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與貿易密不可分,“大航海”時代造就了全球化的市場,國際經貿往來實現了航運業的繁榮。在全球經濟增速減緩、逆全球化趨勢抬頭,疊加新冠疫情的沖擊下,全球航運業正經歷著深刻變革。如何保障并推動貿易繁榮,如何重塑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如何實現綠色智能發展,中國航運業正通過技術革新、模式創新,以國際視野、開放姿態、全球布局駛向“深藍”。
2016年2月18日,原中遠集團和原中海集團合并重組,打造中國航運“旗艦”——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簡稱“中遠海運”)。6年來,中遠海運聚焦核心主業、實施全球化布局、健全市場化運營機制、推動數字化轉型的歷程,正是中國航運業為服務全球經貿,乘風破浪、披荊斬棘的縮影。
哪里有問題 哪里就有潛力
“航運市場布滿荊棘與玫瑰”,用來形容投入大、風險高、周期性強的國際航運業十分貼切。中遠海運自成立之時起,就將走出跌宕起伏的市場周期律為目標之一。
穩,這是國際航運業所期望的,更是全球經貿繁榮發展所需要的。然而,新冠疫情的暴發,使得航運業市場格局、供需平衡、運營模式等均發生深刻變化。對于中遠海運來說,“保穩保暢”不僅關乎國內企業復工復產,也是為全球貿易“輸血”賦能。
當新冠疫情波及全球港口,“一艙難求”“一箱難求”成為困擾全球航運市場的“致命傷”,中國乃至東南亞國家出口遭遇出貨難題,歐美港口深陷滯港“泥沼”……
盡管越洋的航路布滿荊棘,但總有一條“航道”能夠通往目的地。中遠海運作為全球最大的綜合航運企業,為維護全球航運物流鏈暢通尋找新路徑。在全球航運網絡頻現“堵點”“斷點”時,中遠海運遠赴千里之外調集市場所需的集裝箱,同時,加大集裝箱生產投入,保障運力供應。通過水改鐵、水改陸、“空鐵聯運”,發揮海陸空綜合交通的協同優勢疏堵解困,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暢通。
得益于全球化布局和產業鏈優化,中遠海運構筑起強健的物流網絡。據統計,疫情暴發后,中遠海運1300多艘船舶、投資的58個碼頭和全球航線服務始終沒有中斷。中遠海運承運防疫物資共計集裝箱6751標準箱,非集裝箱貨物15萬噸,為迅速控制疫情做出最大努力。為保障我國外貿進出口運輸,中遠海運最大限度增加運力投入,跨太平洋航線周運力同比提高26%,歐洲航線周運力同比提高6%,在主干航線推出30班中小直客專班專列,解決中小客戶燃眉之急。
“新冠疫情的沖擊,讓我們看到了產業鏈、供應鏈、物流鏈的脆弱性,維護國際物流暢通、維系全球供應鏈體系健康已成為全球共同的目標。”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萬敏表示,“我們更需要順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尋求構建更加可靠的物流供應鏈服務網絡,協同保障全球經濟平穩運行的方案。”
疫情之下,航運新周期正在醞釀,問題在哪里,潛力就在哪里。“我們到了決定未來發展方向的十字路口,要應對全球經貿變局,航運需要從短期的不確定中分析長期趨勢。這一趨勢將取決于三種關系的變化:貿易格局中全球化與區域化之變;數字轉型中內部驅動與外部驅動之變;綠色環保中局部改善與深度創新之變。”萬敏說。
產業的厚度 布局的廣度
航運經濟具有規模經濟特點,一定規模的市場占有率是企業占據市場優勢的重要標志。
2016年,中遠海運重組當年即完成了集裝箱、港口、油輪、干散貨、物流、航運金融、裝備制造等七大核心業務的專業化重組以及海外網絡的重組整合。
通過改革重組,中遠海運不斷鞏固行業領軍地位,成為全球最大綜合航運企業,經營船隊綜合運力超過1.1億載重噸,總運力較重組前增長35%。其中,集裝箱運力增長78%,成功進入全球第一梯隊,成為全球最大碼頭運營商,集裝箱碼頭年吞吐量達1.3億標準箱。
重組而來的中遠海運,優勢并不只在于規模之“大”。
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航運競爭形勢,中遠海運圍繞產業鏈關鍵領域,實施前瞻性戰略并購,增強主業核心競爭力,將產業布局走向縱深。
2018年8月,中遠海運收購香港“東方海外國際”,集裝箱運輸業務躋身全球第一梯隊,全球業務協同、航線網絡覆蓋和整體競爭能力等顯著增強。2019年,中遠海運又成功收購新加坡集裝箱制造企業“勝獅貨柜”,成為全球第二大集裝箱制造商。這不僅實現了其集裝箱制造產業的擴充升級,更重要的是提供了穩定安全的“箱源”,疫情之下為解“缺箱之困”助力。
產業鏈的“厚度”為中遠海運鍛造了更強的抗風險能力,而全球化布局,則讓中遠海運真正以國際視野、開放姿態駛向“深藍”。
2016年4月8日,中遠海運收購比雷埃夫斯港67%股權,2016年8月10日,中遠海運正式全面接管比雷埃夫斯港(簡稱“比港”)。至今,中遠海運已在當地直接創造就業崗位3000多個,累計為當地帶來直接社會貢獻超過14億歐元。目前,比港集裝箱年吞吐能力達720萬標準箱,年吞吐量世界排名從2010年第93位提升至2021年第26位。
實現全球化經營的跨越,不僅延展了中遠海運的國際運營“版圖”,更提升了當地港口的樞紐輻射能力。近年來,以比港為起點的中歐陸海快線快速發展,成為輻射中東歐9個國家、共7100萬人口的中歐貿易第三條大通道。
全要素集聚 面向新變革
運用信息化技術提高運營透明度和效率是行業共同努力的方向,疫情進一步加速了航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中遠海運在引領數字化變革中不斷探索前進,走在行業創新的前沿。
中遠海運推進區塊鏈技術在航運業應用,牽頭打造了行業第一個區塊鏈聯盟“全球航運商業網絡(GSBN)”。目前,GSBN平臺已經推出了“無紙化放貨”應用,將進口貨物單證手續辦理完成時間從24至48個小時縮短到4個小時以內。
中遠海運還上線了可視化航運電商平臺Syncon Hub,通過集裝箱管理系統、內貿電商平臺、船視寶、船貨易等,推進航運數字化場景落地,“虛擬”與“現實”精準一致,提高了物流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
中遠海運以航運要素集聚為基礎,縱向挖掘線上產品深度,橫向拓展全球市場覆蓋范圍,借助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構建起產業鏈生態圈。
萬敏介紹,中遠海運通過重塑產業版圖,確立了以航運、港口、物流為三大核心主業,航運金融、裝備制造、增值服務、數字化創新為輔的“3+4”產業集群新格局,將增強全產業鏈經營優勢。
在中遠海運向著全球化運營乘風破浪前行的同時,從制造端、運營端、信息端、金融端實現全要素集聚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也在國際航運市場邁上新臺階。2021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從“基本建成”邁向“全面建成”,航運交易、航運金融保險、海事仲裁、航運和法律信息服務等現代航運服務體系不斷健全,航運“軟實力”顯著提升,將面向行業新變革探索前行。
萬敏認為,中國航運業的發展得益于國內產業發展和區域發展優勢,未來中遠海運將在此基礎上順應綠色、低碳、智能航運業發展新趨勢,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持續推進集團高質量全球化發展,深入推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助力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為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