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琨(中共北京市委黨校二分校)、郭家翔(中國民族報)
習近平總書記3月5日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離不開歷史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定歷史自信,來源于中華民族無比悠久璀璨的光輝歷史,來源于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奮斗的偉大歷程,來源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明未來。
歷史自信從燦爛歷史中來。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多民族偉大祖國的歷史。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燦若星河、綿延閃耀,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中華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的堅實根基。在中華民族形成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各民族經過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構成多元一體格局的同時,逐漸形成了具有豐富內涵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建設了氣勢恢宏的偉大工程,創造了深刻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偉大科技成果,創作了世代相傳的文藝作品,產生了舉世聞名的偉大思想巨匠,凝聚成了偉大的中華文化。增強歷史自信,就要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從而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歷史自信從奮斗歷程中來。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確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榮為主要內容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體系,各民族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團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因應國內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不斷豐富和發展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強調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事務等;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理念,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在民族工作中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我們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民族問題具體實際,開辟和發展了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歷史自信從偉大成就中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擺在全國改革發展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出臺的政策措施之密集、扶持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給民族地區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和活力,民族地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各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各族人民心向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我國各民族面貌、民族地區面貌、民族關系面貌、中華民族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共同繁榮、共享成果的生動局面,鮮明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的莊嚴承諾。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實現換了人間的巨變,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偉大奇跡,給予我們充分的歷史自信,成為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力量。
歷史自信從獨特優勢中來。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錘煉形成了一系列獨特優勢。我們黨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民族問題具體實際相結合,并使之不斷中國化時代化,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形成了理論優勢。正是有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中華民族才真正實現了自覺、自立、自強,黨的領導是鮮明的政治優勢。我們黨在長期民族工作實踐中,建立并不斷發展完善了一整套彰顯鮮明中國特色、具有顯著優勢的民族工作制度體系,確保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落實到位,充分彰顯了組織優勢。我們黨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強大的制度優勢。強大的制度優勢,給予我們充分的歷史自信,以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歷史自信從光明前景中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各民族大家庭的夢,也是我們各民族自己的夢。百余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上了實現民族復興的壯闊道路,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各族人民自信心自豪感空前高漲,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極大增強,呈現出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良好局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如今,中華民族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要不斷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政治自覺,立足貫徹新發展理念,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工作要求貫徹落實好,更加信心滿懷地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