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人民智庫> 正文

新發展階段的向海經濟:內涵、意義與高質量發展之路

——基于10478份樣本的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2020年5月15日—2020年5月31日。

調查方式:通過互聯網和微信公眾平臺渠道發布網絡問卷進行調查。

樣本構成:此次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0478份。男性受訪者占63.13%,女性受訪者占36.87%。樣本年齡覆蓋全部人口,20歲及以下占6.61%,21-30歲占41.83%,31-40歲占43.41%,41-50歲占7.43%,50歲以上占0.72%。受訪者中,日常居住地為直轄市的占21.73%,省會城市占37.25%,地級市占22.62%,縣級市占12.29%,鄉鎮村占6.11%;東部地區受訪者占68.68%,中部地區占23.22%,西部地區占7.46%,港澳臺地區占0.45%,其他占0.19%。涉海行業的受訪者占44.05%,非涉海行業的受訪者占55.95%。

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首次提出要“打造好向海經濟”。“向海經濟”是一個全新的戰略概念,意味著向海要資源、要財富、要發展。打造好向海經濟就是要將發展步伐從沿海區域邁向更深更遠的海洋,發展“陸海統籌”“由陸及海”的開放型經濟,實現陸海經濟整體聯動升級。自“向海經濟”提出以來,沿海地區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釋放“海”的潛力,逐步形成了以通道為紐帶、以港口為支點、以經濟區建設為支撐、以海洋經濟為主導的向海發展空間布局,加快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也是向海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國經濟增速雖下降,但經濟發展展現出巨大韌性,應對疫情催生并推動了許多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向海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增長點,在推動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展陸海經濟縱深、推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強化民生保障等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向海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如政策支撐體系、協調溝通機制、科技和人才支持體系、陸海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

在后疫情時期,面對經濟發展新形勢,對于“向海經濟”這個新概念,應如何理解和把握?發展“向海經濟”應做好哪些工作、應對哪些挑戰?未來需要從哪些方面進行研究和拓展,從而實現“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了弄清這些問題,廣西財經學院廣西向海經濟研究院委托人民智庫于2020年5月15日至5月31日面向全國組織實施了大規模的問卷調查。通過互聯網發布、微信公眾平臺推送,共回收有效問卷10478份。

向海經濟調查主要發現

由陸及海、以海帶陸、強陸促海、陸海統籌的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最能精準描述向海經濟的深刻內涵

向海經濟自提出以來便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討論,但未形成明確的定義。公眾對向海經濟了解程度如何,對于向海經濟的內涵如何看待?調查顯示,75.22%的受訪者表示非常熟悉或比較熟悉“向海經濟”,21.22%的受訪者聽說過但不是很熟悉,從未聽說過“向海經濟”的受訪者僅占3.56%。其中,東部地區的受訪者對向海經濟的熟悉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區的受訪者,沿海地區的受訪者對“向海經濟”的熟悉程度高于非沿海地區的受訪者,60.42%的涉海行業受訪者表示非常熟悉“向海經濟”,83.13%的非涉海行業受訪者表示聽說過“向海經濟”,但不是很熟悉。可見,向海經濟在東部、沿海地區的認知度較高,涉海行業人員對向海經濟的熟悉度高,未來需注重提升中西部地區以及普通公眾對向海經濟的認知度。

5

對于“向海經濟”的具體內涵,77.67%受訪者認為向海經濟“實現由陸及海、以海帶陸、強陸促海、陸海統籌的開放型經濟發展”,其次是“推動經濟發展由內陸、江河、空間立體向海洋延伸”(75.16%)。有學者指出,“向海經濟是沿海地區面向海洋要資源,科學統籌海陸生產要素,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優化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向海經濟強調海洋的基礎地位及面向海洋發展的主動性,體現了突破資源約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向海經濟不屬于某種單一的部門經濟或行業經濟,而是在多個部門、多種行業整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經濟活動覆蓋了國民經濟的三大產業。因此,向海經濟具有向海主動、綜合發展、高度開放等一系列特征。公眾對向海經濟的特點最直觀的感受是“向海發展的主動性”(56.06%),其次是“生態環保性”(53.40%)、“發展綜合性”(48.95%)、“更具政策引領性”(47.41%)。此外,80.70%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或比較關注向海經濟相關扶持政策。

