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區車橋鎮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抓緊、抓實、抓好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始終把工作的落腳點放在“我為群眾辦實事”上。支部46名離退休干部黨員知責明責、擔責盡責,銀發立新功,重啟新征程。
在輿論宣傳上爭主角。該支部組建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創作團、報道團。宣講團隊,83歲的老干部黨員尹炳榮定期組織宣講團成員集中學習、集體備課,進村居、入校園義務宣講達30多場次;創作團隊,共創作詩詞1000多首,出微刊24期,并為百姓理論說唱團創作文藝節目28個;報道團隊,共在《新華日報》《淮安日報》《淮安區報》以及新華社客戶端、新華網、中廣網、中華網、中江網等主流媒體發稿260多篇,全方位、多視角、高質量做好黨史學習教育宣傳報道工作。
在暖心工程上用真情。“關愛工作,奉獻有我。”這已成為該支部全體黨員的共識。黨支部書記和老干部黨員黃云生分別負責車橋、涇口兩片關心下一代工作,由于他們帶頭講奉獻、甘吃苦,帶動了所有老干部黨員投入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除5名身體不便的老干部黨員外,其他老干部黨員人人擔任1—2名留守兒童代理家長,為全鎮留守兒童解決困難100多個。該鎮關愛工作多次在全市關心下一代大會上作經驗介紹。
在鄉村振興上動真格。該鎮現有芡實種植面積25000多畝,種植戶200多家。該黨支部在調研中發現,芡實種植需要人指導,銷售需要人服務,加工需要人管理。該黨支部學史力行,為民辦事,積極向鎮黨委建議成立芡實產業協會,在鎮黨委的支持下,組織老干部黨員深入芡實種植戶家中開展入會動員,并負責協會的籌建工作;鼓勵扎根農村、本土創業的大學畢業生挑起協會領導重任,改變該鎮芡實種植戶群龍無首的局面。經過該支部的不斷努力,目前芡實種植已成為該鎮特色產業和農民的主要收入之一,為該鎮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淮安區委老干部局 蔣金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