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制造業。這為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今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政策取向、重點任務,強調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并對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等提出了明確要求。做好今年工業和信息化工作,必須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記“國之大者”,強化責任擔當,突出抓好工作落實,把工業穩增長擺在最重要的位置,推動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筑牢經濟“壓艙石”,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增強穩定工業經濟的責任擔當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和增長引擎。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工業和信息化系統肩負的責任重大,要充分認識把握面臨形勢,切實增強貫徹會議精神、穩定工業經濟增長的責任感緊迫感。
2021年極不平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工業和信息化系統積極應對復雜嚴峻形勢,克服困難挑戰,工業經濟總體保持恢復發展態勢,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兩年平均增長6.1%;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38.0%,兩年平均增長18.9%。全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27.4%,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產業鏈韌性得到提升,基礎和關鍵領域技術攻關取得新進展,集裝箱產量成倍增長,光伏、風電、船舶等產業鏈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全年壓減粗鋼產量超過2000萬噸,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帶動作用增強,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加快,信息通信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力度加大,專精特新發展步伐加快。工業和信息化“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
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工業和信息化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明顯增多。全球疫情走勢變數很大,世界經濟復蘇放緩,制造業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位運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挑戰加大,供給和需求面臨諸多約束,我國工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有所加劇,工業經濟下行壓力凸顯,市場預期和企業信心有所波動。但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工業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恢復發展的總體態勢沒有改變,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釋放超大規模市場潛力,完整產業體系和齊備配套能力優勢明顯,市場主體活躍度保持在較高水平。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具有良好基礎和許多有利條件。
工業穩則經濟穩。我們要深刻認識穩定工業經濟的重要性緊迫性,深刻認識復雜嚴峻形勢帶來的風險挑戰,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心決心,一項一項抓好落實,全力推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充分發揮工業在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中的“壓艙石”作用。
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
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做好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工作,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要把工業穩增長擺在最重要的位置,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在穩的前提下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積極進取,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統籌推進強鏈補鏈、技術攻關、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提供有力支撐。
全力以赴提振工業經濟。認真落實關于振作工業經濟運行、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著力暢通工業經濟循環,強化政策扶持,努力實現一季度平穩接續,確保2022年開好局。盡快打通重點產品供給堵點卡點,加強大宗原材料供需對接,優先保障基礎工業產品、重要生活物資、農資化肥等企業穩定生產,集中力量解決汽車等領域芯片短缺問題,暢通關鍵零部件供應渠道。大力提振制造業投資,鼓勵支持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抓好“十四五”重大工程和項目實施。積極擴大消費需求,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加快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等應用推廣。加大對中小企業的紓困幫扶,推動支持政策落地見效,大力度治理惡意拖欠賬款問題。
持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快制造業強鏈補鏈,推動“鏈主”企業和上下游企業構建協同創新聯合體和穩定配套聯合體,形成以“鏈主”企業為中心、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大力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瓶頸短板,啟動一批產業化工程化攻關項目。推動創新發展,提高工業母機、醫療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等發展水平。聚焦增加關鍵共性技術供給,建設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完善產學研用深度協同的創新模式。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培育一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探索現代化集群治理模式。創建首批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落實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產業協同發展。
縱深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培育企業數字技術應用能力,推動先進制造業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服務型制造,促進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推動工業互聯網網絡改造升級,完善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推動平臺進園區、進企業,擴大“5G+工業互聯網”應用,支持創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推動細分行業智能制造標準研制應用,制定裝備數字化發展政策措施,突破一批智能部件和裝備。提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支撐能力,加快軟件、大數據等產業發展,拓展大數據應用場景。加強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促進5G應用規模化發展,增強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能力。
穩步推動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實施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行動,落實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和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鋼鐵行業碳達峰方案,發布重點行業綠色低碳技術改造導向目錄,啟動一批綠色低碳技術改造項目,組織開展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示范應用。持續鞏固去產能成果,嚴禁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新增產能,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做好初級產品供給保障,編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建設一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推進工業固廢規模化綜合利用、再生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抓好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健全工業綠色低碳標準體系,大力推行綠色設計,培育一批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綠色工業園區。
大力培育發展優質企業。企業強,產業才能強。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支持企業間戰略合作和跨行業跨區域兼并重組,提高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龍頭企業。健全優質中小企業評價體系,培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支持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成長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培育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實施企業管理能力提升工程,遴選推廣一批先進企業管理經驗和領先標桿,弘揚企業家精神。制定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政策措施,推動更多大企業對“小巨人”企業開放市場,鼓勵大企業帶動更多中小企業融入供應鏈創新鏈,構建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共生共榮的生態。
依靠深化改革開放激活發展動力
工業是經濟的“壓艙石”,企業是“動力源”。要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工業穩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制約和薄弱環節,聚焦影響企業主體作用發揮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優化發展環境,激活發展動力,為工業增長和提質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著力激發企業內生動力。抓好工業和信息化“十四五”系列規劃宣貫實施,協調推動支持制造業發展的財稅金融等政策落實。加強和改進對企業的服務,做好能源、物流、用工等要素保障協調,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有效提振市場信心,穩定企業預期。
促進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協同推進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引導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集中集聚,穩定制造業占比。探索建立以產業鏈鏈上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上下游順暢銜接、跨行業跨領域有效協同的創新機制和模式,強化科技對產業的引領支撐。進一步深化產融合作,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總結推廣“補貸保”聯動試點經驗,努力擴大制造業資金供給。加強產業政策與財稅、金融、科技、貿易等政策協同,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技術攻關和重大項目建設。深化產教合作,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健全需求導向的產業人才培養機制。培育數據等新型要素市場,推動構建新型要素流通標準和交易體系,提升新型要素參與價值創造和分配力度。
深化和拓展制造業領域國際合作。推動制造業全方位開放,落實好2021年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取消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和家數限制。做好重大外資項目落地實施和重點外資企業服務保障,支持外資企業加大中高端制造、研發中心等投資。加快建立先進技術成果轉移轉化機制,推動國際創新資源落地轉化。發揮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穩定國際論壇、金磚國家工業互聯網與數字制造發展論壇平臺作用,深化產業鏈供應鏈、數字經濟國際合作。順應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變化趨勢,以“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為重點,發揮協會、智庫等的作用,深化產業鏈供應鏈互補合作。
(作者為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