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特殊的協議,昭示著一家央企在新發展格局下的新使命。12月3日,中國中化、中糧集團、中儲糧集團、國投集團、中國農發集團、中林集團等6家中央企業與中國農業銀行簽署共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為鄉村振興貢獻央企力量。
中國林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余紅輝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作為簽約企業中的唯一一家林業央企,中林集團將積極融入國家的鄉村振興和“雙碳”戰略,全面布局森林、湖泊和園區綠色生態產業鏈,聯合有關央企成立雙碳綠色發展平臺,共同探索林業碳匯助力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助力增強中央企業未來在國內國際碳匯市場上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轉型承載新使命
12月,位于大巴山腹地的重慶城口縣飄起了雪。雖然天氣寒冷,但修齊鎮張地翠的心里卻很熱乎。作為曾經的建卡貧困戶,她已經成功摘掉了“貧困帽”。幫助她家增收的一大來源,就是重慶國儲林項目。
經過兩年的建設,中林集團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推進的500萬畝儲備林正在構建起長江上游的綠色生態屏障。與此同時,在該項目中,中林集團創新政府搭臺、企業實施、村社動員、農民參與的“四方聯動”機制,發揮政府主導、銀行主推、企業主體、農民主力“四個作用”,探索出“林地流轉、就近就業、林木采伐分紅、產業帶動”四條增收路子,讓國家儲備林項目成為帶動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除了重慶,中林集團的“造綠”工程在多地陸續鋪開。在廣西,500萬畝國家儲備林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廣東、廣西,100多萬畝人工速生林基地通過科學種植精準提升林木質量,讓曾經荒涼的土地變成林海綠洲;在福建,參與了福建省綜合林改項目工程、林權證券化改革實踐,與三明市人民政府、國家開發銀行簽署建設200萬畝儲備林戰略合作協議。
外界曾認為,從事國有森林資源培育、開發和利用的中林集團,靠“育林砍樹”做木材生意,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近年來中林集團調整優化業務結構,進一步鍛造自身實力和競爭力,其經營業務已涵蓋林業資源培育開發利用的全過程。
不久前,作為國資委管理的唯一一家林業企業,也是中國最為國際化的林業企業——中林集團有了新使命。
11月19日,國資委公布央企領導人員職務任免,余紅輝任中國林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不再擔任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黨委常委、董事職務。中國節能是國務院國資委旗下唯一一家以節能環保為主業的中央企業,而余紅輝也是節能減排的“老兵”,在節能環保與新能源領域具有突出的經驗和成績。中林集團將認真落實好國家“雙碳”目標新使命,在“雙碳”主戰場上發揮央企的主力軍作用。
余紅輝表示,中林集團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和良好的產業基礎,有利于從森林資源培育、大水面湖泊治理等源頭上落實“雙碳”發展目標。
深耕碳匯資源優勢
踐行“雙碳”目標,一方面要系統化調整能源結構,另一方面則是增加碳匯。森林是全球公認最經濟有效的碳匯資源,隨著碳匯市場建設加速推進,林業的巨大價值和多重效益開始被重估。
中林集團戰略投資部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中林集團在境內擁有林地資源森林蓄積量達3470萬立方米,林地資產市值約644億元。林地碳匯量470萬噸/年,預估碳匯資產價值3.8億元/年。到2030年,預計可實現境內碳匯交易林地約3263萬畝,森林蓄積量約10467萬立方米,林地資產價值約1300億元,碳匯量2240萬噸/年,碳匯資產價值約18億元/年。此外,內陸水沉積物也是重要的長期碳匯。據有關研究顯示,湖泊和水庫中每年所埋藏的有機碳超過海洋沉積物中的埋藏量。目前,中林集團水域控制和經營面積超過1800多平方公里。
擁有巨量森林和湖泊等生態資源的中林集團在碳匯市場上具有無法替代的核心作用。近期已有多地政府、金融機構紛紛加大與中林集團深入對接,共同謀劃未來“碳機遇”戰略布局。
12月7日,中林集團與中國節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依托各自在節能環保領域和森林碳匯領域的龍頭地位、資源和經驗優勢,平等協商、開放合作、協同推進、共建共享,加快促成合作項目落地見效。
此外,中林集團還積極推進與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中央企業戰略合作,探索成立“雙碳”基金,在節能減碳與碳匯綜合服務平臺搭建、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碳匯林開發等方面開展合作。
根據中林集團“十四五”戰略規劃,集團將開展碳匯基礎能力建設,建立碳匯發展專業團隊,搭建碳匯技術服務平臺,開展林草碳減排核算方法研究并參與制定相關核證技術標準,探索參與中央企業、地方政府碳匯林建設和管理,并成為全國碳資產主要供應商。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關系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敗。
以打造林業現代產業鏈鏈長為契機,中林集團在全國孵化建設綏芬河國林木業城、鎮江國林生態城、九江華中國際產業園、泗陽家居產業園等7個生產性綜合服務園區,加速帶領林業產業向集群化方向,向產業鏈高端轉型,推動林產加工企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近年來,集團加快推進“沿邊、沿江、沿海”產業園布局,300多家中小企業入駐園區,實現了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三鏈”融合,促進了創新創業,培育了一大批“特、精、優”企業,達到了能源集中利用、土地集約優化的效果。
對湖泊生態經濟的探索也在持續推進中。中林集團千島湖發展公司開創了以水養魚、以魚護水的“保水漁業”,并率先推出了“有機魚”概念和品牌——“淳”牌,成為享譽國內外的有機魚品牌。在發揮重要社會效益的同時,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了連續20多年持續穩定增長。中林集團千島湖發展公司副總經理晏文娟介紹,千島湖發展公司在保水漁業的基礎上,探索和挖掘碳匯漁業,進而發揮湖泊生態系統的碳匯功能,為打造碳匯漁業、湖泊碳匯提供千島湖樣本。
“我們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自身主責主業,加快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積極探索湖泊生態資源和森林資源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路徑方案。”余紅輝表示,中林集團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將林業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效結合,為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木材安全、物種安全,推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和國際資源開發合作發揮更加突出的示范和引領作用。