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張云飛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在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工作成就和工作經驗時指出:在生態文明建設上,“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文明建設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四個全面”是我們黨的系統化的治國理政的主體智慧,明確和拓展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系統路徑。
通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隨著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我們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特征。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我們應堅持將綠色發展看作是涉及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一系列領域的全面的綠色化變革過程,力求將我們的現代化建設成為生態化的現代化。這樣,就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
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我們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生態文明體制的改革。其一,堅持用最嚴格的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按照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原則,建立和完善了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資源高效利用制度、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嚴明了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其二,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堅持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堅持統一行使監管城鄉各類污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堅持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從整體上完善了生態文明行政體制。其三,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垂直改革,建立和完善了大江大河全流域的管理機構。這樣,就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支撐和體制保障,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
通過全面依法治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法律法規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方式,我們堅持用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首先,成功實現生態文明“入憲”,用國家根本大法確立了生態文明的法律地位。在此基礎上,相繼推出了環境保護稅法、生物安全法、長江保護法等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新法律,修訂了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已有法律,完善了生態文明領域法治體系。同時,健全和完善了生態文明領域的執法機制,加強了生態文明領域的公益訴訟,設立和完善了生態文明領域的專門法庭,提高了全社會的生態文明法治意識和守法水平。這樣,就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
通過全面從嚴治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領導的同時,不斷提高黨領導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和水平,將之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的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任務,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部署了完善生態文明領域法治建設的任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綠色發展的科學理念,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領域行政體制改革的任務,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了進一步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了進一步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部署。與此同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頂層設計文件,包括《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等。此外,還通過實行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制度,執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建立了一支生態環境保護鐵軍。這樣,就強化了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事實上,生態文明建設一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注的“國之大者”。正是由于上升到了“國之大者”的政治高度,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才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