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義桅(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重大傳染性疾病是全人類的敵人。當前,仍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給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巨大挑戰,還對全球經濟、金融、政治產生巨大負面影響。在這種背景下,更能體現出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迫切性。
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此前稱,新冠肺炎疫情將是“全球化游戲規則改變者”。其實,在疫情影響下,不只是全球化的規則正在改變,全球化的內容也正在改變。
第一,全球化正在進入人的全球化階段。人們所熟知的資本的全球化,即資本驅動的全球化,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而人的全球化,是所有人的全球化,追求的是人的身體建康、生命安全與全面發展。資本的全球化是有邊界、關稅等一系列概念的,是世界上部分人群所關注的;而人的全球化則表現為地球村的概念,是全世界所有人都需要關注的。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沒有人或者國家能獨善其身,這是全人類與病毒之間的戰爭。只有共同戰勝疫情,人類才能安全,這更加凸顯了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共同體。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病毒無國界。疫情是我們的共同敵人。各國必須攜手拉起最嚴密的聯防聯控網絡。”
第二,全球性危機面前需更多關注應對能力相對較弱的國家。對于有效防控疫情工作來說,應對能力相對較弱的國家或者較為薄弱的環節,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類戰勝病毒的進度。如同木桶裝水,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了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在應對疫情中,發達國家的援助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觀點認為,發達國家在采取行動自救的同時,也應向脆弱國家和新興市場投入更多的公共衛生資源和經濟關注,因為這些國家所受沖擊更具破壞性、災難性、持久性。正因如此,世界銀行集團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聯合聲明,號召二十國集團采取行動為最貧窮國家提供債務減免,以幫助這些國家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此,習近平主席在發言中強調,“要攜手幫助公共衛生體系薄弱的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能力”“要保護婦女兒童,保護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三,應對全球性挑戰需要全球性協調,塑造全人類共同價值。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紀疫情是對人類價值體系的一次全面檢驗。今年7月6日,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面對共同挑戰,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人類只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這一條出路”。日前,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主旨發言中,習近平主席指出,中非關系為什么好?中非友誼為什么深?關鍵在于中非雙方締造了歷久彌堅的中非友好合作精神,那就是“真誠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主持公道、捍衛正義,順應時勢、開放包容”。
可以說,為應對氣候變化、疫情等全球性挑戰,中國打造契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精神譜系:絲路精神,上合精神,金磚精神,中非友好合作精神……這些集中反映了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
在此次疫情給我們的諸多啟示中,認識到人的全球化正在形成,尤為重要。人的全球化邏輯是:
——我健康,你才健康;你安全,我才安全。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
——世界安全,中國才安全;中國安全,世界更安全。對于國外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感同身受,主動對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截止2021年8月,中國已向150個國家和13個國際組織提供了抗疫緊急援助,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防疫物資;已經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向所有國家開放。
——國際合作不是選擇而是必然。面對疫情,國際社會最需要的是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全面加強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強大合力。
需要看到的是,長期以來,我們生活在國家單元的國際關系思維里,對人的關注不夠——人只是勞動力、旅游者等“生產-消費”因素而已。而面對人的全球化,我們需探索建立以人為單元的全球秩序,而這應基于以人為中心的國家治理理念。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也不能只思考誰來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等問題,更要思考為誰治理、靠誰治理等問題。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同時在國際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極為重要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總之,人的全球化進程,正在呼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通話時所說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再次表明,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這樣的重大突發事件不會是最后一次,各種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還會不斷帶來新的考驗。國際社會必須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守望相助,攜手應對風險挑戰,共建美好地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