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氣溫回升很快,你們到了各自負責的區域后,一定要仔細排查林地安全隱患……”6月7日一大早,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涪陽鎮紅江村的山林里,村級林長李傳紅對7名生態護林員巡山護林做了一番叮囑,大家便沿著山路奔赴各自的林區,開始了一天的護林工作。
△生態護林員巡山護林
“套上紅袖標,就是一份責任。”“林長”這個身份讓李傳紅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除了禁止村民在野外用火,禁止亂砍濫伐,同時還要宣傳普及森林防滅火知識,“你們看到的全村這一萬三千畝的山林就歸我們八個人負責,我們每人每天都要走六七公里。”
據了解,自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開展以來,通江縣涪陽鎮立足鎮情實際,完成鎮村兩級林長體系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并廣泛發動黨員干部群眾參與林長制日常工作,接受人民監督,提升群眾生態保護意識,共同筑起森林防滅火銅墻鐵壁。
“以前,一個村就是三個護林員管,各自操作,太大了也管不過來。推行林長制后,這個主體責任就更明確了,實際效果也就出來了。”說起林長制帶來的新變化,李傳紅深有感觸。
通江縣南教城國有林場始建于1963年,坐落于通江縣瓦室鎮和興隆鎮之間,擁有森林資源面積3.71萬畝,其中散生林分布于全縣12個鄉(鎮)56個行政村。場長徐敏已經從事林業工作25年,擁有豐富林業資源保護管理經驗的他,今年又增加了南教城國有林場基層林長這一身份,每天除了日常辦公,他還都會帶著護林員在轄區的林間穿梭巡護。
△通江縣南教城國有林場
“現在多了林長的身份,倍感責任更重,我堅持帶領和督促護林員每天巡山護林、強化宣傳,著力提升全民防火、保護野生動植物和林地意識。”徐敏說。
在徐敏的帶領下,通江縣南教城國有林場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不斷加強森林管護力度,提升林業生態建設成果,截至目前,林場擁有活力木蓄積2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高達94%以上。
今年來,通江縣堅持管護無盲區、不重疊的原則,比目標任務提前一個月完成了全縣359個林長公示牌的制作和安裝,完成率100%,通過縣級林長包鄉鎮(街道、林場)、鄉級林長包村(社區)、村級林長包山頭地塊,落實各級林長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的責任區域。
△南教城國有林場護林員巡山護林
“守護綠水青山是生態責任,更是政治責任。隨著林長制全面推行、全域覆蓋,通江縣每一片森林都有了責任人,每一位林長也都有了自己的責任田。”通江縣林業局副局長鄒敏介紹,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路上,通江縣林長制已經在全縣的山林間落地生根。
在實現林長全覆蓋的同時,通江縣還創新建立三項末端監管機制,即鄉鎮(街道)建立“林長+警長”制度,村級建立“林長+監管員+護林員”的“一長兩員”制度,國有林場建立“市級林長+縣級林長+國有林場場長”制度,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內外互動的工作格局。
△通江縣空山林場秋景
“全面推行林長制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我們將緊緊圍繞構建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實現林長制護航林長治,著力實現森林資源保護發展和安全,全力守護好紅色通江的每一寸綠色。”通江縣林業局局長、縣林長制辦副主任趙海森說。
“林長”當家,“兩員”護林,實現了“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截至目前,通江縣共設立各級林長1823名、警長47名、監督員336名、護林員1757名,建立起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保護發展森林資源責任體系,打通了森林資源保護“最后一公里”,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4.97%。(杜文龍 圖片/通江縣委宣傳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