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暢通國內大循環,重在突破供給約束堵點,重在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暢通國內大循環,必須暢通投資消費循環,發揮投資在優化供給結構方面的關鍵作用,不斷滿足消費需求和消費升級的需要,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平穩健康發展。
擴大民生領域投資,滿足民生消費需求。居民對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消費需求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方面,對于暢通國內大循環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家庭對更高水平的托幼、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需求日益增長。擴大這些領域的投資,不僅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還有利于促進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化。因此,暢通國內大循環,需要加大民生領域投資,著力提升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高水平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的消費需求,筑牢宏觀經濟穩定運行的內需基礎。
擴大創新領域投資,催生新型消費。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提升供給體系的韌性和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是“十四五”乃至更長一個時期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可以圍繞消費智能化、網聯化、綠色化、品質化升級,引導企業加大研發領域的投資力度,努力通過科技創新提高供給體系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升的消費需求;加大對新消費模式、新消費場景的投資力度,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提升消費的便捷性,滿足年輕消費群體日益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加大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的投資力度,為供需高效對接提供堅實技術支撐。政府相關部門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市場主體營造有利的投資環境。
管理市場預期,穩定投資和消費。預期在企業投資決策和居民消費決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做好穩預期工作非常重要。應聚焦市場主體的關切深化改革,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提高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增強政策前瞻性,堅持先立后破,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引導投資主體形成合理的收益和風險預期,引導居民形成合理的就業和收入預期;及時通過新聞發布會、政策解讀等形式與市場溝通,方便市場主體準確理解政策內容,正確作出投資和消費決策;加強部門間政策協調配合,避免因政策規定相互掣肘和政策效應互相抵消而干擾市場主體的投資和消費決策;根據我國經濟發展新趨勢新要求,逐步完善創業投資監管體制。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