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理論 > 正文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與方向

當前,我們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期,我們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昂首闊步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我國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產業鏈韌性得到提升,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為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如何判斷中國經濟走向,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

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韌性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一重大事件,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我們取得了疫情控制和經濟增長的雙豐收。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了8.1%,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經濟總量達到了114.4萬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后達到了17.7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經濟的比重超過了1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976元,達到了12551美元,已經成為中等收入偏上國家。2021年年末,外匯儲備余額32502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

進入2022年,從環比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由去年12月下降0.3%轉為上漲0.4%。從同比看,CPI上漲0.9%,漲幅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據測算,在1月份0.9%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5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0.4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在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并沒有得到實質性解決的情況下,我國經濟在年初仍然取得不錯的成績,CPI的上漲表現的是經濟活力持續得到恢復。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2021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2021年全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個百分點。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就業問題的良好解決,不僅可以極大地對沖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也能極大地提高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穩定性,從而使經濟社會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上述成績的取得,充分說明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強勁的持續性。這一韌性和持續性的來源除了我國有巨大的人口優勢和就業問題的解決之外,更重要的是受益于我國較為完備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工業品出口持續較快增長。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比上年增長17.7%。所以,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我國經濟由大到強的過程中,經濟全球化發展是一個重要的契機,也是我國經濟更好發展的廣闊舞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中國經濟的韌性成為實現高質量增長的基礎和前提,在世界經濟狀況復雜多變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的韌性成為突破各種障礙和阻力的力量來源,從而給中國經濟提供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條件

從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世界各國經濟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嚴重打擊。2020年,我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世界第一,達到8.1%。這一成績的取得,是我國扎實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結果。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測算,2021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為27864億元,比上年增長14.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4%;R&D經費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達到2.44%,比上年提高0.03個百分點。其中,基礎研究經費為1696億元,增長15.6%,增速比全社會R&D經費快1.4個百分點;占R&D經費比重為6.09%,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所以,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已經具備了基礎條件:科研經費的大規模投入,使得我們具備了實現經濟質量變革的基礎條件;高科技手段的持續引入,使得我們具備了實現經濟效率變革的基礎條件;錨定科技前沿,努力補短板的一系列重大舉措,使得我們具備了實現經濟動力變革的基礎條件。

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當前,我國的產業體系更加完整,無論是生產組織方式,還是技術水平,都不斷網絡化和智能化,企業的創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響力、核心競爭力、產品和服務質量都在不斷提升。伴隨著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我國的供給體系和供給結構也不斷變革和升級,這種供給變革又不斷催生新的需求,從而形成供給與需求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同時,科技進步的貢獻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使得提高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環境效率不斷改善,為高質量增長提供了扎實的技術基礎。高質量發展的成果最終要體現在分配上,這就要求實現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從而不斷向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方向邁進。在實現生產循環的暢通層面上,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循環暢通,以及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和空間布局比較合理,我們都實現了經濟發展比較平穩,沒有出現明顯的大起大落。這一系列的成果說明,我們的高質量發展已經切實地從改革開放前的“有沒有”到改革開放后的“夠不夠”,到新時代以來正在穩定地向“好不好”進行轉變。

高質量發展要求有高質量的制度設計。當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不斷完善、定型、提升,必將為實現經濟社會全方位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

立足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

黨中央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不能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必須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當前,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國未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頂層設計。

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既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又要防止兩極分化”,“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要穩步朝著這個目標邁進”。

高質量發展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不斷改善供給結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要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加快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要聚焦主導產業,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要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走出一條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鏈深度融合的路子。

高質量發展要做到全國一盤棋,各領域協同并進。高質量發展不是一地一時的事情,而是整體性的增強,是“補短板”和“強長板”的互動統一,是辯證法在高質量發展中的運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抓住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機遇,立足省情實際、揚長避短,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善于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不動搖、不松勁、不開口子。因此,面向未來的高質量發展不能是單兵突進,而是整體推進,全面發展。

推動高質量發展,就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牢牢把握工作主線,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牢牢把握基本路徑,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牢牢把握著力點,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牢牢把握制度保障,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要把高質量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構建不僅僅是實現實體經濟的強大,而是要將實體經濟和整個經濟體系有機結合,在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實現我國經濟體系的高級化、現代化。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圍繞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社會主要矛盾,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創造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發展新道路。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

[責任編輯:潘旺旺]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