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
今年3月,“莆田鞋”集體商標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成功注冊。5月,莆田鞋業出臺“莆田鞋”集體商標管理辦法。“莆田鞋”作為一個集體商標,由莆田名品品牌管理有限公司進行品牌管理,而這家公司由莆田市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投資興辦,所以“莆田鞋”背后是政府,政府試圖通過“集體商標”的模式來推動莆田鞋業實現品牌化發展。
東部沿海地區是制造業的聚集地,過去中國制造的發展主要依賴于代工模式。對于制造企業來說,代工不用關注銷售渠道和品牌建設,代工廠只要專注于制造生產,一門心思擴大規模提高效益。相對于自創品牌來說,代工更為省心,在波譎云詭的市場競爭中,代工廠的存活率也更高。代工經濟并非我國制造業的獨有模式,日韓等國發展經濟無一不是從代工開始。在代工模式帶動下,我國制造業企業大規模承接了跨國品牌的訂單,工藝水平、技術能力、設計能力不斷增強。
但當下,這些代工企業面臨諸多問題,不得不謀求自創品牌的發展。其一,代工在整條產業鏈中屬于底層,利潤率最薄,代工廠擁有技術、工藝、設計、品控能力,卻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跨國品牌往往擁有很大的供應鏈話語權,代工企業在訂單方面較為被動,議價能力低。其二,我國經濟發展,收入水平提升。利潤率較低的代工廠,面對逐步走高的勞動力成本,營利難度加大,以品牌增加制造業附加值對于大多數代工企業來說勢在必行。其三,我國消費者品牌意識正在崛起。國產運動品牌在全球已經闖出了一片天,說明全球消費者也開始認可中國品牌,對于代工起家的制造業企業,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機遇。
很多代工的中小微企業實際上意識到了自建品牌的重要性。但品牌、銷售渠道建設成本高昂,且伴隨新的風險:一方面,代工客戶并不歡迎代工廠自建品牌,因為存在同業競爭,所以代工還是自建品牌對于大多數代工企業來說是單選題;另一方面,對于中小微企業來說,品牌推廣是一個漫長、需要持續投入的過程,習慣了代工的企業很難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于自建品牌帶來的潛在風險,大企業尚能招架,但規模較小的中小微企業往往難以應對。一旦代工企業轉向自建品牌,往往會在經營上遭遇巨大的壓力。
正是看到了代工企業自建品牌的困難,地方政府開始尋求新的突破方法。莆田地方政府注冊“莆田鞋”集體商標就是一種嘗試。集體商標將各家代工廠的產品集中起來,通過集體品牌貼標的模式,降低中小微企業自建品牌的成本和風險。在集體品牌模式中,產品可以顯示兩個品牌,可以在明顯位置標示集體品牌的稱謂,還可以在集體品牌下方打上自主品牌的Logo。這樣中小微企業就能借助集體品牌來推廣自主品牌。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集體品牌應該制定下屬產品的篩選機制,集體品牌的品牌運營要關注以下三點。首先,集體品牌應該以較低的成本來納入中小微企業。低成本一方面是為了讓更多的中小微企業參與進來;另一方面也是集體品牌本質作用的體現,集體商標就是為中小微企業省錢而注冊的。其次,集體品牌應該對下屬企業的產品品質進行監管。集體商標往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而不僅要制定標準,也要推動實施黑名單制度,對品質不佳的子品牌堅決說不。再次,集體品牌需要一定的品牌運營投入。品牌運營成本可以由成員企業分攤,政府層面也要給予一定支持,集體商標只有自身具備一定的品牌價值,才可能形成正反饋,使更多中小企業加入進來,豐富旗下產品線。
集體品牌其實是一種品牌聚集模式。當前企業品牌建設成本高,通過集體商標的方式,將品牌建設成本從中小微企業剝離出來,集中力量強化集體商標的知名度,這樣可以避免本地中小微企業之間的品牌“內卷”,也可以為中小微代工企業實現品牌自主建立一條通道。
(作者:盤和林,系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