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遲福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只有全面、客觀地學習改革開放史,才能夠充分了解改革開放的歷史性作用,才能充分理解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才能牢牢樹立改革開放精神,將改革進行到底。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真理標準大討論。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后,面臨著一個重大問題,如何破除“兩個凡是”。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刊登《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同年5月11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公開發表這篇文章,新華社向全國轉發。文章鮮明地提出,社會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對“四人幫”設置的禁區“要敢于去觸及,敢于去弄清是非”。在鄧小平同志和許多老一輩革命家的支持下,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迅速在全黨全社會展開。通過這場大討論,黨內外思想日益活躍,開始出現醞釀對外開放和對各方面進行體制改革的新局面。
——恢復高考。鄧小平同志剛一恢復工作,就主抓教育,由他直接促使決定了恢復高考。1977年8月8日,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提出,“今年就要下決心恢復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考學生,不要再搞群眾推薦。從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個好辦法”。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十余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1977年冬天,中國570萬考生走進了關閉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場。高考制度的恢復,使中國的人才培養重新步入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全國科學大會。1978年3月18-31日,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鄧小平同志指出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并著重闡述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一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觀點。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著名論斷,對國家長遠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一以貫之的重要思想。這次全國科學大會,題在科技,意在全局。它讓知識和教育重新贏得了人們的尊重,讓整個社會再一次萌生了對科學的崇敬。在我國科技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戰略轉移,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在這次會上,鄧小平同志所作報告的核心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他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所以,他語重心長地說:“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沒有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實事求是;沒有實事求是,一切從本本出發,那我們就會失去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共中央正確評價了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實事求是總結了建國以來黨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經驗教訓,在重大歷史關頭統一了全黨思想和行動,為推進黨和人民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
改革開放40多年,我國實現從工業化初期到工業化后期的歷史性跨越,根本在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并不斷完善,在于從計劃作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逐步轉變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上經歷了五方面的探索。一是價格改革:從計劃決定價格到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價格;二是市場體系:從引入競爭機制到構建公平競爭的現代市場體系;三是民營企業:從“必要補充”到“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基礎”;四是國有企業:從放權讓利到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五是宏觀體制改革:從指令性計劃管理到宏觀調控。
順勢而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大場合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改革開放40多年尤其是加入WTO以來,我國順應時代潮流,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水平,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
適應大勢、科學判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怎么搞起來的?很關鍵的一條是我們黨正確判斷世界大勢。鄧小平同志說:‘根據對世界大勢的這些分析,以及對我們周圍環境的分析,我們改變了原來認為戰爭的危險很迫近的看法。’由于對世界大勢作出了準確判斷,我們黨確立了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認識,才有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才有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開啟。”
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并推動經濟全球化。改革開放尤其是加入WTO以來,我國積極融入世界經濟,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既釋放了巨大的發展潛能,促進了經濟快速增長,也重塑了自身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走向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格局。黨中央深刻認識到,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我國發展要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必須順應經濟全球化,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當前,中央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絕不是關起門來搞建設。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格局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以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基本要求;以推動自由貿易進程為戰略目標;以服務貿易發展為重大任務;以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為重要突破;以制度型開放為突出特點;以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為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