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截至去年年底,針對央企、各地方國企設定的70%目標任務已順利完成。《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相繼召開地方兩會所明確的2022年重點工作中,共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明確表態,要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
“今年的國企改革勢必會以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為目標,予以深化推進。”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既要進一步鞏固已取得的改革成果,又要重點解決當前仍存的改革痛點、難點、堵點。預計混改、多元化激勵機制建設、職業經理人制度和國企并購重組等內容將成今年改革的重要發力點。
多地將混改、重組
放在重要位置
混改、重組儼然成為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標配”。河北省、遼寧省、江蘇省、廣東省、重慶市等12個省份繼續釋放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信號;上海市、安徽省等16個省份提及“推進國資國企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在部分領域適時組建新的國企集團”以及“推進企業間的戰略性或專業化重組”。
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國企混改與員工持股研究中心負責人朱昌明對記者表示,混改和重組依然是2022年國企改革的重點。事實上,混改主要是通過“混資本”來促進國企“改機制”,激發市場微觀主體的活力,促進國企強身健體、提質增效;而重組主要是調結構、優布局,推進國有資本深入戰略新興產業,以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由此可見,混改和重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活力和經濟結構的密切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注意到,除安徽省明確提出要推動省屬企業資產證券化率提高到50%以上外,重慶市及寧夏回族自治區更是進一步聚焦資本市場,分別提出要推動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以及持續擴大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
上海天強咨詢管理公司總經理祝波善向記者表示,目前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到的混改、重組等涉及資本市場的內容,大多是產權層面的改革。這些改革的有效推進可帶動其他層面改革的協同深化,效果也能夠快速彰顯。
祝波善認為,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入收官之年,未來無論是央企還是地方國企,除要繼續深化產權層面改革以外,一方面需完善以董事會治理為核心的公司治理改革,另一方面還要進行以任期制和契約化改革、完善市場化薪酬機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經營機制改革。這兩方面改革難度大、見效慢,因此,也需要各地政府部門給予更多關注和支持。
國有經濟布局結構
持續優化
推動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優化,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從具體的路徑上看,除了涉及企業間的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及并購外,“兩非”(非主業、非優勢)剝離和“兩資”(低效資產、無效資產)清退亦是重點內容。
記者從國資委獲悉,截至目前,地方“兩非”“兩資”清理退出完成率已達87.9%。另外,地方重點虧損子企業專項治理完成率達90.1%。
雖然上述工作已取得頗為不俗的成績,但改革步伐仍在繼續。如山西省今年提出,力爭用2年至3年推動省屬企業基本消滅虧損特別是子公司虧損,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記者注意到,為進一步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安徽省、河南省和四川省分別提出了更為細致的改革目標。
如安徽省提出,加快港航、機場、煤電等資源整合,實施省屬企業布局新興產業行動;河南省提出,加快省管企業戰略性重組,在建工、文旅、物流等領域打造一批旗艦勁旅;四川省提出,完成蜀道集團專業化整合、省內民用機場整合、省屬企業旅游資產整合等。
結合此前國資委召開的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暨地方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會議來看,針對今年國資國企改革工作,會議提出要立足實業做強產業,以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為手段,持續推動資源向主業集中、向優勢企業集中,結合地方稟賦優勢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學推進“雙碳”工作,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不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
朱昌明表示,與戰略性重組不同,專業化整合可以推動同類業務、同類企業間的整合。針對目前部分產業還存在的“小散弱”局面,專業化整合以業務做強做精為目標,以優勢企業為主體,可以推動橫向整合和縱向整合,發揮產業鏈帶動效應,切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國企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調整,向世界一流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