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時事洞察 > 正文

把準新時代群眾工作的著力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們謀劃推進工作,要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他指出,什么是好事實事,要從群眾切身需要來考量,不能主觀臆斷,不能簡單化、片面化。干部業績好不好,要看群眾實際感受,由群眾來評判。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提醒全黨時刻“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再次強調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性,并對如何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廣大領導干部扎實推進新時代群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提升態度:要把黨的宗旨和對群眾的感情化為與群眾的同理心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群眾工作,首先要對群眾有感情,真正把自己當作群眾的一員,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這就要求,在群眾工作中,領導干部不僅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對群眾有真感情,還要學會轉換角色,真正把自己作為群眾一員,養成與群眾的同理心,用群眾的思維和群眾打交道。只有這樣,才能把真話講進群眾的心坎里,把好事做進群眾心坎里,把業績留在群眾心坎里。

養成與群眾的同理心,主要的就是善于理解、接受和運用廣大群眾的思維方式,積極開展群眾工作,切實解決群眾的問題。一是要尊重群眾的現實性關切。群眾最切實的要求就是自身的具體利益能得到真實、現實的維護,這個要求是正當的。領導干部應該,也必須尊重群眾維護自身利益的現實性關切。二是善待群眾的博弈性考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民群眾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是正當行為,而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包括國家與個人之間)利益的博弈和協調屬于人民內部矛盾。對于人民群眾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博弈性考量,應該尊重包容,認真分析,積極協調。三是順應群眾的公正性期待。從古至今,普通百姓對官員首要的期盼就是公正,最痛恨的就是為官者以權謀私,仗勢欺人。人民群眾對公正的要求不僅合情合理,而且合乎歷史發展規律。傾聽民意、順應民心是中國共產黨人最大的政治智慧。有了這個智慧,黨員、領導干部才能勤政為民、善待群眾,才能修身正己、贏得信任,才能夯實解決群眾利益問題的政治基礎。四是體諒群眾的宣示性心理。一段時期以來,由于收入差距擴大等因素,一些群眾特別是困難群體產生了被邊緣化、被底層化的心理感受,在一定程度上積累了對社會、對黨和政府的不滿情緒。有些社會事件中之所以有一定數量的“非直接利益相關者”加入,就是群眾力圖宣示自己的存在和力量。對群眾的這種宣示性心理和舉動應給予充分的理解、足夠的耐心和及時的反思,而不能與民斗氣,草率責怪群眾多事。

有了與群眾的同理心,就不會輕易指責群眾,更不會拉開與群眾的距離。我們共產黨人的群眾觀就是:人民為大,百姓是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業績好不好,就是要看群眾實際感受,由群眾來評判。無論在什么歷史條件下,群眾不滿意、有怨言,黨員和領導干部就應該首先從自身找原因。所謂“群眾不理解”“官不聊生”的抱怨和矯情,都是缺乏與群眾同理心的表現。

聚焦內容:要積極關注并努力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共產黨人必須牢記,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群眾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保證人民過上更好日子。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須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群眾工作必須服務于這一重大轉變。當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現實之間還存在差距,還遠沒有達到充分滿足的地步。以前我們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現在則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這些歷史性變化,都是我們群眾工作的主要內容,和群眾打交道就是要找準這些具體問題。

因此,新時代的群眾工作必須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正確把握和順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人民生活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

在關乎群眾收入的現實問題上,要全面、完整、準確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高質量發展,把蛋糕做大,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在關乎群眾權利的現實問題上,要致力于發展全過程民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讓人民群眾在大事小情上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當家做主,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在關乎群眾精神生活的現實問題上,要認識到現實文化需要也是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必須致力于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敏銳把握、精準分析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產品的品種、質量、品位、風格以及服務方式的更高需求,推進文化建設的供給側改革,優化文化產品的有效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在關乎群眾生計的現實問題上,要實際地了解每家每戶的安危冷暖,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在關乎群眾棲息環境的現實問題上,要認識到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老百姓熱切期盼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領導干部必須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積極回應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創新方法:在有效適應新變化中順勢而為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的利用率、普及率不斷提高。廣大群眾既利用互聯網開展生產與工作,也依靠互聯網推進日常交往與人際交流,還把互聯網當作進行政治參與、監督官員作為的重要平臺。網民大多數是普通群眾,來自四面八方,各自經歷不同,觀點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門的,不能要求他們對所有問題都看得那么準、說得那么對。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古人說:“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這種新的形勢及變化向新時代群眾工作提出了挑戰。

有效適應新變化,必須善用互聯網開展群眾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級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對待網民,領導干部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各級領導干部要用好網絡公共服務平臺,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解決眼前問題與解決長遠問題結合起來,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群眾工作效能,讓互聯網成為領導干部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

有效適應新變化,必須在增強歷史自信中掌握歷史主動。經過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榮光、見證“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的鮮明對比、接受黨史學習教育的熏陶,廣大人民群眾對百年大黨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更加認同,對做到“兩個維護”更加自覺,對在新征程上跟黨走的信心更加堅定。因此,各級領導干部在推進新時代群眾工作時,要充分把握這一有利條件和良好機遇,進一步增強歷史自信,繼承與弘揚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善于從中吸取智慧、營養與力量,在新的趕考之路上砥礪前行、建功立業。

[作者分別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主任、教授,科研部博士、一級調研員]

[責任編輯:趙光菊]
標簽: 著力點   新時代   群眾   工作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