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本質上是一種情感教育、一種生命塑造,它激發美感、挖掘潛能、彰顯智慧,對人生具有潤物細無聲的化育功能。美育的內涵是尊重和珍視生命,挖掘生命的社會意義,并將真、善融入美的形式,使單純的審美臻入大美之境。近年來,兒童美育得到社會高度關注,學校美育工作邁上新臺階,社會美育資源日益豐富,家庭美育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重視。對兒童創造力的激發成為進一步做好美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推動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中發揮重要作用。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一種生命的感動,是從感官的審美愉悅,到情感的審美體驗,再上升到理性的審美超越的過程。所以,孩童對美的認識,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感受,不是用概念輔導、背誦名詞或者一筆一畫照著臨摹就能培養出來的。美育應當著重培養孩子懂得自然之美、藝術之美和創造之美。這三種美相互聯動、相輔相成,對人的影響貫穿一生。
自然之美、藝術之美在平凡生活中隨處可見,所以美育不能舍近求遠,更應落實在日常。當下,有的家長給孩子報名美術培訓班,卻忽視了讓孩子感受身邊的美好。其實,水中的游魚、天邊的浮云、階前的青草,無不是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媒介。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等公共文化設施,無不是傳播經典藝術、開闊人文視野、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的場所。如今,很多鄉村也有了村史館、傳統工藝坊等,展示著當地歷史文化,傳遞著樸實與活力之美。多讓孩子們在廣闊的社會大課堂中自我感受,將美融入兒童的內心世界,是家長和老師的重要責任。
感悟創造之美,是將自然之美轉化為藝術之美,進而升華為思想、情感、情操之美的抓手。在創造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美生成,創作者用藝術的形式將其凝固。這一過程實際上也是發現與判斷的過程。比如,當描繪海上日出時,太陽處于哪個位置時畫出來更好看,考驗著創作者的發現能力;太陽與海水的比例和色彩關系處理,則考驗著創作者的判斷能力。最終完成的美術作品,是創作者審美標準、審美理想的綜合體現。為什么莫奈的油畫《日出·印象》如此有名?正是因為他畫出了太陽升起時四周的光線、空氣和氛圍,體現了畫家與眾不同的發現力、判斷力、創造力。這種非凡創造所激發的美,才能感染千萬觀眾。
所以,兒童美育的意義,不只是為了提高兒童審美水平,更重要的是激發其創造活力。這種創造力在孩童時期自然生成,若正確引導便可演化為一種習慣性的創造思維,對人的一生各階段都能產生積極影響。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不少美術培訓班,這是對學校美育、家庭美育的補充,但在教學中也出現了值得注意的問題。比如,有的老師用成年人的觀點、思維、視角為兒童畫下定義,并把一些藝術形象畫成模板,讓孩子們照著模仿。孩子們完成的作品看起來很有想象力,但這并不是兒童自身的想象力。所以,要開展好美育工作,對老師的素質水平要求很高。老師應當善于啟發,讓孩子充分發揮想象,大膽創新創造。這種創造的基礎源于孩子切身的感受,所以藝術感受非常珍貴,藝術創造也非常珍貴。同時,老師還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既傳遞美的理念,也讓孩子們掌握表現美的方式方法。
隨著美術教育在美育中的地位愈發突出,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通過美術教育培養孩子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但也有一些家長對于美術教育的認識失之偏頗,讓孩子從小就接受專業訓練而非藝術啟蒙。其實對于擁有與生俱來的創造潛能的兒童來說,過早接受一些過于專業的繪畫訓練,反而容易束縛孩子的創造力。
兒童美育關系著社會審美和人文素養的提升。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每個孩子都擁有敏銳的審美耳目、充沛的審美情感和健康的審美靈魂,是做好美育工作的重要任務。
(作者為中國美術館館長,本報記者馬蘇薇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