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曉磊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研究員,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已成為意識形態交鋒的最前沿、社會輿論的放大器。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高校思政課教師作為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承擔者,必須過好互聯網這一關,發揮職業優勢積極主動引導網絡輿論。
高校思政課教師引導網絡輿論,是思政課堂和網絡空間的雙重需要
網絡發展深刻改變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所面對的教育對象。當前,在校大學生普遍都是“00后”,他們長期在“無人不網、無處不網、無時不網”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和成長,被稱為“網絡原住民”。網絡輿論走向深刻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改變著他們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樹立互聯網思維,深耕當代大學生的互聯網空間,充分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機、行為偏好、閱讀習慣和情緒表達,把握網絡輿論生成機制,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網絡空間的健康發展需要思政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滲透加速,流量資費下降、速率提升,共享經濟、移動支付等應用不斷豐富,進一步刺激了移動網絡的普及化和大眾化。數據顯示,我國網民規模已接近于自然人口規模,網民年齡結構也與當前自然人口結構趨近。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改變輿論格局。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兒重點就應該在哪兒”的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應主動發揮政治優勢、理論優勢和職業優勢,將守好意識形態“責任田”的職責從課堂拓展到網絡空間,在網上“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
高校思政課教師引導網絡輿論,要線下把關和線上發聲雙向發力
堅持線下把關,強化思政課教學效果。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六個要”和“八個相統一”的要求,為高校思政課教師結合互聯網發展形勢,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是推動教學內容更新,將網絡熱點融入思政課教學。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及時關注網絡熱點事件,關注網絡輿論動向,將熱點事件、熱點話題作為思政課的教學素材,通過講授過程中的正面“立”、反面“破”,向學生傳遞主流價值觀,弘揚向上正能量。二是推動教學形式創新,在互動中實現價值引領。高校思政課教師要主動設置教學議程,根據網絡熱點增加小組研討、主題展示、課題研究、課堂辯論等環節,在討論、總結、引導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的辨別能力和堅定的政治定力。三是推動教學空間拓展,關注重點學生群體。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心中始終裝著學生”,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第一課堂向第二、三課堂延伸。通過分類引導,鼓勵學生黨員和學生骨干積極、理性參與網絡發聲;幫助思想偏激、觀點錯誤的學生走出認知誤區和思維誤區。
高校思政課教師引導網絡輿論,需能力培訓和激勵機制雙措保障
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網絡輿論引導的能力素養,解決“能夠引導”的問題。一方面,要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確保在引導輿論時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用科學理論喚醒人、啟發人、引導人、激勵人;掌握唯物辯證法,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在網絡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要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網絡素養。掌握互聯網傳播規律,敏銳捕捉網上輿論動態;熟練運用互聯網技術,有效搜集和整理互聯網信息,有力輸出主流意識形態;熟悉互聯網表達方式,拉進與網民、大學生的距離。
建立高校思政課教師網絡輿論引導的激勵機制,解決“愿意引導”的問題。在物質激勵方面,要科學合理評價網絡輿論引導成效,核定教師工作量并計入課時;要設立專項課題和專項經費,鼓勵教師進行網絡輿論引導的有益探索。在精神激勵方面,將教師在進行網絡輿論引導中產生的成果,納入職稱晉升條件,納入評獎評優標準;定期開展專項表彰活動,設立各級網絡輿論引導的優秀集體、優秀個人、優秀成果等獎項。(作者:張曉磊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研究員)
【本文系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中心(項目批準號:SZQ2021-2-019)、四川大學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第九期)研究項目(項目編號:SCU9094)、2021年四川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GSSCU202108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