列舉措,持續造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各國人民。”

中國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積極支持國際能源組織和合作機制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發揮作用,按照互利共贏原則開展雙多邊能源合作,在國際多邊合作框架下推動全球能源市場穩定與供應安全、能源綠色轉型發展,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

不斷完善能源國際合作機制,融入多邊能源治理體系。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國際能源署、世界貿易組織、石油輸出國組織等多邊機制下的能源國際合作。2012年以來,中國先后成為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成員國、國際能源憲章簽約觀察國、國際能源署聯盟國等;推動成立上海合作組織能源俱樂部,在中國設立亞太經合組織可持續能源中心,推動設立金磚國家能源研究平臺,作為創始成員加入國際能效中心等。中國—阿盟清潔能源培訓中心、中國—非盟能源伙伴關系、中國—中東歐能源項目對話和合作中心、APEC可持續能源中心、中國—東盟清潔能源能力建設等多個區域合作平臺相繼成立。

在綠色“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框架內,創新運用“傳統化石能源低碳利用與大力發展綠色能源”雙輪驅動模式。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形成了三個層次分明的區域能源產業合作格局。一是與俄羅斯—中亞、西亞、北非等全球油氣資源核心地帶國家和地區形成油氣全產業鏈合作。建成俄羅斯—中亞、中東、非洲、亞太、美洲五個油氣合作區,油氣合作向包括油氣煉化、管道輸送、工程技術服務在內的全產業鏈合作方向邁進。二是與東南亞、南亞地區建設跨境輸電通道及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我國已與俄羅斯、蒙古、吉爾吉斯斯坦、朝鮮、緬甸等國電力互聯。三是與中東歐、歐盟國家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技術開發領域合作并取得成果。自2012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啟動以來,雙方企業在電網、核電、新能源發電、清潔化煤電等領域快速推進。

建設綠色“一帶一路”,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2014-2020年,“一帶一路”項目中可再生能源投資占比大幅提升了近40%,超過對化石能源的投資。2020年太陽能、風能和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中國海外能源產業投資重點。2021年9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21次會議上提出為上合組織打造綠色能源合作增長點,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各國發展戰略深入對接。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和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設備制造國,積極推動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廣泛開展可再生能源合作,可再生能源技術在中國市場的廣泛應用,促進了全世界范圍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加速了全球能源轉型進程。

搭建中國與東盟、阿盟、非盟、中東歐等區域能源合作平臺,成功創辦東亞峰會清潔能源論壇,推動能力建設與技術創新合作,為18個國家提供了清潔能源利用、能效等領域的培訓。在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框架下成功舉辦了二十國集團能源部長會議、亞太經合組織能源部長會議,持續舉辦中阿合作論壇、蘇州國際能源變革論壇、中俄能源商務論壇。2019年4月,成功舉辦“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中國與29個國家共同發布《“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合作原則與務實行動》,致力于建設更加緊密的互聯互通伙伴關系、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和開放包容伙伴關系,這是首個由中國政府發起的政府間能源類國際組織。2020年11月中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促進了能源品種進出口多元化。

開拓新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新格局。中國與聯合國環境署、國際能源署、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機制等多個國際組織在環境能源可持續發展領域保持著密切合作。為提升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在中國和全球的發展和應用技術水平,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節約能源資源,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在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方面開展了大量的雙邊國際合作。

推動構建“一帶一路”國家新能源領域區域科技創新合作共同體,共享科技創新成果和區域創新一體化發展。促進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國與聯合國、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和德國等國家協作,著眼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通過經驗分享、技術交流、項目對接等方式,同相關國家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低碳城市示范等領域開展廣泛而持續的雙多邊合作。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能源貿易已經成為中國能源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積極推動跨國、跨區域能源基礎設施聯通,為能源資源互補協作和互惠貿易創造條件。俄羅斯與中國相向而行、同頻共振,積極推動構建能源戰略伙伴關系,規劃實施油氣上中下游一體化。中國與俄羅斯正嘗試構建一套有別于西方的能源安全體系以促進各自能源進出口通道多元化。

推進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努力解決能源貧困問題。我國主導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專業高效的融資平臺。能源行業的大部分投資集中于水力發電、煤礦和太陽能,可再生能源首次成為我國海外能源產業的投資重點。中國海外能源投資從煤炭石油轉向清潔能源為全球凈零排放轉型注入新動能。協同促進欠發達地區能源可及性,共同推動實現能源領域可持續發展目標,支持缺乏現代能源供應的人口獲得電力等基本的能源服務,推廣應用先進綠色能源技術,培訓能源專業人才,完善能源服務體系,形成綠色能源開發與消除能源貧困相融合的新模式。

