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國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平臺作用,對照“三個明顯成效”要求,積極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助力央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截至2021年底,中國國新已累計向央企投入資金超過7000億元,資產總額達到6700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223億元、歸母凈利潤151億元,三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0.7%、45.8%、110.8%,實現了創歷史記錄的新跨越。
積極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中國國新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通過多元化資本運作支持國資央企深化改革,在推動國有資本加快流動中促進布局優化、結構調整。一是積極助力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累計出資907億元參與重點行業領域的重組整合,如參與組建國家管網集團、中國電器裝備集團,支持鞍鋼重組本鋼等。二是推動存量國有資本優化結構盤活流轉。與多家央企合作設立“兩非兩資”業務平臺,積極助力央企清理退出不具備優勢的非主營業務和低效無效資產。設立債轉股基金,參與有關央企市場化債轉股,支持企業降杠桿、減負債。開展專業化股權運作,協助央企上市公司加強市值管理,盤活存量上市國有資本;設立專注央企投資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新格局基金,助力盤活REITs類資產。三是開展境外投資支持央企“走出去”。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支持央企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獲取緊缺資源、引進“卡脖子”技術、提升國際競爭力,累計投資央企境外項目92個、金額1872億元,涉及2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全面助推國資央企科技創新產業升級
中國國新圍繞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關鍵技術“卡脖子”環節,瞄準產業鏈供應鏈薄弱環節補短板,領投孵化“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填空白,促進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同時大力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通過基金投資等方式廣泛涉足先進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信息技術等領域,投資了包括中芯國際、孚能科技、寒武紀等一批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冠軍企業。截至2021年底,中國國新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累計投資項目227個、金額2764億元,實現9個子領域全覆蓋;所投項目已上市22家,包括科創板13家。
推動國資央企重點改革領域取得積極進展
中國國新圍繞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構建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任務,積極助力有關國資央企推動重點領域改革。一是加強“兩股”事務管理,助力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累計向8戶中央企業集團總部和25戶中央企業所屬企業派出董監高36人次,參與資產重組、企業并購、貸款擔保、關聯交易等重大事項決策,發揮“關鍵少數”作用,當好“積極股東”。二是加強專職外部董事服務保障,助力央企董事會建設。在國資委的部署指導下,先后服務保障82位專職外部董事在85戶中央企業高效履職,積極為國資央企深化董事會建設貢獻力量。三是積極穩妥推動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發揮運營公司專業優勢,通過直接投資、基金投資等方式直接參與或引導帶動社會資本支持央企混改,領投一批重大混改項目,樹立了國企改革混改引戰的風向標。截至2021年底,撬動各類資本超過2400億元,累計投資項目246個,金額4542億元。
積極服務國企改革專項工程
圍繞國企改革三大專項工程,中國國新先后發起設立雙百基金、國改科技基金、綜合改革試驗基金群,總規模達到1400億元,對接支持459家“雙百企業”和209家“科改示范企業”。截至2021年底,系列基金推動所投企業完成綜合性改革事項300余項,支持“雙百企業”“科改示范企業”大膽開展科技創新激勵,所投企業中有13家屬于細分領域領先企業,其中4家進入行業全球前十或全國第一,9家進入全國前三;很多企業成為各自領域的“科技小巨人”、原創技術策源地。
大力支持央企提質增效和防范風險
圍繞支持央企推動“三去一降一補”、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中國國新面向央企提供多種創新金融服務。通過開展保理、租賃業務,累計向央企投放資金超2600億元,助力壓“兩金”、減負債、防風險。2021年創新提供“綠色保理”“減碳租賃”,積極支持央企能源保供。推廣應用“企票通”平臺,牽頭設立覆蓋67家央企的商票互認聯盟,共同構建央企信用合作平臺,助力央企產業鏈清欠,累計為央企開票2752張、金額183億元。設立運營央企信用保障基金,建立央企債券風險應急機制,前瞻預防流動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