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大國經濟的“壓艙石”,我國制造業還承擔著由大轉強過坎破局的重任。當前,受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工業經濟運行面臨物流循環不暢、供應鏈堵點卡點增多、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等困難。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特別是在穩鏈、固本、提質上下功夫已是當務之急。
穩鏈條。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形成系統性、國際化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在世界產業分工格局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前國際產業競爭版圖加快重構,隨著我國制造業發展水平和競爭位勢上升,一些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和弱項也逐步顯現。特別是近年來,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沖突、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等黑天鵝事件頻發,由此引發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重要原材料供給趨緊、部分關鍵核心零部件缺貨斷供,對產業鏈供應鏈形成緊縮約束和負面沖擊。構筑更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增強自主可控能力,勢在必行。為此,應加強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供給保障,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同時,針對制造企業長期面臨的融資難困境,要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
固本體。必須看到,我國傳統產業基礎短板弱項依然較多,特別是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等“四基”投入不足。目前,我國制造業發展水平和層次多樣,呈現從工業1.0到4.0多元共存格局,諸多企業前沿技術創新和應用不足,數字化、智能化仍在路上,產業集群系統效應有待更充分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多處于孵育成長期。毋庸置疑,傳統產業并不等同于落后和衰退產業,轉型升級可以實現“老樹”發“新芽”。伴隨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要素不斷向傳統產業廣泛滲透融合,新技術、新模式孕育生長,新業態、新產業持續催生,產業新供給、經濟新動能加快形成,從而推動經濟發展持續向更高層級邁進。為此,應加快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
提質量。當前,我國制造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預期信心不穩,創新力、開拓力有待激發,產業鏈供應鏈控制力和影響力相對缺乏,一些企業正面臨缺錢、缺工、缺技術的突出瓶頸。隨著國際國內競爭更趨激烈,提高國際分工位勢和競爭能級時不我待。因此,要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中低端產能過剩和高端、優質產品供給不足矛盾長期存在,導致我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力和產業分工地位徘徊于中低端環節。未來,居民消費層次將持續提高,下游產業要求將不斷提升,需求結構升級呼喚更高質量、更優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供給。實踐表明,制造強國無一不是質量強國,加快提升質量品質內涵,加速質量變革和品質革命,是重塑“中國制造”新形象、構筑競爭新優勢的必由之路。為此,必須推進質量強國建設,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