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意氣風發時,就最是風險累積時,而富有誠意、預期合理、切實可行的ESG策略,則是提早給自己穿上的避彈衣。
比亞迪近期兩次成為焦點,一次是4月初官宣將停止燃油汽車整車生產,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一次是5月初在長沙陷入建廠以來最大環保風波,被指為“排放超標引起兒童流鼻血”的源頭。
第一次讓比亞迪形象加分,這意味著它是全球首家100%去燃油化傳統車企,此舉兼具魄力與遠見,也符合雙碳的大方向。
第二次則讓它形象受損,雖然比亞迪迅速回應“園區排放符合國家相關法規及標準”,傳言屬于惡意捏造關聯,已報警并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但對公司商譽亦是重創。
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周圍居民身體不適與比亞迪相關,長沙市也成立了調查組進駐。比亞迪是否有錯,需要等待調查結果,但對它一個提醒是,應重視ESG對公司的綜合影響。
ESG是英文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首字母縮寫。與企業財務績效不同,ESG是一種關注企業環境責任、社會責任、治理責任的績效體系。
2005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發布了《在乎者即贏家》的報告,首次提出ESG概念。報告核心邏輯認為,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表現良好的公司,通過對新出現的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較好控制、通過對有關監管法例或消費趨勢變化的準確預測、通過進入新產品市場或降低成本,就能夠實現股東價值提升。
放在全球維度衡量,加強ESG治理已成為大公司發展要義,絕非可有可無的點綴。對ESG管理重視程度越高的公司,所面臨的經營風險越低,也越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升企業價值,反之潛在代價可能早已寫入賬本。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反復強調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要強化大企業社會責任,要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強企業環境治理責任制度建設;要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要加快建立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
今年以來,中國ESG投資規模猛增,ESG監管舉措頻出,ESG評級有序推進,ESG交流持續深化,ESG發展呈現快速推進趨勢,在中國迎來了廣闊發展空間。
比亞迪卻面臨新的挑戰。
長沙工廠對比亞迪而言,既是在中部重要的戰略基地,也有需要修復的形象BUG,就在4月,還曾傳出雨花區公司職工宿舍一周內連續發生了跳樓事件。工廠與環境的沖突,從2016年至今已多次發生,就在2021年5月,雨花區工廠還因涂裝車間油漆味嚴重、影響小區居民生活等問題,被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官網點名。
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是中國少有的技術派企業家,他有“技術狂人,科技狂人”之稱,從創業之初就曾多次打破“技術恐懼”,如把鋰電池生產線分解成一個個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一條日產4000個鎳鎘電池的生產線,只需要100多萬元人民幣,而同樣進口設備需要幾千萬元的投入。
這種無所畏懼的企業家精神,需要保護與發揚。不過在中國商業倫理的建設過程中,多數創始人都需要在ESG方面補課。總部同在深圳,與比亞迪因知識產權恩怨頗深的富士康,以及如今公眾形象幾近封神的華為,也都曾面臨類似困境。
汽車制造工藝中需要的涂料、清洗劑、膠粘劑等原料,生產工藝中的電泳、涂膠、噴涂、修補、注蠟、烘干等工序,如處理不當,都會影響環境。當前汽車業又正受到全球技術變革、環境、政策等因素的多重影響,尤需注重ESG。
需要劃重點的是,ESG投資會導致預期財務績效呈U型曲線,即會給短期現金流帶來不利影響,但前期投入會帶來后續更高回報。
并非汽車領域所有玩家都認同ESG,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一直是ESG主要抨擊者之一。今年4月他在推特上稱“企業ESG是魔鬼的化身”,而ESG投資原則“如果不固定就應該刪除”。
實際上,馬斯克反對的是一些ESG評估方法,過于看重衡量風險/回報的價值,從而忽視了對世界的真實積極影響。美國當地時間5月6日,特斯拉發布2021影響力報告。在報告前言部分,特斯拉強調:“當前市面上的ESG評估方法存在本質上的缺陷,ESG需要改進其衡量評估真實狀況的能力。”
在美國當地時間2月22日,特斯拉同意按照《清潔空氣法》,為該工廠的車輛涂層違規行為支付27.5萬美元的罰款。
看起來,王傳福對ESG的態度比馬斯克要積極得多。比亞迪目前可提供的最早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CSR報告)可追溯至2010年。中國主流ESG評價體系商道融綠、Wind、社投盟等對比亞迪最新ESG評級均為A級,美國指數編制公司MSCI(明晟)對比亞迪ESG評級自2017年以來也均為A級,在行業處于中上水平。
但長沙廠區事件對比亞迪,以及許多中國公司都是一個重要提醒:ESG絕不僅限于每年發布可持續報告,而是應思考如何一以貫之滲透落實到企業的日常管理運營,并自上而下達成共識?如何用可量化可監測的方式,來評價ESG對公司的綜合影響?如何把ESG關鍵績效指標和價值驅動因素聯系起來?同時,將ESG作為企業重要話題輸出,通過各種渠道對外傳播,為企業品牌力注入強ESG基因,最終幫助企業強化在產業鏈上下游、利益相關方及受眾中的聲譽與認可。
目前對比亞迪而言,正是提速好時機。2022年4月,大部分車企遭遇“銷量腰斬”,市場一片涼涼。行業低迷中唯有比亞迪4月零售銷量達到10.48萬輛,占據市場份額的10%,以零售銷量同比增長138.4%的成績,首次成為國內車企銷量冠軍。
王傳福肯定不愿意此時被動踩下一腳剎車,他經歷過多次盛衰洗禮和產業周期考驗,當然明白越是意氣風發時,就最是風險累積時,而富有誠意、預期合理、切實可行的ESG策略,則是提早給自己穿上的避彈衣。
如聯合國的報告所啟示:在乎者即贏家。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何伊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