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興則百業興,工業強則經濟強。全國各地縣域經濟的發展情況直接決定著本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以及推動鄉村振興的成效,而縣域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依賴于本地工業經濟,所以縣域工業經濟是根本。“十四五”時期,縣域工業處在重大發展機遇期,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新發展階段,縣域經濟要適應國內外形勢、新發展格局和新產業趨勢,按照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的實施要求,抓住我國從制造大國、網絡大國向制造強國、網絡強國邁進的重大戰略機遇,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把推動縣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一環,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縣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郡縣治則天下安,郡縣富則天下富??h域連接著都市圈、城市群和鄉村地區,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實踐證明,堅實的產業基礎是支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發展產業,才能凝聚人氣,提升吸引力、承載力、輻射力,進而增強可持續發展動力,增添高質量發展動能。近年來,安徽省靈璧縣發揮全省機械制造特色產業集群(基地)優勢,大力發展以軸承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集群,以“小軸承”轉動實體經濟“大產業”,激發縣域經濟“新動能”。為深入了解、系統總結靈璧縣的有益探索、成果成效,為處在中西部地區、相同發展階段、面臨相似發展問題的地方提供經驗借鑒,人民智庫課題組邀請相關科研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者,于2021年9月15日至16日赴靈璧縣開展實地調研和專題座談,形成如下調查報告。
靈璧以“小軸承”帶動縣域工業經濟創新發展的現實背景
積極響應高質量發展主題
宏觀上,高質量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進入新發展階段,各級各地必須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發展質量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主動融入高質量發展格局
中觀上,黨中央、國務院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出臺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安徽全域被納入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靈璧縣隸屬于安徽省北部的宿州市,位于淮海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的核心區域,北倚中原城市群,南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擁有可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區位優勢和本省發展機械制造的產業優勢。同時,縣委領導班子也高度重視以國家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契機,以建設“兩縣兩區一基地”(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樣板縣、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示范縣、全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區、省際毗鄰地區融合發展先行區、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為目標,加快構建縣域現代產業體系,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探索激發高質量發展動能
微觀上,靈璧縣長期以來以農業為主要產業,工業發展的基礎弱、底子薄,制約了靈璧經濟社會的發展。作為傳統的農業縣和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在脫貧摘帽后,如何擺脫路徑依賴,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擺在靈璧面前的一張“考卷”??h委縣政府多方考察、探尋,起初以輕紡服裝業和農產品深加工業為支柱產業,但帶動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推動縣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后經過科學論證,確立“工業強縣、產業興縣”發展理念,在重點產業選擇中使用大數據挖掘法、兩階段遴選法以及長三角產業遷徙的方法,縣委縣政府最終選擇軸承產業作為縣域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不斷探索縣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
靈璧以“小軸承”帶動縣域工業經濟創新發展的舉措
近年,靈璧縣委縣政府科學規劃、超前謀劃,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等戰略機遇,將軸承產業作為縣域工業經濟創新發展的“小切口”,打好政府“招商牌”,做好企業“服務員”,做細產業鏈、教育鏈、黨建鏈,融入上千億元的軸承“大市場”,開創了縣域工業經濟創新發展“大格局”。
超前謀劃布局,搶抓皖北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先機