向海經濟包含但又高于海洋經濟,既是對以往海洋經濟政策、理論、原理、觀點等的集成,也是深化改革開放、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是“新發展理念”“海洋強國”“一帶一路”等系列思想的匯集。

發展向海經濟,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需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為遵循

新發展理念是發展向海經濟的指揮棒,發展向海經濟從根本上要落實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以“創新”理念為向海經濟發展提供發展新動力;以“協調”理念拓展向海經濟發展空間,實現陸海協調、內外聯動;以“綠色”發展實現向海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開放”理念指導向海經濟合作共贏,實現全面對外開放;以“共享”理念推動向海經濟的發展成果惠及城鄉社會公眾。發展向海經濟應從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創新能力等方面入手,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調查顯示,92.90%的受訪者對“向海經濟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這一說法持贊同態度;82.25%的受訪者認為“發展向海經濟是推動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舉措”,80.80%的受訪者認同“發展向海經濟是緩解發展資源和環境壓力的重要手段”。可見,發展向海經濟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向海經濟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有利于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在后疫情時代,無論是穩住就業民生、實現鄉村振興,還是防范化解風險,都需要經濟增長支撐。為滿足國內需求,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需要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調查顯示,83.50%的受訪者認為“發展向海經濟有利于支撐和引領經濟增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81.94%的受訪者認為“向海經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經濟形態”。向海經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一環,向海經濟體系包括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等內容。發展向海經濟有利于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向海經濟在有效銜接陸海開放通道,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發展向海經濟是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抓手。向海經濟是一種新的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基于“一帶一路”倡議與海洋強國戰略背景提出,是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進一步拓展與延伸。沿海地區要抓住“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通過發展向海經濟,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海洋經濟合作。同時,發展向海經濟在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指出,“完善北部灣港口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港口群,加快培育現代海洋產業,積極發展向海經濟”。調查顯示,對于“向海經濟有效銜接陸域開放通道與海上開放通道,符合‘一帶一路’倡議建設要求,有助于加快推動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這一說法,93.63%的受訪者持贊同態度。從公眾對向海經濟戰略考量的主觀評價來看,43.66%的受訪者認為“發展向海經濟有效銜接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實現陸海經濟互聯互通”,40.55%的受訪者認為“向海經濟在新資源、新技術、新業態開發方面謀求全球合作”,40.12%的受訪者認為“向海經濟打造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40.05%的受訪者認為“向海經濟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向海經濟是陸域經濟實現向海延伸、產業融合的重要載體。隨著經濟發展,沿海發達地區的陸域空間和可用資源越來越稀缺,經濟活動向海洋轉移的趨勢進一步增強,海洋空間資源的優勢將逐步得到發揮。向海經濟成為緩解陸域經濟資源稀缺和環境承載壓力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刺激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向海經濟是海洋經濟、沿海經濟帶經濟、通道經濟和新興產業經濟相互融合的獨特形態,有效實現陸海協調聯動。例如,廣西在發展向海經濟的過程中,發展通道經濟,整合港口資源,加強與西南、中南、西北地區合作,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探索內陸地區在北部灣建立城市“飛地園區”和臨港產業園區,實現提質增效。調查顯示,在公眾眼中,發展向海經濟對陸域經濟產生一定作用,超五成的受訪者認為“發展向海經濟將擴大市場資源的可能性邊界”,50.35%的受訪者認為“向海經濟為對外貿易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48.87%的受訪者認為“向海經濟成為內陸通海的主要驅動因素”,47.14%的受訪者認為“發展向海經濟將緩解陸域資源趨緊的壓力”,實現陸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發展向海經濟是實現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依托,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經之路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海洋經濟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正式把建設海洋強國作為國家發展戰略。黨的十九大要求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我國海洋強國建設拓展了思路。這些都為向海經濟營造了全新發展環境。向海經濟以海洋經濟為基礎,是海洋經濟的延伸和拓展。向海經濟體現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時代訴求,是中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經之路。調查顯示,對于“發展向海經濟是維護和爭取國家海洋權益的重要支撐,是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路徑,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方向”這種說法,92.95%的受訪者持贊同態度。具體來看,44.71%的受訪者認為“向海經濟加強對海洋資源的開發,成為‘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44.18%的受訪者認為“向海經濟培育壯大海洋新產業、新業態,促進海洋經濟的轉型升級”。

