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當前,鄉村文化建設由于人才短缺,面臨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不到位、文化產品與鄉村居民文化需求不匹配、文化傳播手段創新不足等困境。應以提高鄉村居民文化知識、弘揚優秀鄉村文化、倡導健康鄉村生活為著力點,發揮大學生人力資源優勢,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鄉村文化事業,助力鄉村文化建設。
【關鍵詞】大學生 鄉村振興 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統籌謀劃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高校專業布點齊全,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為1076萬,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有效發揮大學生人力資源優勢,能夠彌補鄉村文化建設人才短板,助力鄉村文化建設。
鄉村文化建設的現實困境
從當前鄉村文化建設目標與舉措來看,鄉村文化建設的大幕已經拉開,通過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鄉村社會的文明程度得到顯著提高。在思想道德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誠信社會建設。在文化傳承上,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保護優秀農耕文明,進行歷史非遺保護,發展農村民間文化。在公共設施上,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豐富農村公共文化產品與文藝作品。在移風易俗上,加強思想宣傳教育,強化農村科普工作,提升農民文化素養。同時也要看到,同鄉村文化建設的目標相比,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生產及傳播手段創新依舊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一是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不到位。近年來,通過反向激勵措施,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有些地方專門開辟了健身活動場所,添置了體育運動器材,并加大鄉村議事專用場所和鄉村舞臺建設,農村書屋也得到了更新與改善。但是,這些設施建設較為完備的鄉村多為示范村,并且大部分鄉村的文化公共設施利用率還比較低。例如,農村書屋應景性大于實用性,健身場所與文藝設施也缺乏統一的活動組織與設施維護,不僅與城市公共設施差距較大,而且難以有效滿足鄉村居民的文化需求。
二是文化產品與鄉村居民文化需求不匹配。除了文化體育運動的自發性之外,其他文化活動較少。例如:在圖書種類上,農村書屋以兒童與幼兒讀物居多,與提升鄉村居民文化素質的需求尚存在差距;在文藝作品上,通常由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讓民間文藝團體不定期走村串戶,文藝產品內容不接地氣、質量良莠不齊;在內容深度上,通常以鄉村紅白喜事為載體進行娛樂活動,高雅文化內容不足。當前,面向鄉村的文藝作品不僅沒有系統設計文化傳承相關的內容,而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難以有效地轉換成百姓日常生活的故事、視覺藝術作品。
三是文化傳播手段創新不足。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化新媒介被廣泛應用。但在農村地區,對傳播媒介的使用還相對落后。農村受眾傳播媒介的使用呈現明顯的單一化態勢,傳統傳播媒介,如電視、網絡PC終端等,使用頻率依然最高,移動終端使用率始終不高。此外,如何能夠把鄉村居民注意力從碎片化視覺沖擊吸引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使鄉村居民衣食無憂后走向鄉村舞臺和文化場所,如何使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革命文化,能夠為鄉村居民所接受、融入到鄉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并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這些問題成為鄉村地區文化傳播的難題。
大學生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著力點
在提高鄉村居民文化知識上發力。一方面是鄉村實用技術。實用技術是鄉村居民適應現代農業生產、轉變經營方式、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鄉村實用技術涉及農作物施肥、病蟲害防治、田間除草及物流技術等,盡管鄉村居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過程中積累了經驗性知識,但現代農業生產與物流需要新的理念與科學技術,需要鄉村更新農業生產方式、生產理念等。在普遍缺乏專門人才的背景下,大學生成為鄉村亟待挖掘的人力資源。另一方面是衛生防疫知識。破除傳統生活陋習,通過通俗易懂的圖解方式,重點加強新舊傳染病知識學習,加大對鄉村健康衛生知識指導。農業農村相關專業的大學生,既可以通過深入廣大鄉村地區進行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培訓,提高鄉村居民農業生產經營專業知識、提高鄉村地區建設的科學性和現代化水平,也可以通過實操積累農業產業實踐經驗、提高農村地區社會調研能力。
在弘揚優秀鄉村文化上發力。一是傳承優秀鄉村文化。隨著鄉村向城市流動加速,城鄉文化互動交流力度不斷加大,建立在熟人社會基礎上的鄉村倫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盡管如此,優秀鄉村文化依然是支撐鄉村的精神力量,延續優秀鄉村文化薪火相傳有助于增強鄉村社會穩定,提升鄉村居民幸福感、獲得感。二是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繼承和弘揚了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五四運動以來形成的革命文化傳統、吸收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集中體現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精神追求,始終代表著當代中國發展前進方向。