為搶抓皖北產業轉移集聚區的發展機遇,靈璧審慎研判論證,重視挖掘鄉賢資源,結合機電制造基礎,決定以軸承產業為引擎,加速縣域機電制造首位產業發展。一是主動“走出去”,及時掌握軸承企業轉移動向。縣委縣政府相關負責同志主動前往銀川、臨清、寧波等軸承產業集聚區調研考察,掌握集聚區和企業發展狀況;組團參加軸承展覽會、展銷會、企業家年會;組隊進行“駐點招商”“精準招商”。二是積極“引進來”,多種途徑招攬軸承龍頭企業。僅2020年就向國內軸承龍頭企業發放邀請函2000余份,將優惠政策、產業鏈布局、入駐企業發展情況進行充分推介。同時,對已落地企業倍加珍惜,將服務好現有企業、樹立良好口碑、推動現有企業發展壯大作為推動全縣招商引資可持續的根本之舉,全力保障項目建設運營。三是管理服務“早介入”,部門聯動提高企業建設效率。在縣委統籌下,自然資源和規劃、住房與城鄉建設、市場監管等部門強化服務意識,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對一些政策要求、硬性規定必須做的環節及早介入,避免企業建成后再去監管、再去整改,提高企業入駐、投產效率。
完善頂層設計,細化支持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
著眼人和產業、人和城市、產業和城市的協同發展關系,兼顧環境約束、城鎮格局、城市功能,靈璧高標準推進軸承產業園的頂層規劃設計。一是明確產業園區的階段發展規劃。邀請洛陽軸承研究所專家參與編制《靈璧縣百億級軸承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高水平建設軸承產業園。圍繞打造宜居宜業宜商的現代化科技產業園這一主題,將軸承產業園分四期建設。其中一期、二期含標準化廠房9棟及宿舍樓、辦公樓等,三期重點建設軸承研發中心,四期圍繞科創中心項目建設軸承廣場、交易中心、商業集中區。從標準化廠房、辦公樓、宿舍樓等基礎設施到軸承研發中心、軸承交易中心、軸承商業集中區,逐步推進產業階段布局。二是細化產業發展的政策保障措施。在編制產業園區發展規劃基礎上,印發《靈璧縣加快軸承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關于貫徹落實支持科技創新政策的實施意見》等多項促進軸承產業發展的意見措施,在固定資產投資、廠房租賃、融資擔保、稅收優惠等方面給予企業優惠政策,完善從項目落戶到企業投產的“全周期”“流水線”“保姆式”支持保障措施,增強企業在靈璧扎根發展的信心。三是強化產業支持政策的落地能力。樹立“倒排工期”的緊迫意識,在招工用工、項目用地、供電供氣方面強化扶持力度,避免企業因“等一等”變“涼一涼”,確保企業入駐就能投產;構建部門聯動、無縫對接的組織形式,縣委縣政府主抓,軸承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發改、人社、住建等部門各司其職,提高扶持政策的落地效率。
堅持問題導向,黨政領導干部主動擔當作為謀創新
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為實現軸承產業集聚發展,縣委班子成員主動擔當作為,關心企業家“急難愁盼”的問題,著力解決影響產業發展的“中梗阻”。一是抓龍頭、建鏈條,創新解決企業招引難。發揮鄉賢資源、企業家群體、產業協會的重要作用,通過多種靈活方式主動“招大引強”,簽約引進上中下游企業30余家,逐步形成專業分工明確、配套能力完善的產業鏈條。二是穩存量、優增量,創新解決企業用工難。存量上,保障企業“水電氣”“吃住行”基礎配套,關心員工醫療、教育、娛樂等問題,注重留心留人;增量上,在靈璧高職學校開設“軸承班”,為軸承企業進行訂單式技術培訓,堅持靶向引才、訂單育才、精準用才,通過“校企共育”促進“產教融合”,滿足企業用人用才需求。三是設基金、擴渠道,創新解決企業融資難。基本保證每周開一次融資擔保項目評審會,為受疫情影響的各大企業加大融資、擔保力度;設立軸承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專項支持軸承企業融資貸款、防控擔保業務風險。四是建中心、強服務,創新解決企業辦事難。堅持“兩個為本”——配套項目的謀劃要以企業為本、以員工為本,主動反思行政審批事項環節不優、辦事效率不高的問題;實行“五個一”工作法,對一個招商引資項目,落實一名包保領導、一個牽頭單位、一套服務專班,堅決一抓到底;成立推進軸承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軸承產業發展服務中心,招聘專技人才,專門服務產業發展。
優化產業鏈條,增強上中下游企業集群發展效應
圍繞軸承產業研發、生產、銷售,靈璧縣委縣政府對軸承產業上中下游進行通盤考慮,緊扣“精準”二字,打出一套建鏈、補鏈、強鏈的組合拳。首先,抓好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以頭雁先飛促群雁齊追。緊盯首位產業,在全國范圍內靶向尋找軸承產業龍頭企業、引擎項目,并積極引進。其次,強化上下游配套企業支撐,擴大產業集群發展效應。靈璧務實、高效的營商環境和配套服務,在龍頭企業中形成了良好口碑,通過龍頭企業“以商引商”“以商帶商”進一步擴大軸承產業發展“朋友圈”;發揮軸承協會對外溝通聯系作用,通過“以商會商”“精準招商”,大力引進能夠延鏈、補鏈、強鏈的上下游企業。再次,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支撐力度,推動產業鏈優化升級。靈璧設立科研基金、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年度專項資金,出臺“科技創新獎勵”等優惠政策,支持上下游企業加強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加強與洛陽軸承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等機構的合作,構建“產學研檢”一體化產業體系,不斷將前沿科技轉化為企業“專精特新”拳頭產品,進一步增強集成創新力和產業鏈韌性。
強化黨的領導,尊重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創新精神
在產業發展中強化黨的領導,可以推動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組織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好發展。一方面,靈璧探索將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產業鏈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作用就發揮到哪里。2021年5月,靈璧軸承產業園成立聯合支部,支部覆蓋甬靈達管業、久研軸承、宿州四聯機械三家企業,由企業家擔任支部書記,把黨的組織體系延伸到產業鏈條的多個生產環節,串聯起軸承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發揮黨組織在密切企業互動協作中的引領作用。另一方面,靈璧關注民營企業家成長,對企業家群體給予充分信任。鼓勵優秀企業家代表擔任“兩代表一委員”,為民營企業家在靈璧安家落戶、扎根發展提供應有支持,營造尊重企業家價值、鼓勵企業家創新、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濃厚氛圍。調研發現,在靈璧投資的江浙軸承企業家在靈璧聚精會神辦企業、遵紀守法搞經營,樂于向當地干部表達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敢于“講真話,說實情,建諍言”,在政商良性互動中滿腔熱情深耕奉獻“第二故鄉”。
