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理響中國 > 正文

綠色辦奧為世界貢獻中國方案

精準起跳,靈活舒展,穩穩落地!2月16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決賽在張家口云頂滑雪公園舉行,中國選手齊廣璞奪得冠軍。這位身經百戰的冬奧“四朝元老”,終于圓了奧運金牌夢。

云頂滑雪公園承擔著自由式滑雪和單板滑雪等比賽,是本屆冬奧會產生金牌數量最多的場館。公園雪道面積大、需要的雪量多,為滿足造雪用水,公園先后建設了蓄水池和雪融水收集池,實現對賽區內自然降水的有效收集和循環利用。同時采用符合最高環保標準、更高效節水的智能化造雪系統,造雪每立方米可節水20%左右。

“綠色辦奧”,是中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北京冬奧會是第一屆從申辦、籌辦、舉辦全過程踐行《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奧運會,也是積極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奧運會。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備及舉辦過程中將“綠色辦奧”理念貫徹始終,堅持生態優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打造一屆綠色、低碳、可持續的冬奧盛會。

從場館設計到基礎設施建設,從能源供應到生活服務,“綠色辦奧”理念貫穿冬奧籌備舉辦全過程

2月8日,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上演。中國選手谷愛凌在萬眾矚目中踏雪飛天,完美發揮,成功奪得金牌。作為決賽場地的首鋼滑雪大跳臺,也給國內外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老舊工業廠房變身現代化冰場,冷卻塔與奧運五環標志交相輝映,冬奧促成了首鋼園區的華麗轉身。首鋼滑雪大跳臺是北京冬奧會首個投入使用的新建競賽場館,和它一樣,本屆冬奧會所有新建場館均采用高標準的綠色設計和施工工藝,在場館建設中堅持“建筑節能、建筑節地、建筑節水、建筑節材,保護環境”,所有新建場館均取得三星綠色建筑設計標識,改造場館也通過改造達到綠色建筑標準。

生態修復工程也是冬奧場館建設的亮點。作為在森林環境中建設的賽區,延慶賽區堅持場館建設和生態修復同步進行,施工團隊采取“工程避讓、工程減緩、工程補償”等方式,將施工表面的原生土全部收集,建設完工后全部原土覆蓋,并根據每棵樹受到的不同影響,“一對一”定制保護方案。歷時六年,延慶賽區動植物保護、生態安全等214萬平方米以及新增的2.3萬平方米生態修復工程全部完成,物種多樣性維持在較高水平。

大巴車排的“尾氣”只有水?賽時這些天,在延慶和張家口賽區,人們不時看到氫燃料客車在路上駛過。這種客車依靠氫燃料電池電堆中的氫氣與氧氣發生電化學反應產生電能驅動,續航里程達630公里,能實現零下30攝氏度低溫啟動。與傳統的化石能源車相比,每行駛100公里,可減少約7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在北京冬奧會籌備期與賽時,3個賽區場館通勤最大限度應用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據統計,本次冬奧會賽事交通服務用車中,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在小客車中占比100%,在全部車輛中占比85.84%,為歷屆冬奧會最高。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使用以上車輛預計將減排約1.1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5萬余畝森林一年的碳匯蓄積量。

在電力能源供應方面,北京、延慶、張家口3個賽區的39個場館,全部實現了城市綠色電網全覆蓋,賽期將全部使用由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轉化而來的綠色電能,這是奧運史上首次實現全部場館100%綠色電能供應。

與此同時,北京冬奧組委還積極向全社會推廣可持續理念。在2020年7月2日第8個全國低碳日,“低碳冬奧”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其可以記錄用戶日常生活中綠色出行、垃圾分類、“光盤行動”等低碳行為軌跡,通過碳普惠方式,鼓勵和引導公眾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為低碳冬奧貢獻力量。

從理念到行動,從場館設計、基礎設施到能源供應、生活服務,中國“綠色辦奧”的努力,折射出自身綠色發展成就,受到國際社會高度稱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近日表示,北京冬奧組委采取了多項舉措,降低碳排放、保護環境,兌現了北京冬奧會為中國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的承諾。在國際奧委會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小薩馬蘭奇眼中,北京冬奧會將成為“最綠色”的奧運會。

“北京冬奧會的綠色理念,有中國意義也有世界意義。”北京冬奧會可持續性咨詢和建議委員會副主任杜少中說,北京冬奧會向世界展示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大國擔當,也為綠色奧運貢獻了中國樣本和中國智慧。

借助科技創新實現一個個“首次”,低碳環保背后是堅實的技術支撐

2月12日,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決賽上,中國選手高亭宇奪得冠軍,34秒32的成績也打破了該項目的奧運會紀錄。

從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項目開賽至13日,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共舉行了8項賽事,其中7項賽事的奪冠成績打破奧運會紀錄。頻頻刷新的速度,讓觀眾們不禁贊嘆:北京冬奧會為世界運動員打造了一塊“最快的冰”!