鄉村文化建設需要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同優秀鄉村文化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融入日常生活,不斷培育與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可以深入鄉村、參與到鄉村傳統文化的保護中來,通過實地調研走訪,搜集傳統文化遺產,利用現代媒介手段和新技術分類整理農村傳統文化,有興趣的大學生還可以積極學習瀕臨失傳的傳統民間手藝,為弘揚鄉村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在倡導健康鄉村生活上發力。一是強化衛生健康意識。鄉村生活的經驗性較強,缺乏科學的防護意識,需要在加強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加大案例宣傳力度,提高鄉村居民健康衛生意識,不斷糾正不良觀念甚至錯誤行為,如農村存在的土制消毒法、生活垃圾隨意丟棄等。二是合理規劃鄉村環境。鄉村建設整體缺乏規劃,生活與生產區域不分,基本農田時有被占,窗前屋后過度硬化等,需系統進行村落規劃,克服自由分散的情形,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適度分離生活區域。科學規劃鄉村道路建設,出臺鄉村住宅美化方案,徹底擺脫塵土飛揚狀況,改善住宅菜園化習慣,逐步實現鄉村道路綠樹成蔭,鄉村住宅花團錦簇。三是重塑鄉村生活方式。以“廁所革命”為契機,實現到2030年全國農村居民基本用上無害化衛生廁所目標,消除城鄉基本生活條件差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根據季節轉換,加強日常性體育運動,合理調整作息時間,整體融入健康中國行動。大學生可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對新技術的熟練掌握,提升智慧化、數字化等“軟件”配套水平,促進互聯網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深度融合,深刻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效果。此外,大學生還可通過志愿活動,宣傳倡導健康鄉村生活方式,激發農民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中的參與度和內在活力。
大學生在鄉村文化建設中展現新作為
踐行鄉村文化政策。《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在繁榮鄉村文化篇章中明確提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載體,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建設鄰里守望、誠信重禮、勤儉節約的文明鄉村。《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進一步強調,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到2035年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其中,在繁榮興盛農村文化方面,明確鄉村文明是鄉村振興的保障,提高鄉村社會的文明程度至關重要。無論是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農村科普工作、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弘揚道德模范、健全人文關懷機制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都需要大批文化工作者與文化志愿者。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鄉村文化建設,鼓勵大學生利用業余時間,特別是寒暑假時段,從事鄉村志愿活動,既為大學生提供了深入鄉村、增強社會責任感的機會,又為助力鄉村文化傳承與創新注入了青春活力。
開設鄉村周末講堂。一是在內容上做到文化全覆蓋。在做好文化知識與鄉村生產技術普及基礎上,重點聚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系統闡釋;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同新時代鄉村發展相結合而呈現出來的文化傳統進行重點宣講;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當前鄉村交往中的不良習俗,結合時代新人培養目標,加強移風易俗等宣傳力度。二是在創作上推出公共文化產品。發揮大學學科專業優勢,組建專業團體,深入鄉村調查,加大科學研究,借力信息技術,創作反映新時代鄉村發展的文化作品,提供鄉村人喜聞樂見的學習素材。三是在方法上線上線下相結合。大學生應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如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基于不同高校同鄉村的時空距離,特別是偏遠鄉村現實情況,采取單周線上,雙周線下模式,定期同鄉村聯系點進行溝通,通過故事、案例以及短視頻等形式,講好周末講堂。
打造鄉村文化廣場。一是建設鄉村文藝舞臺。發揮大學藝術專業或大學文藝社團優勢,以新時代鄉村生活點滴為題材,以地方戲曲形式為載體,進行歌曲、小品與舞蹈等藝術創作,為鄉村居民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充實鄉村文化生活。二是培養鄉村文藝宣傳隊。通過發揮大學的專業優勢,開展專題培訓,培養鄉村文藝示范宣傳隊,并發揮示范影響力,提升鄉村文化藝術水平。三是發展鄉村體育活動。體育活動是城鄉最常見最廣泛的活動形式,受鄉村條件的限制,鄉村普遍缺乏體育運動場所,鄉村的生產勞動無法代替群體性體育活動,中國傳統的籃球、乒乓球與羽毛球等活動也是村民最熟悉、最容易開展的體育活動。因此,大學生應發揮自身在體育運動方面的專業優勢,感染、影響、引導鄉村居民健康科學地開展體育活動,增強體質的同時陶冶情操。
美化鄉村社區風貌。一是助力鄉村規劃。鼓勵大學生深度融入鄉村社會,研學鄉村發展遠景目標,發揮藝術、地理、城鄉規劃以及旅游等專業優勢,同鄉村居民一道,共議鄉村未來發展圖景,共謀鄉村未來發展計劃。二是加快鄉村綠化。以鄉村發展規劃為引領,發揮政府、高校、鄉鎮與鄉村共建作用,選擇適宜鄉村氣候的綠植與花卉,幫助對口支援鄉村進行道路綠化、庭院綠化與村莊公共綠化。三是促進鄉村美化。通過周末講堂等方式,在鄉村傳播文化、衛生與文明知識,為鄉村居民植入現代化鄉村文明,激發鄉村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憧憬,形成文明生活的行動自覺,不斷推動由追求家庭美化到實現鄉村文明的轉變。
(作者為亳州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二級教授、博導、皖江學者)
【注: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國家一般課題“新時代大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與運行機制研究”(項目編號:BIA21069)的研究成果】
責編/韓拓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