靈璧以“小軸承”帶動縣域工業經濟創新發展的成效
發展效益效率顯著,縣域工業經濟發展步入新階段
近年來,靈璧縣委縣政府堅持把工業強縣戰略放在首位,統籌做好傳統企業技改、規模企業擴張和小微企業升規,不斷擴大企業總體規模,縣域工業總體效益逐漸提高。從企業規模來看,該縣2020年制造業產值增長12.5%,被安徽省推進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評為全省制造業發展增速10快縣(市)。全縣戰略性新興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分別達21家、23家。以軸承為例,靈璧已初步建成以經濟開發區為中心、輻射周邊鄉鎮的軸承產業集群。2018年以來,軸承產業從無到有、由點成線、由線成面,基本形成以軸承鋼、軸承套圈、保持架、熱處理、軸承組裝等專業化分工明確、配套能力強的完整產業鏈條,2020年成功獲批安徽省靈璧縣機械制造特色產業集群(基地)。
從工業結構來看,“十三五”時期,工業強縣“1525”技改計劃有序推進,技改投資年均增長31.6%,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持續加深,工業結構明顯優化,規模工作中高能耗、低附加值企業比重明顯下降,以軸承生產加工、納米研磨、生物基新材料等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比重迅速躍升,規模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2020年靈璧經濟開發區完成經營(銷售)收入75.7億元,同比增長45%;發明專利授權量155個、同比增長36%。從工業效益來看,2020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稅收完成1.59億元,增長47.2%。2021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產值64.3億元,同比增長21.2%;實現工業增加值12.2億元、同比增長17.5%,增速全市第一。
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帶動教育、就業,增強了產業發展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的水平
為進一步引導和鼓勵企業堅守實業、做強主業,推進工業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靈璧縣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做大做強,尤其是全力以赴地發展以軸承為重點的機電制造首位產業,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靈璧的教育、就業,為靈璧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一是軸承產業的發展帶動職業教育發展。產業發展需要專業技術工人,靈璧縣積極響應經濟發展戰略,設立軸承專業班,為軸承產業發展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加強與合肥工作大學機械學院的合作,不斷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了靈璧縣高級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二是軸承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當地的就業。一方面,軸承產業的發展吸引力一大批靈璧籍的軸承產業工人返鄉就業,使得在外的“打工人”回鄉“安居樂業”;另一方面,也為大批當地人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使得當地人的工資收入不斷增加。三是增強了產業發展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軸承產業的集聚發展,推動縣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縣級財政和稅收不斷增加,為政府更好地為當地民眾提供優質公共產品和服務提供了更多的資金來源。
政商“親”“清”關系更加緊密,干群(企業)關系更加和諧融洽
靈璧縣委縣政府堅持講誠信、守承諾,制定系列幫扶、紓困、惠企政策,給予企業家充分的政治信任和人文關懷,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不斷贏得了企業家的口碑。一是企業家干事創業氛圍更加濃厚??h委縣政府緊扣“精準”二字,在企業用工、企業融資、發展配套等方面給予民營企業家創新干事的支持。使得民營企業家敢于在靈璧投資、愿意在靈璧作為,企業家在靈璧的干事創新氛圍日益濃厚。二是政商“親”“清”關系更加緊密。縣委縣政府每年對為縣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企業家給予表彰和一次性獎勵,組織重點企業法人代表到先進企業考察學習、到高等院校參加專題培訓,用優秀企業家激勵制度和企業家培訓計劃吸引全國優秀的民營企業家“扎根”靈璧,用制度為民營企業家干事創新“賦能”。三是干群關系更加和諧、融洽??h委縣政府通過召開為企業解決問題的政府部門務實會議,與企業家交談、溝通,全面了解企業發展難題,使得政府和企業之間、領導干部和企業家之間以及干部和群眾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更加和諧、更加融洽,構建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靈璧軸承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未來方向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靈璧如何立足自身實際,解決好用地能耗融資問題、產業發展可持續性、區域品牌打造和市場開辟以及管理創新等中部縣域發展可能會面臨的共性問題,為新時代中部縣域高質量發展提供經驗借鑒,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議題。
堅持系統謀劃、廣泛調研,以科學的理念引領縣域工業高質量發展
