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發布通知支持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
讓貨運物流更加暢通高效
近年來,廣西柳州市著力打造陸港型和生產服務型國際物流樞紐,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圖為在柳州南編組站,司機駕駛機車對南來北往的貨運列車進行重新編組。
黎寒池攝(人民視覺)
重慶首條為當地優質農產品外銷保駕護航的全貨機運輸航線——脆李貨運包機近日開通。圖為重慶市巫山縣脆李產地倉的工作人員將物流運輸單貼在包裝好的脆李盒上。
新華社記者 黃 偉攝
每個城市發放不超過15億元的獎補資金、3年支持30個左右城市實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公共服務功能突出的綜合貨運樞紐及集疏運體系項目建設……近日,財政部、交通運輸部發布的《關于支持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的通知》提出上述舉措。業內人士介紹,《通知》旨在優化貨物運輸結構,實現多種運輸方式深度融合發展,合力打造互聯互通、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保障有力的綜合貨運樞紐體系,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3年支持30個城市補鏈強鏈
日前舉行的交通運輸部部務會議強調,國家綜合貨運樞紐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關鍵節點,是多種運輸方式一體化銜接的載體,在優化運輸結構、提升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效率、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具有重要作用。為落實交通強國戰略,國家先后出臺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和《“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此次發布的《通知》則是前述頂層文件的具體細化。
《通知》提出了具體目標:自2022年起,用3年左右時間集中力量支持30個左右城市(含城市群中的城市)實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促使綜合貨運樞紐在運能利用效率、運輸服務質量、運營機制可持續等三方面明顯提升,在提高循環效率、增強循環動能、降低循環成本中發揮積極作用,從而形成資金流、信息流、商貿流等多方面集聚效應,更好服務重點產業鏈供應鏈,輻射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支持范圍方面,《通知》明確所指綜合貨運樞紐既包括樞紐港站等交通運輸基礎節點,也包括多節點串聯與往返形成的重要網鏈。其中提出,優先選擇6條主軸上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經濟帶、粵港澳等國家重大戰略區域的樞紐。此外,還應聚焦國家重點產業集群分布區域,且在進出口貿易、貨物運輸能力等方面自發形成規模優勢。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運輸研究所副研究員賀興東分析,《通知》從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短板的角度,針對性地提出了發展綜合貨運樞紐的具體舉措。“作為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支撐,交通運輸有助于國民經濟循環更加暢通高效,有助于更好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而針對性地強化綜合貨運樞紐建設也是題中應有之義。”賀興東說。
硬聯通+軟聯通,形成發展合力
具體來看,《通知》有三方面實施內容:
基礎設施及裝備硬聯通。結合各類貨物運輸需要,支持公共服務功能突出的綜合貨運樞紐及集疏運體系項目建設,以盤活存量為主,適度做優增量。盤活存量,即圍繞鐵路、水路、航空等貨運基礎設施進場站、進港口碼頭、進園區,延伸拓展既有線路,實施專用線路新建或改擴建工程等;做優增量,即圍繞有效滿足多式聯運節點集散分撥需要,對現有倉儲、堆場實施擴能改造,適當新建倉儲、堆場,增加設施容量。
規則標準及服務軟聯通。引導完善與多式聯運適配的服務和規則標準。《通知》提出,加快推動多種運輸方式的信息平臺互聯互通,應用全程“一單制”聯運服務,鐵路運單、訂艙托運單、場站收據、海運提單、郵政快遞運單等實現單證信息交叉驗證與互認。
建立健全一體化運營機制?!锻ㄖ饭膭铊F路、水路、航空等不同運輸企業加強合作,鼓勵這些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郵政企業、快遞企業、供應鏈平臺企業、跨境電商等加強合作,發揮各方資源優勢和專業化水平,形成發展合力。
賀興東說,這些措施的最終目標是要使綜合貨運樞紐在運能利用的效率、運輸服務的質量、運營機制的可持續等方面有明顯提升,而實現這一目標就意味著貨運行業整體效率的提升。
“獎補結合”優化激勵機制
在支持資金分配方面,《通知》也作出了詳細規定。
《通知》提出,財政部根據交通運輸部建議名單,結合財力情況,采取“獎補結合”方式,專門安排一定規模的車輛購置稅收入補助地方資金(以下簡稱獎補資金)予以支持,并加強對車輛購置稅收入補助地方的公路建設等其他相關項目資金、中央企業資金的統籌協調。
在數額上,獎補資金按照每個城市原則上不超過15億元、每個城市群原則上不超過30億元控制。具體按交通運輸部核定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獎補,東部、中部(含遼寧、吉林、黑龍江)、西部地區獎補比例分別為40%、50%、60%,實施第一年按每個城市5億元的統一標準予以補助(城市群補助總額按10億元上限控制),用于啟動相關工作。后續年度根據績效評價結果予以獎勵。
在資金使用方面,《通知》明確,有關城市或城市群應按照有關規定和修改完善后的實施方案,將獎補資金用于支持基礎設施及裝備硬聯通,引導規則標準及服務軟聯通,引導建立健全一體化運營機制等,不得用于征地拆遷、房地產開發、樓堂館所建設以及除前述規定用途外的物流園區建設和運營。鼓勵城市或城市群加強各方面資金統籌,創新投入機制,靈活采取多種方式吸引撬動社會資本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