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形成和拓展,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破除了“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價值和意義。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人類現代化史上的偉大創造,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形成和拓展,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破除了“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都具有重大價值和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新貢獻。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論述,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特質和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特質
對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形成過程中所體現的特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和把握。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的考察表明:對于后發國家而言,一個積極有為、堅強有力的執政黨是實現經濟趕超的關鍵。這同樣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形成和拓展的關鍵。在現代化進程中,執政黨的重要作用是領導人民構建后發國家所不具備但卻是實現經濟趕超所必備的基礎和條件,包括基礎設施、法律制度、產業政策、教育培訓等。中國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探索的過程中,內外部約束條件一直處于動態變化中。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面對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我國科學制訂、不斷完善短、中期現代化目標,堅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長期目標不動搖,充分發掘潛力、抓住機遇,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這個過程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遠見卓識和堅強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彰顯了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和勇于自我革命的鮮明品格。回顧中國現代化的探索和實踐可以發現,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再到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如果沒有具有堅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就無法在復雜、艱苦、多變的環境中實現社會凝聚和社會動員,也很難始終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更無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世界歷史上,只有像中國共產黨這樣經過歷史和人民選擇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才能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因此,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得以形成和拓展的根本保證。
堅持獨立自主。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把“堅持獨立自主”作為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之一。堅持獨立自主,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一個顯著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歷史充分證明,在西方發達國家先行構建和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體系中,后發國家要實現現代化絕非易事。一些后發國家付出喪失獨立性的代價謀求依附性發展,結果卻陷入各種發展“陷阱”。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黨領導人民堅持獨立自主、團結奮斗的結果,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實際。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進一步明確了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促進世界經濟繁榮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堅持并聯式疊加發展。盡管現代化不只是工業化和經濟發展,但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無疑是現代化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和基礎支撐。從世界范圍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后發國家,通過工業化驅動現代化都是必然的路徑選擇。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第一個五年計劃的156項重點工程,到改革開放以來推進新型工業化,工業化始終是我國現代化的主要基礎和動力。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這是對現代化理論的一個重大創新,表明我們黨對現代化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認識愈益清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要后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并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并聯式疊加發展的現代化思想和實踐,帶來了我國生產力大發展。1952年,我國GDP僅為679.1億元,人均GDP僅為119元;2021年我國GDP突破110萬億元,人均GDP突破1.2萬美元。改革開放以來,在1978年到2020年的42年里,我國GDP年均增速達到9.2%。一個在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基礎上起步的發展中國家,在如此短的時間里實現如此持續穩定的快速發展,無疑是世界現代化史上的一個奇跡。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形成和拓展,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
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證明:現代化道路并沒有固定模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適履。發展中國家要堅定自己的現代化目標,結合本國國情積極探索自己的現代化道路。落后的發展現狀與發展愿景之間的巨大差距,只應作為推進國家現代化的強烈意愿和動力源泉,絕不應成為放棄獨立自主的理由。發展中國家將強烈的現代化意愿轉化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效果,需要有一個堅強有力、能夠始終代表人民利益的執政黨。在這樣的執政黨領導下,才能在長期趕超過程中始終凝聚人民共識、代表人民利益,鍥而不舍地追求現代化目標。
科學回答了社會主義國家如何實現現代化的重大命題。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目的不同,現代化的特征和背后的邏輯也存在很大差異。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服從于資本邏輯,緩解資本積累矛盾、滿足資本增殖訴求是根本性和決定性的力量。與之根本不同,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導向,以造福人民為目的,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為了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我們創造性地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充分發揮資本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又防止資本野蠻生長、違背社會主義生產目的。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為了增進人民福祉、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們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科學回答了社會主義國家如何實現現代化的重大命題。
推動人類進步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使中國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展望未來,我國將在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將使人類現代化的總人口規模增加十多億。十多億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這無疑是對人類進步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中國式現代化是開放的現代化,是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和人類社會進步方向的現代化。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重要力量。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中國始終積極承擔責任,為世界經濟穩定發展貢獻力量。無論是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還是當人類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時,中國都充分發揮了壓艙石、穩定器、增長引擎的重要作用,為世界經濟繁榮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全球發展倡議的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倡導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承諾和行動,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動擔當和博大胸懷。
(作者分別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