“最快的冰”不僅意味著運動員競技水平的提高,背后也有堅實的技術支撐。國家速滑館特別采用全冰面設計,1.2萬平方米的冰面創下了亞洲之最。為了建造這塊獨一無二的冰面,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國家速滑館智慧場館建設和應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項目支持下,“冰絲帶”建設者創新性采用了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系統,使“冰絲帶”成為奧運歷史上首個使用該項技術的速滑館。

“這項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環保的制冰技術,碳排放趨近于零,同時也是最先進的制冰技術,冰面溫差可控制在0.5攝氏度以內。”國家速滑館總工程師李久林介紹,二氧化碳制冷劑是環保性和安全性最佳的自然冷媒,其ODP(破壞臭氧層潛能值)為0,GWP(全球變暖潛能值)為1,并且無異味、不可燃、不助燃,是可持續性最好的冷媒之一。與傳統制冷系統相比,能效提升20%以上。

由于首都體育館同時承辦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兩個項目,兩者對冰層厚度和冰面溫度有不同的嚴格要求,需要根據賽程不斷進行兩塊冰的快速轉換。建設團隊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制冰溫度均勻的特點,結合精準控制系統和線性降溫策略,實現2小時內的快速、高效冰面轉換,大幅降低了資源消耗和碳排放。

在距離張家口賽區約60公里的張北壩上草原,北風勁吹,連綿起伏的山脊上,數不清的白色“大風車”——風力發電機不停轉動。日光照耀下,一排排太陽能光伏發電板熠熠生輝。

張北所在的壩上地區風力和日照資源豐富,為了將張北地區的綠色清潔電能引入北京,我國新建張北±500kv柔性直流電網工程。該工程是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也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工程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均為國際首創,創下12項世界第一。

“要讓綠電供得上、送得出、用得好。”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冬奧辦副主任雷為民介紹,目前,崇禮冬奧核心區已形成500千伏多路通道、220千伏雙環網、110千伏雙鏈式、10千伏“雙環網+雙輻射”電網結構,綜合電網可靠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源源不斷的綠電供應,不僅滿足冬奧場館的照明、運行和交通等用電需求,還可每年向北京等地輸送清潔電量約225億千瓦時。據測算,從2019年6月第一筆綠色電力交易開始,到北京冬殘奧會結束,3個賽區的場館預計共使用4億千瓦時綠電,可以減少燃燒12.8萬噸的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32萬噸。

“自主創新科技為綠色辦奧提供了重要支撐。”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認為,以北京冬奧會為契機,我國不斷加快節能減排相關領域技術研發和推廣,將為今后持續推進“雙碳”戰略積累有益經驗。

有效破解奧運遺產傳承難題,賽后合理規劃利用助力國家冰雪運動可持續發展

回顧往屆奧運會,奧運場館由于體量大、運營維護成本高,賽后如何合理規劃利用成為公認的世界性難題。

公開資料顯示,為舉辦東京奧運會,當地政府投入約1400億日元對6個永久性比賽場館重新整修。但奧運會后,東京水上運動中心等5處場館年度赤字規模或將達到11億日元左右。2012年倫敦奧運會場館賽后也進行了大規模“瘦身”,主場館“倫敦碗”的8萬多個座位縮減了三分之一,游泳中心座位數更是從1.75萬個縮減至2500個。

北京冬奧會是《奧林匹克2020議程》頒布后第一屆從籌辦之初就全面規劃管理奧運遺產的奧運會。北京冬奧組委在籌辦伊始便高度重視遺產工作,超前謀劃賽后傳承問題,將可持續理念貫穿全程。

作為第一個“雙奧城市”,北京積極探索奧運場館“反復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方案,6個2008年北京奧運會遺產成為“雙奧場館”。從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辦冬奧會開、閉幕式,到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直接變身“冰立方”,再到國家體育館和五棵松體育中心變成“冰球館”,多個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場館華麗轉身,實現了奧運場館可持續利用。

“北京2022年冬奧會最大程度使用了2008年的場館遺產。”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介紹,在場館使用的同時,還有土地遺產如北京冬奧村、主媒體中心等,所用土地均為2008年時預留。城市基礎設施方面也實現了大量遺產利用,如地鐵8號線和10號線,以及相應的變配電設施、自來水廠等,都為冬奧會提供切實保障。

春節假期,延慶當地的萬科石京龍滑雪場和八達嶺滑雪場內人聲鼎沸,許多游客趁著假期來到這里,縱情在雪上飛馳。假日7天,兩座滑雪場共接待滑雪游客近1.5萬人次。

位于延慶賽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承擔著冬奧會男子和女子滑降、超級大回轉、大回轉等滑雪項目的比賽。在冬奧會結束后,這片場地依然能夠發揮巨大的功能。據悉,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賽后將被永久保留,進行四季運營。雪季將繼續舉辦高山滑雪賽事,為專業滑雪隊提供訓練場地,并向滑雪技能高級別大眾愛好者開放。非雪季時期作為山地觀光和戶外運動場所,可以進行山地越野跑、自行車、滑索、攀巖等活動。

“我們從一開始就高度重視賽后利用問題,所有新建場館在規劃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賽后利用方式,并制定了場館賽后利用計劃。”北京冬奧組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韓子榮說。

北京冬奧組委發布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報告(2020)》顯示,賽后,國家速滑館將成為國際滑聯卓越中心,常年舉辦各種冰上賽事,廣泛開展群眾冰雪運動;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將繼續作為比賽場地,用于承接和舉辦各類高級別相關賽事,同時兼顧大眾休閑體驗,方便群眾在專業安全保障情況下體驗雪車雪橇項目。而非競賽場館如北京冬奧村,賽后將轉變為人才公寓,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賽后利用的不僅僅是場館。延慶、張家口賽區依托冬奧資源,大力發展特色體育、文化旅游產業,已然初具規模。“場館的賽后利用要融入地區發展,從整體上去謀劃、推進。”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李森表示,將積極推動3個賽區利用場館、冰雪運動資源進行聯動發展,借助京張高鐵、京禮高速等快速交通線,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帶動周邊區域高質量發展,實現冬奧場館的反復利用、綜合利用以及持久利用。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綠色辦奧”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