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丹老師
我從參加工作到現在已經有十個年頭了,從一個校園里的學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每當聽到學生們對我說“老師好!”的時候,每當看到孩子們的點滴進步,心中便會蕩漾起無邊的幸福。誠然,我也在教書育人中學會了改變,享受著教育的幸福。
在教學中改變,讓學生學會欣賞
對于課堂教學而言,無論教學理念如何更新,教學內容如何變化,教學方式如何改進,其最終目的都必須指向教學的有效性。可以說,有效教學已成為教學的永恒主題。對此,在學校領導的幫助下,在學校搭建的各種發展平臺上,我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在有效教學中不斷得到成長,努力做到讓學生學會欣賞。
習作教學一直是困擾老師們的一大難題,為此,學校請來北京市小語學會副理事長康靜涵老師,引領我們如何教授每一篇課文,如何上好習作課。還記得和康老師一起聽課時的情景,第一次面對那么多的優秀老師來聽課的場面,我非常緊張。聽完我的習作課后,學校領導在評課時肯定了我的認真與努力,同時也對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毛校長說:“作為語文老師,朗讀是基本功。你在朗讀方面還要加強訓練。這樣就更能夠增強語言魅力,更好地吸引學生進入情境。”聽了毛校長的話,我心里暖暖的。從此,每到讀課文的時候,我就會想到毛校長對我提出的希望,然后有意識地提醒自己進入角色。在隨后的教研活動中,學校領導和康老師總是跟我們一起研究孩子們的習作,一起討論作文中出現的閃光點,一起找到孩子們需要幫助的地方。課后康老師的點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學會了怎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孩子,怎樣評價孩子的發言,怎樣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幾年來,在學校領導的幫助下,在康老師的指導下,我一直堅持在課堂上采用“全程互動法”組織習作教學。從選題預作、組內共賞、小組推薦到集體賞評,無一不在互動交流中完成。
除此之外,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校引入“變教為學”的課堂教學方式,帶領教師對所學內容進行整合、提煉。于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上,我遵循學校倡導的“先學研究”理念,讓學生們在充分預習課文的基礎上,第一課時完成語文學習單,要求每個同學認真自學,獨立思考。這樣的學習活動,有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激發了學習熱情同時也促進了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學,交流合作。
總之,在有效教學中改變,離不開教師的理念更新,離不開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也離不開師生的和諧配合,更離不開學校管理的提升。
在管理中改變,讓學生自信陽光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提出“平行教育原則”,要求班主任在教育中處理好集體與個人的關系,堅持兩者的教育相結合。在班級管理和學生教育工作上,我會利用集體、同伴的力量來教育學生,讓學生充滿自信陽光。
在班級管理上,我讓學生自由組成5-6人的小組,然后按大小個順序在班級里坐好。接下來各小組內商量給小組起名字,起好后各小組一起上臺說出,并解釋原因,最后由大家投票選舉出最滿意的,“誼彩之家”就此誕生了。在這個家庭里,同學們在相互欣賞、相互鼓勵、相互幫助中共同進步成長。同時,我號召同學們“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根據班級現狀以及同學們的特點,讓每個同學都感覺到自己是班級里的一份子,使得班集體充滿生機和活力。可見,在自主管理中,孩子們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份自信,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情感,有規律地呈現一種健康、飽滿、充實、積極的發展狀態。
班級不僅需要師生共同建設,更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與配合。我經常與家長們交流我的帶班理念及孩子在校的表現,給家長提供家教“金點子”……遇到節假日,我也不忘主動給家長送去問候與祝福。每當舉行元旦聯歡會,我都會把學生們一個個精彩的節目記錄了下來及時發給家長,讓家長們了解孩子們另一面的表現;舉辦親子運動會、二十四點比賽等有意義的活動,為家長搭建互動交流的平臺,讓家長積極擔負起教育者的責任,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家校教育形成了合力。
在活動中改變,讓學生幸福生活
活動是青少年最喜聞樂見的參與形式,多彩的校園和班級活動,能讓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與提高。學生能在活動中,啟迪智慧,潤澤心靈,感受師生愛,生生愛,在愛中幸福生活。
“小小針線手中拿,縫織布袋樂趣佳。”針對學校組織練跳繩和踢毽子,學生們興致特別高,可是有時跳繩從桌子上耷拉到地上,在班里拉成了一條線,有時毽子也被放到地上會被踩到。我和同學們一起商量怎么辦?最后決定制作小布包。由幾個同學組織,然后讓同學們帶好剪子、針線布這些材料。先由小琪等同學給大家講解示范,然后開始動手自己縫制東西了,大家都很興奮。有的請來同學幫忙,有的請教方法,試了又試才得以成功。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縫制了,看了同學的演示,大家覺得很容易,不就是在布里來回穿梭嗎?可有的剛穿進去卻不知道應該怎么出來,有的縫成了一團。最后,同學們縫出來的小布包奇形怪狀,有的學生沒縫好漏了好大的洞,有的布袋是反的,孩子們還在布袋上做了裝飾,掛上小鈴鐺,在布袋上畫了畫……我們就在這歡聲笑語中,增進了彼此的情感,上操時孩子們都會帶上自制的小布袋,既方便而又美觀。
“優美歌曲聽一聽,志趣昂揚心放松。”歌曲能調節心情,能陶冶情操。為了讓同學們開口唱起來,我先從猜歌游戲開始入手。我們先分好小隊,誰最先聽到就坐到中間的椅子上來公布答案。有時會放一些著名的鋼琴曲,有時會放一些經典的歌曲,有時還會放一些詩歌……在猜歌的過程中,同學們都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來,大家都興致勃勃,放松了期末時緊張壓抑的心情。
可見,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活動中,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意識得到了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得到鍛煉。一個一個的小活動,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給孩子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以人格才能喚醒人格,教師應該以高尚人格大聲呼喚學生內心“良知的聲音”。我努力讓學生在學校守住心靈的安寧和人性的美麗,讓他們在快樂中生活,在快樂中成長!同時,我也在成長改變中享受教育的幸福。
(作者為北京市海淀區上莊中心小學語文教師、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