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明旭 云南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村干部是鄉村治理的“排頭兵”,是黨和政府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為此,有必要明晰新時代村干部群體的角色特征,積極反應村干部群體對鄉村治理可能產生的影響,強化提升村干部群體的工作能力,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提供堅實的人才資源支撐。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落實、村級事務的有效治理都離不開村干部群體,村干部是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的基石和主體,肩負著農村各項治理工作的責任,發揮著引領、示范、協調和落實的作用。村干部群體結構的優化和能力素質的提高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人才資源支撐。無論是作為內生型還是嵌入型的村干部在鄉村振興中都發揮著資源供給、智力支撐、思想引領的作用。村干部群體來源構成的多元化,大學生村官、駐村干部以及轉業軍人、經濟能人、文化賢人、離退休干部等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在鄉村社會急劇轉型、村民需求日趨多樣化的背景下,村干部群體只有具備過硬的政治素養和工作本領才能有效應對鄉村振興的復雜局面。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村干部群體結構的合理化以及自主性的增強,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內在動力。大學生村官、駐村干部等進一步壯大了村干部隊伍力量,增強了村干部隊伍的組織力和領導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了自主發展的內生動力。村干部與村民是利益共同體,村干部的“領頭羊”效應是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的自我驅動型發展關鍵,為此應利用村干部的政策、知識、溝通能力、社會資本、工作經驗等方面優勢,提升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意愿,發揮村民主體作用。
提高鄉村振興政策的認同度。鄉村振興政策的順利實施,除了需要好的制度設計外,政策目標群體對政策的認同也起到關鍵作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村干部來源的多樣性導致他們在村務治理中擁有不同的身份和地位,處在村莊共同體關系網絡的不同位置,由此對村干部產生了多樣化的角色期待。代理人、當家人、理性人等之間的交疊造成村干部群體的行為張力。村干部綜合素質和角色認同的提高有助于增強其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同。同時,村干部收入的不斷提高,使得村干部強化了對鄉村治理政策的支持。
增強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執行力。村干部素質能力的提高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奠定扎實的基礎。村干部是鄉村振興戰略政策執行的基本主體,與鄉村振興是直接的利益相關者。由于鄉村振興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大量的“阻滯”“梗阻”“變異”問題,制約著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村干部素質的提高和角色認同感的增強有助于其認識到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與自身的關聯性,準確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能夠把握政策的精神實質,掌握比較科學合理的執行策略和方法,抓住執行工作的重點和關鍵,有效整合鄉村優勢資源,支持并主動地參與鄉村振興工作,從而增強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政策執行力。“政策執行主體只有對政策的內容和精神實質特別是政策所蘊涵的潛在價值和利益有了正確的認知才能準確地理解政策制定者的意圖,才可能形成正確的政策態度進而產生積極的行為動力和符合政策的目標保證政策獲得預期的執行效果。”
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轉型。鄉村的有效治理離不開制度機制的健全、工作體系的完善、治理能力的提升,也離不開治理主體結構的優化。從村干部的視角來看,以前的鄉村治理總體上是一種被動性、外源性、局部性和表層性的治理模式。新時代的鄉村治理,已經從資源“汲取型”向資源“供給型”轉變,對鄉村輸入的治理資源和嵌入治理力量日漸加強,鄉村社會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村干部行動自主性的增強和素質的提高助推鄉村治理的轉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程中所賦予村級組織和村干部對鄉村治理資源一定的自主配置權,構建起以鄉村場域多元主體參與為主、以外部力量嵌入支持為輔的鄉村治理體系,拓展了村干部和村級組織的自主行為空間。村干部在獲取和分配治理資源中所激發的內生動力,扭轉了治理資源匱乏所造成的自主性困境。在提升村干部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績效的基礎上推進鄉村治理轉型,轉變成為一種主動性、內源性、整體性和實質性的現代化鄉村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