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由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引起廣泛關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怎么才能做到更高水平?在全民健身需求呈井噴狀態的背景下,科技是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提高到更高水平的金鑰匙。
科技能夠實現全民健身的普惠性。普惠性是“更高水平”的核心,沒有“公平可及、服務便利”的普惠性,“更高水平”就無從談起。一方面我國全民健身服務重城市輕農村、重高端輕平民、重形式輕內涵、重建設輕運維等很多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長期存在,另一方面人口眾多造成全民健身的需求人群、需求時間和需求地點高度分散,這些問題和瓶頸靠傳統思路和路徑是不可能解決的。但是面對飛速發展的科技變革,這些問題有望得到解決。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例,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只有少量觀眾能夠現場觀賽,但是5G、8K和云轉播等新技術的應用讓全世界的人民即使在千里之外,仍然能夠感受到冰雪運動的魅力,從而讓2022年北京冬奧會成為歷史上收視率最高的一屆冬奧會。國家《“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我們可以想象,數字技術將會滲透到全民健身的方方面面,即使天各一方,人們也能與健身設施緊密聯結在一起;即使云游天下,人們也能隨時隨地獲取健身內容。有了科技的支撐,健身將成為一項便捷的活動。
科技能夠推進全民健身的交叉性。全民健身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社會工程,它不僅僅是體育鍛煉的問題,而且是與教育、醫療衛生等高度關聯。體育、教育和衛生本來是互為因果、不可分割的,但長期以來無論從理念還是體制來說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割裂,這種割裂影響了全民健身綜合性、復合性要求的實現程度,延緩了人們通過體育健身滿足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進程。飛速發展的科技變革,將使這些問題迎刃而解。科技的通用性將會密切體育健身與相關領域的聯系,促進它們之間的交叉融合。一是推動體育運動領域和其他行業不同運行規律的融合,全民健身將成為不同領域理念、方式、手段和渠道的集合體,它的內涵外延和支撐要素將得到較大豐富。二是推動體育健身知識內容的一體化,運用科技手段將這些知識、常識用一種整體、系統的方式為人們服務,較大程度上節省人們分析、歸納、整合各種信息的時間和精力。三是優化體育健身各個相關領域的行為。科技應用重視對人們心理特征、行為習慣和需求變動的研究,能夠通過針對痛點有的放矢來提高體育健身的質量和效率。四是科技應用將會促進對全民健身效果的評價,增強效果評價的導向作用。全民健身從健身內容、健身方法、健身效果到市場運營主體、公共服務體系等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都需要進行評價,科技的應用將會改變原來評價缺失的局面,能夠建立起多層次、全覆蓋的評價體系。在科技的支持下,“傻練”“錯練”將會越來越少,人們不僅能夠知道如何才是正確的健身方式,比如什么樣的動作既到位又不容易受傷,而且能夠隨時檢驗健身效果,并能根據效果及時調整自己的健身計劃。
科技能夠挖掘全民健身的社交性。一方面,由于社會節奏的加快、工作生活需求的增多和可支配時間的不可改變,人們希望每一種行為都能夠實現盡可能多的功能。對于體育健身同樣如此,人們希望通過它不僅能夠強身健體,而且能夠滿足自己社會交往、積累資源的需求。通過科技手段,體育健身轉化為一個個社交的場景,讓人們即使身處家中,也能享受到“大自然”帶來的感覺。VR、AR等虛擬技術將會使不管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人都可以同處于任何一個他們所喜歡和期望的場景中,他們可以在青海湖邊跑步,也可以在長白山森林里健走,還可以在亞布力雪場滑雪。另一方面,體育健身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活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可能有效果的。但是生活中卻不乏這樣的現象:花大價錢購買健身卡卻只去一次就把卡束之高閣,下定決心每天晨跑一小時卻只堅持一星期就打退堂鼓。究其原因,關鍵在于個人健身缺少互相督促、鼓勵,尤其是缺少競爭的吸引力。每個人都有一個爭強好勝的內心,通過科技可以把天南海北的人們連接在一起,競爭性會使體育健身的趣味性增高而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在較大范圍內爭當第一的追求會使體育健身的魅力增強而不再是那么難以持之以恒。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誕生了很多科技感強的新型全民健身活動,比如遠程、多點、異地的比賽模式,大型群眾性活動的線上舉辦方式,讓人們即使身居家中也能與各地的朋友共同體驗健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