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經濟正在穩步走出低谷,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復蘇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信心和力量。近期國家統計局發布2021年全年經濟數據,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14367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下,中國2021年實現8.1%的經濟增速殊為不易。這一增速超出預期,實現了較高增長和較低通脹的雙重目標,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與活力,凸顯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對世界經濟的“穩定器”作用。
“開局關系全局,起步決定后勢。”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國際領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2022年中國經濟的走向趨勢,備受矚目。2021年12月在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為我國經濟發展和宏觀政策指明了方向。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首要的是把經濟穩定在一個合理區間,實現穩增長。根據經濟周期波動理論,經濟運行會通過內在的短周期調整、中周期調整、長周期調整,進行經濟增長及經濟發展的自我調節。2008年以來短中長調整周期疊加導致了經濟運行下行,我國GDP增速從2008年9.0%回落到2019年的6.0%,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影響,2020年GDP增速為2.2%,2021年GDP增速回升到8.1%。2021年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8.3%,二季度增長7.9%,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4.0%。從數據上2021年第3、4季度GDP 增速的過快回落及其它經濟指標增幅的回落,可以看出經濟下行壓力在加大。從經濟運行周期來看,當前經濟運行的內生性動力已經開始緩慢發育并逐漸發力,內生性動力拉動經濟增長特征已經初步顯現,新供給新就業新消費新需求新業態新模式的若干新增長業已顯現:
產品創新與服務升級增加了更多的新供給,三大產業的新供給都呈現出持續增長態勢,第二產業一些新細分產業、一三產融合與二三產融合領域的新供給增長更快,以營造體驗為中心的體驗經濟快速發展,一大批新職業、新就業崗位應運而生,科技附加值高的新供給不斷增加。
內需市場潛力逐漸釋放拉動了更多的新消費新需求:“他經濟”蓬勃興起,掀起男性消費新風潮,釋放出男性消費的巨大經濟價值;“新節儉主義”的消費文化激發“薅羊毛”消費需求,繁榮發展的“羊毛經濟”在拉動社會總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字經濟發展與產業邊界疊加孕育出許多新業態新模式:數字產業化與商貿服務業數字化深度融合,催生了數字平臺商業模式;現代農業、智能制造、智能建筑等均為傳統產業數字化所催生的新產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產業深度融合,正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數字經濟發展速度快、輻射范圍廣、影響程度深,正在成為重塑經濟結構的關鍵力量。
……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就是要著力穩定經濟大盤,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特別是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圍繞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大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力度,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當前,在宏觀政策方面,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避免經濟大起大落。充分發揮中國特色資本市場功能,促進經濟的增長和穩定,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有效激發市場活力,不斷培育和增強經濟運行內生性動力,從而實現可持續性的高質量增長。
2022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復蘇不穩定不平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25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4%,較去年10月份預測值下調0.5個百分點。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上指出:“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判斷一個經濟體的底氣,既要看眼前的“形”,更要看長遠的“勢”。中國經濟韌性強、回旋余地廣,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正是中國經濟長遠發展之“勢”。前進路上,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我們都將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 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