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理響中國 > 正文

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人民要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強調:“著力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今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做好經濟工作、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科學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全面部署今年經濟工作。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貫徹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2021年發展目標任務較好實現,為2022年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021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艱苦奮斗,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經濟增速繼續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2021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均高于其他主要經濟體,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動力足的特點持續顯現。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看,2021年1—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7%,居民消費在穩定恢復中加快升級;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2%,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明顯快于全部投資;進出口總額增長22%,對外貿易量增質升,結構持續優化。從經濟發展的空間布局看,城鄉融合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城市群和都市圈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區域空間布局不斷優化,新的增長帶增長極加快培育。

實體經濟發展基礎繼續夯實。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657億斤,實現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工業生產繼續回升,2021年1—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8%;前三季度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27.4%;新產業新業態茁壯成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得到增強。服務業總體恢復,新興服務業較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持續融合發展,11月生產性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位于55%以上較高景氣區間。

經濟運行調節有力有效。市場保供穩價工作明顯加強,居民基本生活品市場供需總體平衡,2021年1—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0.9%。能源資源保供穩價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推動煤炭增產增供和價格穩定回落,支持發電供熱企業紓困解難,電廠存煤回升至1.6億噸以上的歷史高位。發揮國家儲備市場調節作用,分批投放銅鋁鋅等國家儲備,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回落。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穩步進行。“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繼續改善。科學確定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以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促進“兩高”行業高質量發展。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并適當增加管理彈性。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2021年1—11月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5.9%,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成效不斷顯現。

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升。就業優先政策深入實施,就業形勢總體穩定,2021年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7萬人,超額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工資性收入穩定增長對居民增收發揮了關鍵作用,2021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7%,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統籌推進,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優化,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成效,2021年1—11月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9.7%,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上升1.7個百分點。

盡管存在風險挑戰,但我國經濟韌性強、基本面長期向好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明顯增多。從國際看,全球疫情走勢仍存在很大變數;世界經濟總體保持復蘇態勢,但增長動能有所減弱;全球通脹壓力依然較大;一些地區地緣政治局勢更加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產業鏈供應鏈仍有一些堵點卡點,下游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一些重點領域的風險隱患也不容忽視。盡管存在風險挑戰,但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態勢沒有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具備諸多有利條件和強大支撐。

黨的全面領導為做好經濟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證。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們有信心有底氣從容應對各方面風險挑戰。

慶祝建黨一百周年使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進一步提高。在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激勵下,廣大黨員干部傳承發揚偉大建黨精神,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的意識進一步增強,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斗志進一步昂揚。

超大規模內需潛力對經濟持續恢復發展形成了堅強支撐。就業穩定、收入增長,有利于釋放居民消費潛力。“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和“兩新一重”等重大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有利于擴大有效投資。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暢通國內大循環、推動共同富裕等,都將對經濟持續恢復發展形成堅強支撐。

日益強大的綜合國力為經濟行穩致遠奠定堅實基礎。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全球最完整且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應變能力和競爭力穩步提升,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抗沖擊能力不斷增強。

改革、開放、創新深入推進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重點領域改革繼續深化,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和創新力得到激發。

城鄉區域格局優化為經濟發展培育了強大動力。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持續增強,沿海、沿長江高質量發展軸線集聚效應日益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正在加快形成,為經濟發展拓展了巨大空間。

經濟治理能力持續提升為應對各種風險困難提供了有力保障。宏觀調控方式不斷創新完善,調控手段和調控經驗更為豐富,宏觀政策具有較大回旋余地,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有實力應對各種挑戰,有底氣、有能力、有智慧戰勝各種風險。

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今年經濟工作的主要目標任務,提出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并從7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結合發展改革工作實際,需要重點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牢牢把握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將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有機結合,更加注重多重目標的統籌平衡,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精準調控、相機調控,增強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聯動,推動財政、貨幣、就業政策和產業、投資、消費、社會、環保、區域等政策形成系統集成效應,慎重出臺具有收縮效應的政策,穩定社會預期,提振市場信心,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有機結合起來。著力在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暢通經濟循環上下功夫。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繼續推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特別是服務消費穩定恢復,有效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扎實推動“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市政、交通、生態環境、社會事業等補短板項目建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持續釋放內需潛力。

以更大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著力推進助企紓困,落實落細已出臺的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加快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推動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加大對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的精準支持,推動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實現轉型升級,保持制造業占比基本穩定,著力推動工業經濟運行振作起來。先立后破有序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劃建設,帶動與之配套的電網和為其調峰的煤電機組新建擴建和改造升級,推動相關產業優化升級。

更加注重依靠改革開放增強動力活力。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加快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促進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落實穩外貿各項政策,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積極協調推進重大外資項目。大力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打造支持中歐班列通關口岸、樞紐節點、海外倉等建設的政策體系。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建設,加快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實施,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

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方針,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健全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機制,確保口糧絕對安全、谷物基本自給。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強精細化用能管理,確保能源安全保供和穩價。著力破除產業鏈突出瓶頸制約,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加強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防止各類風險跨地區跨領域跨市場傳導,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強化就業優先導向,促進脫貧人口就業增收,促進重點群體就業,持續推進創業帶動就業。持續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務政策制度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收入分配體制機制,努力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統籌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責任編輯:趙光菊]
標簽: 要論   環境   經濟   人民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