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主要內容,更是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當前,我國正邁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深刻領會經濟體系現代化在現代化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準確把握其內涵及要求,找準發力點和實施路徑,對順利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體系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
現代化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一場波瀾壯闊的歷史變革,既包括生產力的現代化,也包括生產關系的現代化,涉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經濟現代化在現代化全局中居于基礎地位。縱觀世界現代化發展史,一切現代化的中心任務都是發展生產力。沒有經濟上的強大實力和帶動能力,就不可能有現代化強國的物質基礎,其他領域的現代化也會缺乏經濟支撐。可以說,經濟現代化既是國家現代化的主戰場和核心內容,也是整個現代化的重要動力源。
立足我國而言,經濟體系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現代化是每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共同追求,因發展階段、政治制度、經濟體制和文化背景等不同,各國的現代化道路不可能完全一樣。中國的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的一般規律,也會有自己的特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要后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并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經濟體系現代化就體現了這種“并聯式”現代化的特征,具有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
進一步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不容忽視的是,目前我國還存在發展質量效益不高、資源環境矛盾突出、區域城鄉差距仍然較大、經濟循環存在卡點堵點等一系列風險挑戰。破解這些矛盾和問題,推動經濟跨越關口,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統籌發展與安全。這些正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點所在。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更為系統完整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下提出的概念,在內涵上更強調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2018年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要求產業體系、市場體系、收入分配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和經濟體制一體建設、一體推進。這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指明了方向。當然,形勢在變化,實踐在深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也隨之更為系統和完整。結合新形勢新要求,我們認為,現代化經濟體系應該具備下述特征。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驅動發展是現代化經濟體系最顯著的特征之一。現代化經濟體系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依靠創新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全面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高度重視基礎研究,通過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注重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不斷壯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產業體系現代化是核心內容。產業體系是經濟體系的內核。經濟體系現代化,首先是產業體系現代化,要求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為主攻方向,推動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工業、農業和服務業是實體經濟的核心,必須同步推進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和服務業現代化,促進三次產業深度融合和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鏈是實體經濟的底座和根基所在,要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轉型。
經濟循環高效暢通是基礎前提。經濟要素空間移動暢通無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正常運行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內外聯動方面,要求堅持擴大內需,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在區域協調方面,要求通過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和重大區域戰略,形成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區域發展格局;在城鄉融合方面,要求通過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形成以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是普遍形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在特征。綠色發展,要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調生態優先、環境保護,發展綠色經濟,實現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相協調。低碳發展,要求緊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發展低碳經濟,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和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的產業體系。循環發展,要求注重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形成“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生產生活方式。
促進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本質要求。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既著眼于形成有利于提高效率、創造財富的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做大“蛋糕”,又著眼于形成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的分配體系,把“蛋糕”分好,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經濟安全保障有力是重要特征。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現代化經濟體系應具備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沖擊的抗壓能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經濟發展韌性,積極防范各種風險,保障糧食、能源、重要資源等初級產品供應安全,做到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底線。
經濟體制完善成熟是制度保障。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圍繞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要求,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準市場體系,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真正實現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
以“一體兩翼”為重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抓綱舉目,找準發力點,明確主攻方向,在關鍵處布局落子,以“一體兩翼”為重點,通過點線突破牽引帶動全局,推動經濟體系現代化穩步前進。
“一體”是指“產業體系”。要以產業體系現代化為發力點,加快推進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和服務業現代化,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底盤和根基。工業現代化要以制造業為重點,按照新型工業化要求,積極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不斷提升新型工業化的水平和質量,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從一定意義上說,農業現代化是我國現代化的短板,要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推進農業科技化、機械化、信息化、規模化,加快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服務業現代化要著眼于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高端化轉型,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提高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克服“鮑莫爾病”,實現從服務大國向服務強國轉變。
“兩翼”包括科技創新和經濟體制。科學技術現代化是生產力現代化的典型代表,是經濟體系現代化的牽引動力。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建設科技強國。一個完善而成熟的經濟體制,可以為經濟體系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要對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制度供給,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保駕護航。
(作者系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成本調查中心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