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既關注當下,又謀劃長遠,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發展現實相結合的產物,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們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既面臨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也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加強對科技創新的部署,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科技創新是提高生產力的戰略支撐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自古以來,科學技術就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不斷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
堅持科技創新體現了發展生產力的必然要求。從發展上看,主導國家命運的決定性因素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只有不斷推進科技創新,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科技創新是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支撐,也是推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和不斷向前發展的關鍵。堅持科技創新,就是要為生產力發展掃清技術障礙、創造科學條件,凝聚全社會創新資源和創新力量,充分調動科技創新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這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
堅持科技創新體現了發展生產力的方位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科技對提高社會生產力的貢獻更加凸顯。中國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顯著成就。”這為以堅持科技創新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指明了方向。在社會經濟循環過程中,可以說,生產處于“四大環節”之首,是保證經濟運行和經濟再生產的首要條件,只有不斷提高生產力,才能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生產力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堅持科技創新有助于提高科學技術水平,推動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變革發展,對生產力的發展具有主導和超前作用,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體現了新時代發展生產力的方位導向。
堅持科技創新體現了發展生產力的實踐要求。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不僅可以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動力支撐,而且可以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供創新供給支持。要看到,堅持科技創新,就是要從強化基礎研究、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等入手,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就是要全面深化科技創新人才體制改革,激發科技創新主體活力;就是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提升我國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響力和規則制定能力,全方位、多領域、寬角度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就是要建設一流的創新生態系統;等等。這些都可以為提高社會生產力提供重要支撐,體現了發展生產力的實踐要求。
科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的辯證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看到,高質量發展是創新驅動的發展,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在危機中育先機、在變局中開新局,就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
所謂高質量發展,就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也是創新成為主要驅動力的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破解當前經濟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也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重要抓手,可以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具體來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就要不斷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強發展新動力新活力。實現這些要求,最根本的要靠科技創新。通過科技創新,可以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傳統資源,改變要素組合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益;通過科技創新,可以創新要素配置方式,加快推進要素市場化進程,實現要素自由流動,同時也可帶來要素的優質化、多樣化,促進企業、行業、產業協同發展,提高要素資源配置效率,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良性循環;通過科技創新,可以為實施節能減排、污染防治、有效推進產業轉型等提供重要支撐,解決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突出矛盾,從而為經濟綠色增長賦能。可以說,無論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還是構建新發展格局,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也要認識到,一個高水平的經濟發展環境,有利于推動科技創新,有利于建立以科技創新要素為核心、科技創新制度為基礎、科技創新需求為導向、科技創新服務為助力的科技創新體系,實現技術創新、知識溢出與實體經濟發展相結合,不斷降低要素交易成本,從而更好激發創新活力動力,打造全新的生產能力,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這是我們提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出發點。”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是面向未來的必然選擇,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充分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健全完善基礎研究、原始創新體制機制,充分利用好我國市場優勢、制度優勢,以基礎研究需求為導向,著力增加全社會基礎研究投入力度,提升基礎研究能力和水平。要發揮財政科技資金、稅收優惠減免等措施的積極作用,支持中小企業和龍頭企業進行科技創新活動;同時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流向創新型企業,有效解決企業面臨的融資難題,為高風險、高成本的創新研發活動提供資金保障,增強企業創新動力。要促使更多的科技創新便利化政策向民營科技企業傾斜,推動民營企業創新力量不斷發展壯大,特別是要發揮民營企業同國有企業、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的協同作用,推動創新主體在創新鏈、產業鏈上的融合,形成創新聯合體。
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沒有強大人才隊伍作支撐,科技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必須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用好用活人才。應建立并完善適應科技創新要求、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人才管理機制;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創新教育方法,提高科技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以國家發展目標和科技自身發展目標為導向,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為優秀科技人才施展才華提供廣闊空間。
打造一流創新生態系統。要看到,打造一流的創新生態系統,能夠提供創新發展動力、促進創新要素協同共生、實現創新資源整合、推動創新環境匹配和平衡創新利益分配,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加強頂層設計,為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生態環境。要著重從制度環境和政策環境兩方面發力,加強信用、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體系和政策體系建設,為科技創新提供重要保障;要重塑以企業為核心的集群創新組織形態,搭建技術創新中心協同共生平臺,促進上下游創新產業優勢互補、資源融通,構筑一個“政、產、學、研、用”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多元一體的創新生態系統。
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協作。要統籌全球創新資源,主動布局和積極利用國內國際兩種創新資源,全面提升我國對全球創新資源的配置能力。要認識到,開放平臺是嵌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的重要場所。在這一過程中,要積極面向全球的技術轉移服務中介“筑巢”,“搭臺”建設國際創新資源開放合作平臺,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同時也推動有條件的國內創新主體通過設立海外研發機構等方式“走出去”,以深度嵌入全球科技創新鏈;依托全球創新網絡,聚焦人類健康、環境污染、糧食安全等重要全球性問題,積極推進全球疫情防控與公共衛生、氣候觀測與環境治理、糧食保障與食品安全等領域國際科技創新項目合作,向世界分享更多創新成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執 筆:方 力 任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