向海經濟的經濟、社會、民生等綜合效應明顯,對于階段性發展任務、發展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不僅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因此,發展向海經濟需要將經濟轉型發展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使人民在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邁進。發展向海經濟給當地居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調查顯示,公眾普遍認為發展向海經濟增強了開放發展理念,提升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態文明水平。具體來看,發展向海經濟有利于培育城鄉居民的向海意識,包括開放包容、勇于創新等。43.41%的受訪者認為當地居民的“海洋意識增強”,42.13%的受訪者認為居民的“開放發展的理念更強”,39.93%的受訪者認為發展向海經濟后居民的“創新創業動力更足”。發展向海經濟對地區經濟發展有輻射帶動作用,41.81%的受訪者認為發展向海經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40.18%的受訪者認為發展向海經濟有利于“收入水平提高”;向海經濟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導,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保障,44.30%的受訪者認為發展向海經濟的地區“海洋生態環境改善”,39.40%的受訪者認為發展向海經濟“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顯著加大。面對新的經濟發展形勢和挑戰,向海經濟要如何做到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增進民生福祉?調查結果顯示,公眾認為“通過向海經濟交通基礎設施布局,輻射帶動縣域、鄉鎮村發展”(51.71%)是向海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良方”;其次,向海經濟應注重“促進生態養殖、加工及休閑農業等農村三產融合發展”(49.90%)、“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形成新型城鎮化格局”(48.12%)、“帶動貧困戶創業就業,增強脫貧致富內生動力”(46.82%)。此外,還有受訪者表示“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漁民增收”(39.17%)、“升級物流系統,推進物流到鄉鎮村工程”(39.07%)、“通過涉海相關技術培訓,培養新農民”(36.22%)等方式也將助力鄉村振興。

向海經濟合理布局需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海洋新業態新模式發育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成為當前發展向海經濟的關鍵制約

近年來,沿海地區憑借各自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創新能力和制度安排等各項優勢,已初步形成向海經濟發展新形態。由于區域的異質性,區域布局向海經濟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調查結果顯示,47.97%的受訪者認為向海經濟的區域布局應綜合考慮“國家戰略和重大項目布局要求”,45.40%的受訪者認為應當考慮“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撐能力”,44.08%的受訪者認為需要考慮“海陸交通條件”,“科技創新水平”(42.78%)、“區域協調聯動情況”(41.96%)、“人才支持”(40.52%)、“當地群眾的需求”(40.47%)也是公眾認為應該重點考慮的因素。

除前述提到的“向海經濟布局要素”等客觀因素外,是否還存在著制約向海經濟更好發揮作用的現實因素?調查中我們設置了如下問題請受訪者回答:您認為當前“向海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短板?在受訪者看來,“海洋新業態新模式發育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46.14%)、“內陸和沿海地區的協調互動與開放發展程度不強”(45.56%)、“涉海企業‘走出去’風險防范管理能力不強”(43.22%)、“專業技術人才缺乏”(37.33%)是當前向海經濟發展中四個主要的制約因素;其次是“干部群眾海洋發展意識不強”(36.47%)、“開發破壞海洋生態環境”(36.30%)等方面,“涉海科技支撐力較弱”(35.31%)、“基礎設施支撐不夠”(33.44%)、“金融支持難以滿足需要”(32.82%)、“港航事業發展滯后”(31.63%)等方面也一定程度制約了向海經濟發展。由此可以看出,當前,海洋新業態新模式發育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成為發展向海經濟的最大制約。

公眾對向海經濟未來發展普遍充滿信心,對向海經濟相關理論與實踐問題的系統深入研究充滿期待

近年來,我國向海經濟發展成效顯著,海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海洋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強勢發展,海洋服務業比重持續提高,海陸資源的優化配置效率提升,海陸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協調推進,對外開放交流合作水平穩步提升,向海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調查顯示,98.9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對向海經濟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高質量發展是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調查結果顯示,“加強對向海經濟相關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51.44%)、“打造發展向海經濟高素質的干部隊伍”(45.38%)、“以綠色生態為引領”(44.64%)、“培養相關專業人才”(43.54%)、“以科技創新為驅動”(42.77%)、“以陸海協調為導向”(41.42%)是受訪者認為最能助推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六大因素。