要實現縣域工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是發揮縣級政府的主觀能動性,堅持系統謀劃、廣泛調研,以新發展理念推動特色產業和龍頭企業的提檔升級。一要不斷提高政治站位,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引領??h域經濟要發展,必須將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條件等優勢,與國家、區域、地方的發展戰略實現同頻共振。堅持系統謀劃、科學規劃,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引領,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方向與重點。由此選準縣域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縣域工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服務制度和營商環境。二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h域發展要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產業鏈的形成規律,充分發揮縣域的資源和地域空間以及產業基礎等優勢,深度調研先進地區的工業園區和行業龍頭企業,積極引進和培育優質縣域經濟龍頭企業,形成龍頭企業引領、多產業矩陣協同、主體間優勢互補的良好發展態勢。同時,通過制定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營造公平規范的市場競爭環境、搭建企業間互助交流對接平臺、加強對核心配套企業的扶持,打造一批競爭力強、帶動力強的企業。依托主導產業、龍頭企業或鏈主企業,持續延鏈、拓鏈、強鏈,形成產業集群,進而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推動縣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多元參與、深度融合,探索打造“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機制
中部地區要實現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必須依靠創新。創新需要充分發揮科技與人才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創立完備的體制機制,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發展體系,探索以提高創新能力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和人才培養評價標準,推動研究成果轉化,不斷增強縣域工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是以特色產業發展為導向,推進縣域職業教育擴容提質。緊密圍繞縣域特色產業和重點企業的人才需求,遵循市場規律和產業發展潮流,打造一批規模、質量與特色兼具的職業院校。出臺職業人才引進與獎勵措施、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形式,推動職業教育與縣域經濟社會有機融合。二是以企業公共性需求為牽引,建立以產業集群為基礎的技術創新平臺。政府要進一步推動產業集群內的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交流合作、協同創新,利用知識的外溢效應和資源創新的轉化分享,切實發揮學校學科和人才優勢,共同打造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孵化與育成、人才培養等功能于一體的創新型科技研發與公共服務平臺??h域下好先手棋,要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完善產業創新創業的孵化服務鏈條;同時,積極運用優質產業和優質項目吸引人才入駐,通過創新創業人才的聚集為縣域工業產業升級注入強大動力。加大政策傾斜力度,為創新人才提供便捷舒適的發展環境。由此以多元主體參與、深度融合創新的技術創新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助推縣域經濟跨越發展。
堅持創新創造、主動作為,積極妥善應對中部縣域產業發展共性問題
目前,中部縣域正在加大引資力度,積極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利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資源助力縣域產業轉型升級,并在起步階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與此同時,中部縣域產業經濟發展也面臨著基礎設施不完善、財政資金短缺、工業園區知名度低等許多共性的難題,對縣域工業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約。要突破中部縣域產業發展的瓶頸,需要地方政府主動作為,尋找推動產業發展的新動力。一是健全縣域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的制度環境和創新生態??h域要構建符合產業集群發展規律的推進機制,強化組織協調、要素支撐、資金保障,完善制度環境,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水平,以此為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二是重視解決產業轉移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共性問題。在工業用地供給上,縣域可根據主體功能區規劃實行有差別的供地。在資金方面,擴增特色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引導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撬動資源要素向縣域特色產業集聚。在能耗分配上,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集聚區要研究解決能耗指標與承接產業的匹配問題,大幅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比例。在產業可持續發展方面,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園區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產業集群的基礎設施、服務管理等配套環境,同時,加快本地產業的培育接續,形成可持續的產業鏈、供應鏈、銷售鏈和服務鏈。
【課題組成員:陸維福、賈曉芬、劉明、馮一帆】
責編:程靜靜/美編:王嘉騏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