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持續發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條件”,體現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空間大,“穩”可預期,“進”有動能。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大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經濟展現強大的抗壓能力、承受能力和經濟韌性,以高增長率引領世界經濟復蘇,成為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
經濟韌性是指內外部環境變化時,國家及時靈活調整政策,有效防范經濟出現大起大伏,避免硬著陸。面臨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加劇、國內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提升經濟韌性,堅定不移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2021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2022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時強調,雖然受到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巨大壓力,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前途充滿信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經濟韌性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為中國經濟穩中求進提供了思想指引,為進一步激活我國經濟潛力、增強經濟韌性、拓寬回旋空間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中國經濟韌性體現在哪些方面?經濟發展后勁足。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按年平均匯率折算后達到17.7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經濟比重預計超過18%;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12551美元,基本達到高收入國家“門檻”。制造業體系全。2021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8%,其占GDP的比重有所提高;制造業產業鏈門類齊全,制造能力和產業配套能力強勁,制造業占全球比重高于歐美等地區。出口能力強。2021年我國進出口規模連續跨過5萬億、6萬億美元兩大臺階,出口結構不斷優化,不再主要依靠出口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民營經濟貢獻足。民營經濟作為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貢獻了超過五成的稅收,在外貿出口方面的比重不斷提高,擔負起我國出口總額“半壁江山”。就業形勢總體穩。2021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韌性為何如此強大?根本在于黨的堅強領導。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一切事業的核心力量,只有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才能始終為經濟發展領航掌舵、把脈定向,調動各方形成合力,戰勝一切困難挑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加強對經濟工作的戰略謀劃和統一領導,完善黨領導經濟工作體制機制,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我國經濟韌性更足、效率更高、可持續性更強。
得利于我國發展巨大的內需基礎。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腹地和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人群,以及1.7億多接受過高等教育或專業技能訓練的人才稟賦,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這些良好的發展基礎和內需潛力,完全能夠支撐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以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受益于改革開放強勁動力。聚焦解放思想、發展生產力、增強改革系統性協同性、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走深走實,實現了“引進來”和“走出去”統籌兼顧、更好結合,我國改革紅利不斷釋放、市場活力充分激發,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開放格局有效構建,強化了我國經濟韌性的重要支撐,優化了經濟韌性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