6

新時代背景賦予了向海經濟新的內容,相關理論和研究成果有待隨之完善。基于對向海經濟發展相關文獻資料的回顧,學界多從向海經濟的概念內涵、影響因素、發展機制與對策建議等方面進行研究,而在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向海經濟發展的地方實踐經驗等方面缺乏深入的探討,科學規范化的理論方法體系、評價指標體系也有待完善。調查顯示,公眾普遍認為未來需要“加強對向海經濟相關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具體來看,公眾對向海經濟的未來學術研究方向的期待體現如下:受訪者對“地方基層發展向海經濟實踐的經驗和啟示意義”(59.48%)關注度最高,其次是“如何以向海經濟助力海洋生態文明建設”(57.30%)、“向海經濟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貢獻率”(52.68%)、“如何構建和完善向海經濟治理體系”(52.15%)、“新時代向海經濟的社會民生效應”(51.24%),近五成的受訪者關注“向海經濟發展質量評價體系”(48.42%)、“向海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之路”(48.34%)。

發展向海經濟的對策建議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加快發展向海經濟,全力推動海洋強區建設勢在必行。“十四五”時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更是大力發展向海經濟的戰略機遇期,面對各種發展的矛盾、制約因素,如何順應時代、響應民意,實現向海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科學規劃、全面布局。

在發展理念上,堅持綠色、開放、共享,增強海洋意識。在問及“發展向海經濟應進一步完善哪些方面”時,公眾眼中排在首位的是“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持保護與開發并舉”(39.47%),在1458份公眾意見建議中,有189位的受訪者提到了保護海洋環境,可見綠色發展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成為發展向海經濟的必要前提。其次是“構建海洋合作共治體系,堅持共商共建共享”(38.24%),面向海洋意味著面向更多的合作空間和發展機遇,開放共享的理念能夠將向海經濟置于對外開放大局之中,高瞻遠矚實現共贏。再次是“弘揚海洋文化,強化干部群眾的海洋意識”(38.18%),長期以來,我國的發展以陸域經濟為主,要將發展向海轉移必然要理念先行,增強海洋意識。

在發展要素上,發揮科技和人才的雙輪驅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向海經濟的發展要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一手抓科技創新,一手抓人才。公眾認為發展向海經濟一方面要“加大海洋科技研發投入和成果轉化力度”(37.87%),優化海洋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資源配置,構筑海洋科技創新高地,促進向海經濟質量齊增。另一方面要“提升向海經濟的人才科技支撐”(34.07%),公眾意見建議中有149位提到了“人才”。人才是創新的根本驅動力,發展向海經濟需要支撐現代海洋服務業的專業人才、帶動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的創新人才、提升傳統海洋經濟的高端人才、推動外向型海洋經濟發展的國際化人才等。

在發展環境上,重視平臺建設、完善服務體系。公眾認為發展向海經濟要關注平臺建設,完善相關服務體系,“加強國際開放互動、合作交流”(32.81%)、“完善海洋政策法規體系”(32.60%)、“促進向海經濟發展的區域合作”(32.40%)、“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向海經濟活力”(32.04%)、“建設海洋信息公共服務平臺”(31.39%)。積極推動搭建或整合各類平臺,切實解決好影響向海經濟有序發展的機制不暢、需求不暢、信息不暢、對接不暢、融資不暢、保障不暢等難題,優化營商環境,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充分發揮助推器、加速器、放大器作用,助力向海經濟順暢發展。

在發展布局上,全面均衡、協調發展。發展向海經濟是由陸及海、以海帶陸、強陸促海、陸海統籌的開放型經濟,要統籌陸海關系,離不開陸海內外聯動布局,既要重視海洋,“強化海洋基礎設施保障”(31.28%)、“優化向海經濟發展空間布局”(31.25%)、“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31.12%),還要重視陸地經濟建設,“推進海陸一體化建設”(30.93%)、“推進自由貿易區(港)建設”(30.65%)等,整體布局、統籌協調發展。

在發展保障上,以市場為導向,強化金融扶持。向海經濟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市場力量。向海經濟作為一種經濟形態,需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公眾認為發展向海經濟要“創新海洋市場體系”(29.11%)、“加強財政金融扶持”(28.20%)等。要讓市場力量充分發揮作用,需打破對市場的種種限制,改革束縛市場發展的體制機制,讓各種生產要素的活力在市場規律的指揮下充分迸發,實現向海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7

責編:程靜靜/美編:石 玉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羅婷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