推動國際社會建立碳排放責任共擔機制

地球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是從工業革命開始的,工業化過程中“碳基文明”造成全球變暖。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早已完成工業化進程,實現了“碳達峰”且碳排放處于下行通道。美國拜登政府重返《巴黎協定》,急欲爭奪全球氣候治理和碳排放權的主導權和“無碳化世界”道德制高點。美國與歐盟及日本、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結成“氣候聯盟”,固化國際分工體系,為壟斷可再生能源技術建立各種國際綠色標準體系,指令國際金融機構中止對傳統能源項目貸款融資,通過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收割新能源市場,輸出“美國制造”及核心技術,約束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工業化進程,與中國在能源科技、經貿、外交、文化等諸多領域展開激烈的競爭與博弈。歐盟追求全球氣候治理的引領者地位,歐洲綠黨和美國都借“環境保護”的名義大力推行“碳關稅”,這成為“氣候聯盟”的有力武器。

中國不會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碳排放責任標準,將統籌計量總排放、單位產值排放、人均排放,制定區分歷史排放、轉移排放、生產側及消費側排放責任的碳值評價體系。中國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承擔與自身發展水平相稱的國際責任,發達國家應在資金和技術上對發展中國家可再生能源、節能、污染治理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當前,全球處于新能源革命前夜,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通過技術創新對高碳能源零碳利用,對煤炭和石油為代表的化石能源進行減量革命成為趨勢。實現能源低碳綠色轉型非一日之功,需要巨量綠色金融支撐研發和科技創新。發展中國家以傳統化石能源為主,若不計成本投入能源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將引起能源成本急劇上升,削弱發展中國家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推動建立碳排放責任共擔機制。中國對外貿易順差中隱含著巨大的碳值,在氣候變化和國際貿易平衡談判中繼續爭取變被動為主動,倡議由“生產國”負責變為與“消費國”共同承擔,提高解決碳排放問題的公平性。國際分工和貿易中存在碳排放轉移,發展中國家替發達國家消費者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生產者和消費者應共同承擔碳排放責任。發達國家有義務協助發展中國家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研究中國、美國、日本等全球10個主要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發現中、俄、印三國的碳排放責任被高估,而美、日等其他國家碳排放責任被低估。發達國家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先進技術,激勵生產污染密集型產品的國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清潔能源比率;呼吁組建發展中國家氣候變化與貿易同盟,用“碳消費稅”抵制“碳關稅”,要求發達國家通過全球碳交易市場購買碳排放配額,對原產于發展中國家的高能源含量商品消費進行經濟補償。發展中國家油氣對外依存度較高,能源基礎設施和電氣化普及性程度較低,若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及終端電氣化程度,將危及國家能源安全。新能源利用所涉及的電源、電網、運維、技術、系統、制造等關鍵技術裝備更多地被發達國家掌控,如果把碳市場拱手相讓,將阻礙民族工業的創新發展。中國人民銀行積極行動,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這一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以穩步有序、精準直達方式,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等重點領域的發展,并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

2020年,歐盟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已占35%以上,德國可再生能源凈發電量占比首次超過化石能源,已超50%。2021年入秋以來歐洲爆發能源危機,顯示出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脆弱性,啟示中國能源轉型要規避“低碳陷阱”,注重化石能源向低碳綠色能源轉型進程中的有序替代,能源結構清潔化+高效化+低碳化,實現多元能源互補協同發展。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大非化石能源電力的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能源結構轉型以數字化智慧電力為主體能源,發展有效競爭的能源市場,降煤穩油增氣,逐年提高非碳氫清潔能源比重。中國不僅對2015年達成《巴黎協定》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承諾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并且,在2021年9月承諾將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承諾到2030年停止和扭轉毀林現象。2021年11月10日,中美發布《中美關于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決定為全球零碳經濟轉型而開展新能源技術合作,為人類控制全球氣候變化提供新動力、增添新希望。中國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地區開展廣泛的能源貿易、投資、產能、裝備、技術、標準等領域合作。通過第三方市場合作,與一些國家和大型跨國公司開展清潔能源領域合作,推動形成開放透明、普惠共享、互利共贏的能源國際合作新格局。

(作者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龐昌偉:《美國霸權與中俄能源安全合作動力》,《人民論壇》,2019年第34期。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2020年12月21日。

責編/周小梨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李一丹]
標簽: 能源合作   能源革命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