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建民 北京師范大學戰略人才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工作在鄉村、社區一線的鄉鎮、街道基層干部,處理千頭萬緒的事務,化解錯綜復雜的矛盾,每天都要應對始料未及的新情況新變化,因而常常能發現問題,有條件對政策落地的效果、上級任務的可行性提出意見和建議。做好城鎮和鄉村社區工作,應該進一步優化管理與服務機制,完善問題識別、報告、處置與反饋制度。
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和5G技術的社區管理與服務應用系統。中國的人工智能和5G技術世界領先,目前已經完全具備開發社區管理與服務專用系統的硬件和軟件能力。現階段可以開發三套系統。一是社區人工智能網格化管理系統。可將這一系統安裝在社區管轄的建筑物外部、道路、停車場、公共活動空間等場所,對建筑物發生火情,玻璃、陽臺、外墻和樓頂等處出現的異常情況,對公共活動空間發生的不良事件進行監控。全時段全天候自動識別視頻音頻信號,然后長期存儲,篩選后通過發出提示音等方式自動處置,或者自動上報到控制中心人員處理。二是社區人員人工智能識別管理系統。將這一系統安裝在每一個樓層的出入口、電梯、樓道等處。系統可以自動識別社區常住人員和外來人員。如果識別到外來人員的異常行為,系統自動向控制中心報告,將所獲信息存儲、傳輸到終端設備,再由工作人員了解和登記;如果錄入或自動共享了地區或全國通緝的重點管控人員、犯罪嫌疑人信息,社區系統發現相關人員進入,可以立即發出警報。三是社區重點照料人員人工智能服務系統。有條件和需求的社區,可以和離退休機構、社區醫院等建立聯合機制,在征得本人、子女或其他負有監護照料義務的近親屬同意后,為孤寡老人、失獨老人、失能失智并患有嚴重慢性病老人等家庭,安裝一種可稱為“重點照料人員人工智能服務系統”,自動監測被照料人的生活起居。
建立和完善更大規模的志愿者社區服務制度。由于居民為社區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務是自愿的,所以一般人少有志愿服務的意識,而一些居民也反映,只有在需要辦一些手續時才感受到社區服務的存在。在大城市,有的社區管理和服務數萬名居民和外來人口,一個街道管理的社區數和人口數更為龐大,可見治理難度之大,因此建立新型的志愿者社區服務制度勢在必行。這里有幾個要點需要注意:其一,社區轄區內的各單位,都有責任安排本單位人員作為志愿者為社區提供服務,把參加社區服務列為社會服務績效考核指標之一。其二,鼓勵或要求高校學生參加社區服務志愿者工作,將社區服務經歷作為社會實踐的學業考核指標。其三,在街道與鄉鎮管理和服務部門,設置充分的學生實習崗位和短期聘用的雇員崗位,公開招募實習生和雇員,解決基層工作人員不足問題。
借鑒“組織內監察員制”,建立社區“問題線索保密征集”制度安排。 “組織內監察員”制度,也有人稱為“申訴員”制度或“申訴咨詢專員”。其通行的做法是:公開設立機構,只向組織的“一把手”報告問題信息,不參與問題的處理;聘請年齡、資歷、性別等不同的成員,公開成員姓名和聯系方式;明確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全方位討論“非正常”事項;全天候服務全體成員。通過常設的接受匿名或實名投訴、舉報或反映工作問題的制度安排,可以收集諸如不公平抱怨、領導作風問題以及違規違紀等問題的線索,并可將這些線索直接報告組織“一把手”。不同于紀檢監察的外部巡視,在組織內部匿名收集反映問題的信息,既可以方便和保護信息提供者,又可以起到化解不滿、抱怨情緒,及早發現和及時處置侵害、違紀事件的作用,從而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防患于未然。
提高基層干部工資待遇,多樣化職業發展路徑。調查發現,基層工作人員任務重、待遇偏低,職業發展機會又少,容易造成一些人工作熱情下降,也會出現人員流失和招聘難的情況。將基層公務員和比照公務員管理的工作人員的職務與職級并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決工資福利待遇和職業發展路徑問題。此外,在遇到重大事件需要加班加點工作時,勞務補貼應該及時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